近日發佈的拼多多2024年四季度及全年財報顯示,四季度營收1106.10億元,同比增長24%,創史上第二低,僅高於2022年一季度,相較2023年同期的44%近乎折半,金額也不及市場預期的1158億元(增近30%);調整後淨利潤298.51億元超預期,但增速放緩趨勢較爲明顯。全年營收3938.4億元,同比增長59%。
拼多多的高速增長階段或已趨於平穩,未來需探索新增長路徑。
財報發佈後,拼多多美股盤前一度下跌超8%,開盤後轉漲,最終收漲3.97%,報130.92美元,總市值1818億美元。
在國內電商競爭白熱化、全球化業務Temu承壓的背景下,拼多多主動放慢腳步,強調“高質量發展”戰略。然而,市場對其信心仍有波動:從低價王者到“以質升級”的轉型能否成功?Temu的燒錢擴張如何找到平衡?在AI浪潮席捲的當下,拼多多如何提質增效?拼多多未來將講述怎樣的新故事?
四季度業績平穩,增速放緩
拼多多2024年第四季度總營收1106.10億元(約合151.54億美元),同比增長24%;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爲274.47億元,同比增長18%;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調整後淨利潤298.51億元,同比增長17%,超過市場預期的286億元。每股美國存托股(ADS)攤薄收益爲18.53元(Non-GAAP爲20.15元),表現超出預期。
分業務來看,在線營銷服務四季度收入570.11億元,同比增長17%,首次在正常季度低於20%,顯示廣告收入增長動力不足;交易服務收入535.99億元,同比增長33%,較上季度72%和一季度327%的增速有所回落。營收成本477.98億元,同比增長36%,毛利率降至56.8%,創歷史新低。運營開支方面,銷售與營銷費用313.57億元,同比增長18%,研發費用37.77億元,同比增長32%,顯示出公司在技術和推廣上的持續投入。
《財中社》發現,對比歷史數據,拼多多的增速放緩趨勢明顯:2024年二季度營收增速86%、淨利潤增速144%;三季度營收和淨利潤增速分別降爲44%和61%,較二季度營收增速近乎減半,淨利增速不足一半;第四季度僅剩24%和17%。
拼多多聯席CEO趙佳臻將其歸因於“主動調整”,稱短期回報已不適合評價公司當前階段。財務副總裁劉珺補充稱,商家支持和生態建設的投入短期內會影響盈利,但這是可持續增長的必經之路。
然而,投資者仍存疑慮,主動調整是否僅爲表象,背後是否反映國內電商競爭加劇等深層挑戰?
全年業績亮眼卻主動預警
2024年全年,拼多多總營收3938.4億元(約合539.55億美元),同比增長59%;歸屬於普通股股東的淨利潤1124.35億元,同比增長87%;Non-GAAP淨利潤1223.44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在線營銷服務收入1979.34億元,同比增長29%;交易服務收入1959.02億元,同比增長108%,成爲全年增長的絕對主力。
然而,亮眼數據仍存挑戰。交易服務收入的高增長主要依賴百億補貼、多多買菜和Temu,但第四季度佣金收入增速回落,顯示出高基數效應和外部壓力的影響。全年毛利率從60%降至56.8%,Temu半托管模式下的海外倉儲成本上升是重要原因。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現金及短期投資總額達3316億元,同比增長53%,財務穩健性毋庸置疑,但運營現金流從2023年第四季度的368.91億元降至2024年同期的295.47億元,反映出高投入對現金流的壓力。
分析人士指出,拼多多全年業績保持行業領先,但增速放緩的趨勢較爲明顯。目前,公司靜態PE僅9.7倍,若剔除Temu和多多買菜影響,主站業務估值低至7.9倍,顯示市場對其未來增長信心不足。拼多多能否在2025年實現新突破,關鍵在於其戰略轉型的落地效果。
事實上,早在2024年二季報業績會後,拼多多董事長、聯席CEO陳磊就曾表示:“高速增長不可持續,出海面臨諸多困難。從第三季度起,利潤將逐漸下降,盈利能力下降不可避免。全球業務面臨外部環境變化和激烈競爭,收入高增長難以持久。”
“低價王者”迎接新競爭
拼多多曾憑藉低價策略迅速崛起,但如今國內電商格局已發生深刻變化。
