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北京商報
沉寂已久的僑福芳草地迎來新血液。近日,北京商業地標僑福芳草地正式宣佈與輕資產運營商寧樸集團達成戰略合作,開啓全面輕資產運營模式。曾經以藝術與商業融合而聲名遠揚的僑福芳草地,在商業競爭中一直尋找新出路,如今新的運營團隊進駐,將成爲激烈市場競爭與消費趨勢變遷下的關鍵轉型之舉。
轉型輕資產運營
提到僑福芳草地時,有北京消費者直言,“那裏的藝術品很久都沒變化了”。僑福需要全新的升級,獲得消費者的關注。北京僑福芳草地宣佈,與輕資產管理合作伙伴寧樸集團聯合,以“時尚與藝術的社交中心”全新定位進階,共同構建京城文藝新地標。此次合作,僑福芳草地將啓動全方位戰略升級計劃,以“煥新消費體驗、激活商業勢能”爲核心,聚焦項目定位重塑與業態組合優化。
北京商報記者獲悉,更換爲寧樸集團運營之後,僑福芳草地重點打造多元餐飲集羣,引入品質中餐、創意西餐及國際美食,滿足全時段社交與商務消費需求;同步煥新零售業態佈局,重塑品牌矩陣,構建層次豐富的消費場景。
此次與僑福芳草地攜手的寧樸集團,雖成立時間不長,卻由香港置地中國區前總裁凌常峯掌舵。根據工商信息,上海寧樸企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成立於2024年12月24日,註冊資本爲1000萬元,法定代表人爲楊予慶。該公司爲重慶頻新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全資子公司,而重慶頻新企業管理有限責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爲前香港置地中國物業發展執行董事、中國區總裁凌常峯。接下來,常凌峯背後的商業資源與專業團隊有望爲僑福芳草地注入國際化的品牌矩陣與先進運營經驗,助力該項目打破當前困局。
藝術商業日漸分流
僑福芳草地自2012年開業以來,一直憑藉獨特的藝術氛圍與高端商業定位獨樹一幟。然而,近年來僑福芳草地的發展遭遇瓶頸。北京商報記者實地走訪發現,商場多個樓層出現圍擋,BAPE Gallery、shenshen、Pour Lui及Ermanno Scervino等品牌陸續撤店,韓江薈全國首店也已暫停營業。曾經入駐的特斯拉、Thom Browne、MOSCHINO、sandro等品牌也紛紛離場,IWC萬國、Rolex勞力士也相繼退出。儘管僑福芳草地嘗試引入親子、運動業態,如哈里小屋、sugarmade、HEAD、lululemon等品牌,但依舊未能有效盤活項目,客流日趨減少。
在僑福芳草地宣佈合作輕資產前,一度傳出將被出售的傳聞,不過僑福芳草地方面對此予以否認,對未來的招商佈局也未進行解釋。
僑福項目涵蓋寫字樓、購物中心及酒店等業態,商場內匯聚500多件藝術作品,其中不乏40多件藝術大師達利的雕塑,236米長的室內步行吊橋更是衆多到訪者拍照打卡的點位。開業初期,這裏不僅舉辦各類藝術展覽,還引入卡地亞、IWC萬國、Rolex勞力士等奢侈品牌,且半數品牌爲首入中國的小衆品牌,一躍成爲北京“非標”商業的標杆。
從地理位置看,僑福芳草地地處北京東部繁華地段,東臨世貿天階、南臨國貿商城、北臨三里屯太古裏,周邊寫字樓、酒店資源豐富。本應擁有龐大的消費客羣,但伴隨周邊新項目入市,老項目加速更新,一直主打超細分客羣的僑福芳草地舉步維艱。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指出,僑福芳草地近年來聲量走低,與其所在位置和商圈環境密切相關。面對當下困境,若想重回商業巔峯,僑福芳草地需多管齊下。
“僑福芳草地一直以藝術商業爲特色,但隨着市場競爭加劇,其藝術定位需要進一步細化。”柏文喜表示,僑福芳草地可以繼續深化“藝術+商業”的模式,將藝術元素更深入地融入到商業運營中,如增加藝術展覽、藝術裝置的數量和質量,打造更具沉浸感的藝術商業空間。
重新衡量目標客羣
奧優國際董事長張玥認爲,僑福芳草地可以通過品牌、環境、IP活動等方面進行調整,以重新吸引消費者的關注並提升商業地位。但具體實施策略需要根據商圈的實際情況和目標消費者進行調整和優化。
北京消費客羣多元,僑福芳草地需要明確目標客羣。柏文喜指出,不論是高淨值人羣,還是文藝愛好者等,僑福芳草地都需要針對這些客羣提供更精準的業態和服務。在品牌選擇上,僑福芳草地可以引入更多具有創新性和獨特性的品牌,如小衆設計師品牌、潮流品牌等。同時,適當增加一些中高端消費品牌,以滿足不同消費層次的需求,增加親子、運動、文化等體驗式業態的比重。
如今,僑福芳草地所在的朝外商圈正在進行城市更新改造,藉助朝外大街城市更新二期工程的契機,加強與周邊商業項目的區域聯動。柏文喜認爲,僑福芳草地應與周邊商業項目形成錯位發展,共享客流資源。隨着地鐵6號線、17號線、22號線和28號線在東大橋站交匯,僑福芳草地可以利用這一交通樞紐優勢,提升項目的可達性和吸引力。
北京商報記者 王維禕
責任編輯:何松琳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