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報·讀創客戶端記者朱峯
連虧3年後,“果凍大王”親親食品終於扭虧爲盈。
日前,親親食品(01583.HK)披露2024年全年業績,實現營業收入9.97億元,同比微增1.5%;公司股東應占利潤爲2113.0萬元,相比上年度公司股東應占年度虧損200萬元增加淨利潤2310萬元。
事實上,親親食品2024年上半年營收即有5.64億元,公司股東應占利潤3280.9萬元。對比之下,2024年下半年親親食品實際上仍然處於虧損狀態,淨虧損約1100萬元。
值得一提的是,親親食品在2024年實現盈利,主要是沒有處置不良資產帶來的虧損,加上管理效率提升等原因導致。
親親食品在公告中提到,2023年公司確認視同出售聯營企業虧損860萬元,而在報告期間未有錄得此類虧損。同時,2023年公司因全部贖回非上市投資基金單位錄得淨虧損約780萬元,而報告期間未有此類虧損。
拋除上述因素外,親親食品2024年在經營方面難言樂觀。
資料顯示,親親食品是一家總部位於福建晉江的老牌休閒零食企業,成立於1990年,2016年在香港上市。
公司產品包括果凍、膨化食品、調料、糖果、米酒等。而對不少“90後”來說,“親親果凍”“親親蝦條”都是童年記憶,“親親我的果凍”這句廣告詞在當時也風靡一時。
目前,果凍和膨化食品依然是親親食品的主要業務,尤其是果凍銷售額在總營收中佔比超過一半。
但從2024年收入結構來看,除了膨化及糖果產品拉動收入,果凍產品銷售仍處於下滑態勢,比上年少賣了約3600萬元。
2024年,果凍產品錄得銷售額約5.31億元,同比下降約6.5%;毛利約1.52億元,同比下降約2.6%;毛利率28.6%,同比上年增加約1.1個百分點。
對於果凍產品收入下降,親親食品稱,隨着新興中國零食品牌店的快速成長,公司的果凍產品透過經銷商向非連鎖雜貨店及超市等傳統銷售渠道的銷售減少。雖然公司在報告期內透過新興中國零食品牌店實現銷售額增長,但此增長部分未能完全抵銷傳統銷售渠道果凍產品銷售額的下降,導致整體銷售額下降。此外,報告期內,公司果凍產品的銷售因競爭對手推出較低價產品造成競爭帶來負面影響,銷售量及毛利相應下降。
實際上,近年來親親食品的果凍品類銷售額一直在5億元上下徘徊。而招股書顯示,2013年親親食品果凍品類銷售額曾超8億元。
果凍業務外,其他產品表現不一。膨化產品系公司第二大業務,報告期內實現銷售額約3.12億元,同比增長13.7%,佔公司總收入的31.3%。調料產品、糖果及其他產品分別錄得銷售額約0.74億元、0.81億元,同比分別下降6.6%和增長31.3%。
報告期間,親親食品分銷成本及銷售費用約爲1.28億元,同比上升約4.0%,佔總收入12.9%。費用上升主要原因是由於膨化產品銷售增加,導致該類產品的分銷成本增加。
近年來,除了主業外親親食品還做了不少投資,涉及低度酒、咖啡、茶飲等多個熱門賽道,但效果並不理想。2021年至2023年,公司由於公允價值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淨虧損分別爲1512萬元、937萬元、779萬元。
二級市場上,親親食品上市即巔峯。在上市當天創下9.19港元的歷史高點後,親親食品股價持續下挫,一度跌至0.6港元。3月21日親親食品每股收報1.12港元,市值僅8.46億港元。
(文章來源:深圳商報·讀創)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