阿里巴巴(09988)旗下淘寶調整低價戰略,京東(JD)強化供應鏈和快遞優勢,字節跳動旗下抖音系、快手(01024)憑藉“內容+社交模式”快速搶佔市場份額。字節電商負責人康澤宇在2月13日稱,抖音電商2024年市場份額已升至行業第三,拼多多的低價優勢正面臨新挑戰。
百聯諮詢創始人莊帥曾公開指出,拼多多過於強調低價,可能限制其向上發展的空間;山姆、奧樂齊等會員店,以及多家即時零售平臺通過白牌商品和農產品強化“價格力”,進一步壓縮了拼多多的市場。
財報顯示,拼多多四季度在線營銷服務收入增速僅17%,遠低於2024年一季度的56%,反映出廣告貨幣化率的提升已趨於平穩。
爲應對競爭,拼多多提出“以質升級”戰略,通過“百億減免”“新質商家扶持計劃”等舉措支持商家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2025年1月成立的“商家權益保護委員會”推出“異常訂單預警”“低價風險預警”等功能,旨在優化商家體驗。
然而,低價標籤深入人心的拼多多,能否順利實現品質轉型?提升質量是否會影響價格敏感型用戶?面對抖音的內容驅動和京東的供應鏈優勢,拼多多的“以質升級”能否在競爭中脫穎而出,仍待觀察。
Temu:全球化之路如何平衡
Temu作爲拼多多全球化的核心引擎,2024年GMV約550億美元,貢獻營收約1196億元。但因美國市場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和物流成本上升而承壓,東亞市場雖成爲新增長點,但消費者支付能力有限。
陳磊坦言,外部環境加速變化、競爭加劇和合規要求提升帶來挑戰,公司將通過供應鏈創新和合規經營應對風險。
《財中社》發現,Temu燒錢換市場的快速擴張策略帶來了較大虧損。據業界估算,2024年Temu虧損約35億美元,市場對其估值較爲負面。分析指出,2023年Temu實現爆發式增長,但半托管模式下,海外倉儲和物流成本激增,收入增長受模式調整影響。相比SHEIN的輕資產模式,Temu的重投入是否可持續?若歐美政策進一步收緊,Temu全球化之路靠歐美外的“五壞外市場”能否保持較高增速?
陳磊強調,Temu將承擔更多社會責任,通過技術能力和平臺資源爲社區創造價值。但在擴張與盈利的平衡尚未找到之前,社會責任的承諾在業務層面之外如何兌現?Temu是拼多多全球化的試金石,如何在保持增長與實現盈利之間找到平衡,是其估值修復的關鍵。
AI時代拼多多的技術選擇
在AI浪潮席捲電商行業的當下,阿里的“通義千問”、京東的“言犀”以及抖音的智能推薦系統,均利用人工智能技術精準分析用戶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商品推薦和搜索結果,增強了用戶黏性和購買轉化率,進一步推動了電商行業的智能化發展。相較之下,拼多多較爲低調。
陳磊在電話會上表示:“我們密切關注新技術變化,將優化平臺生態。”
有消息稱,公司從一家搜索巨頭高薪挖角研發人才,重點或在推薦算法與AI技術。業內猜測,拼多多可能在暗中佈局AI,以技術驅動下一輪增長。
拼多多一貫不追風口,在電商紅海中成功後發制人。但如今AI正在重塑電商格局,僅靠現有算法,核心優勢能否持續領先?
供給側變革迫在眉睫
3月21日,巴克萊一份研究報告稱拼多多執行出色,商業模式未變。分析師預估,拼多多旗下海外電商平臺Temu第四季度商品交易總額或同比增100%,國內業務商品交易總額或增17%。巴克萊看好Temu商業模式及向商家提供的價值主張,雖有對關稅和最低限度免稅的擔憂。該行維持拼多多ADR增持評級,目標價158美元。
拼多多當前估值堪稱“便宜”,靜態PE僅9.7倍,若剔除Temu和多多買菜影響,主站業務估值低至7.9倍。這反映出市場對其增長前景的謹慎態度。2025年,若Temu虧損持續擴大、國內競爭加劇,估值可能進一步承壓;反之,若“以質升級”和技術創新落地,拼多多將迎來新拐點。
在電商從價格戰轉向品質與體驗的時代,拼多多站在戰略十字路口,新故事的輪廓尚未清晰。
增速放緩並不可怕,關鍵是如何續寫增長故事。當低價不再是唯一競爭力,國內市場面臨新競爭,Temu的全球夢遭遇阻力,AI佈局尚不明朗,拼多多的下一步,是開啓新篇章,還是平穩調整?
(文章來源:財中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