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以“聚勢開源AI,點亮世界級宜昌”爲主題的大會在宜昌舉辦。會上,聯想集團與宜昌方面正式簽署“城市超級智能體”合作協議,正式落地全國首批超級城市智能體合作。
此次合作是繼武夷山之後,聯想在城市超級智能體領域取得的又一落地成果。聯想將通過整合交通、能源、政務等全域數據,打造長江經濟帶智慧治理標杆,進一步賦能城市精細化運營與可持續發展。短短几天時間,中國首批城市超級智能體驅動的人工智能城市相繼落地,在加速智慧城市建設的同時,也成爲聯想加速AI普惠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生動註腳。
聯想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國方案服務業務羣總經理戴煒表示,傳統的“城市大腦”更多是解決數據的獲取和可視化,仍然依賴於大量的人工介入。而有了城市超級智能體之後,“城市大腦”就擁有了強健的“四肢”和敏感的“五官”,使其能夠深度介入到城市管理的流程和體系中,真正進入智慧城市4.0時代,實現“人智共創”。宜昌作爲“中國算力的三峽大壩”,不僅在能源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更在算力基礎設施上領先。結合本地產業特點和企業對AI的需求,聯想爲宜昌打造了一個高度定製化的城市超級智能體。城市超級智能體也將充分發揮宜昌的算力優勢,推動城市治理、公共服務和產業經濟的全面升級。此次合作不僅是聯想在智慧城市領域的一次重要實踐,也是宜昌市邁向智慧城市4.0時代的關鍵一步。
近年來,人工智能行業發展勢頭迅猛,尤其以DeepSeek爲代表的普惠性開源大模型橫空出世,顯著降低了智能應用開發和行業模型訓練的成本;同時,判別式AI、大模型、智能體和具身智能的持續進化,也讓AI具備更強的意圖理解、自我規劃和執行能力,人工智能已經由以暴力計算實現本能應答爲主要特徵的弱人工智能(ANI),發展爲具備多場景推理和邏輯交互能力的通用人工智能(AGI)。
戴煒介紹說,隨着技術發展的成熟,智慧城市也迎來了新的發展階段。從早期側重基礎信息化搭建的智慧城市1.0,到注重系統整合與協同運作的智慧城市2.0,進而演進至深度應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的智慧城市3.0以及更具前瞻性的3.0+版本。如今,已正式踏入充滿無限可能的智慧城市4.0智能體時代。
這一階段的核心在於由傳統數據驅動轉變爲以通用大模型、L3級智能體爲支撐的全域智能治理模式,包括:全域智能決策、普惠AI生態、全場景智能服務、以及綠色可持續發展。“總的來說,智慧城市3.0更多依賴於單點應用和靜態數據支持。而目前,聯想城市超級智能體所引領的智慧城市4.0時代則標誌着城市管理進入一個由智能決策、普惠應用和全場景服務驅動的新時代,要實現城市治理、服務和經濟效益的全面升級。”他總結稱。
據介紹,城市超級智能體是一個多模集合,包括一個“超級智能體”,協調指揮城市若干“領域智能體”,“具身智能”和自然人,充分發揮“人智協同”,理解並應對城市運行的複雜情況。
此次超級智能體落地,可以說是聯想與宜昌推動智慧城市建設的“雙向奔赴”。宜昌作爲三峽工程和葛洲壩水利樞紐所在地,素有“世界水電之都”之稱,近年來,宜昌以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爲支撐,積極推動智能化創新應用,賦能四化同步發展,還於2022年9月被列爲全國城市數字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首批試點城市。
在此次合作中,聯想採用“1×N智能體方案”,即一個超級智能體與多個領域智能體協同工作的模式,助力整合宜昌當地工業等資源,構建覆蓋城市管理、民生服務、產業升級等層面的智能化中樞。其中,超級智能體猶如城市運營的 “智慧大腦”,領域智能體則是分佈在各個專業領域的“敏銳觸角”,二者緊密協作,推動城市高效運轉。超級智能體憑藉強大的計算與分析能力,從宏觀層面把控全局,協調多領域智能體的工作。
據悉,聯想城市超級智能體通過整合大模型和智能體技術,將從多個維度推動宜昌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的深層次變革。例如,在製造業場景,製造企業可藉助智能體進行供應鏈優化、設備故障預測和智能生產調度。系統能夠整合生產數據,實現自動化生產流程管理,降低人工成本並提升產品質量。同時,智能體還能爲企業提供定製化的研發建議,加速新產品開發週期。
其次,聯想城市超級智能體能夠幫助宜昌驅動產業轉型與經濟新動能。通過低成本、高適配的智能應用,幫助宜昌傳統企業利用智能化手段優化供應鏈、調整運營策略,降低運營成本的同時提升市場反應速度;同時,配合宜昌催生低空經濟、無人駕駛、具身智能等新興產業,推動從傳統產業向智慧產業的轉型,成爲宜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戴煒表示,未來,聯想將繼續深化與地方政府和企業的合作,推廣這一智能平臺,力求在全國範圍內構建智能、高效、綠色、共贏的智慧城市生態系統。(鍾新)
(文章來源:經濟參考網)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