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醫藥年報透視:回籠30億元資金,營收連降兩年,行業仍“春寒料峭”

搜狐財經
03-27

在新冠產品需求退潮、行業合規趨嚴的雙重壓力下,中國醫藥企業正面臨轉型陣痛。

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直言“行業仍處“春寒料峭”。

從收縮非核心資產到加碼中東、東南亞市場,從研發費用“減量”到自研PharmAID平臺,復星醫藥能否借創新藥政策紅利與全球化佈局,穿越寒冬迎接“春天”?

營收連續兩年下滑

去年回籠資金近30億元

復星醫藥成立於1994年,是一家創新驅動的全球化醫藥健康產業集團,直接運營的業務包括製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健康服務,並通過聯營公司國藥控股覆蓋到醫藥商業領域。

3月25日盤後,復星醫藥發佈2024年年報,2024年度,公司營業收入爲410.67億元,同比下降0.8%;歸母淨利潤爲27.7億元,同比增加16.08%;經營現金流淨額爲44.77億元,同比增長31.13%。

自2022年開始,這已經是公司連續兩年營收下滑了。

公告顯示,復星醫藥2024年度利潤分配預案將向股東派發現金紅利,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3.2元(稅前),每股分配比例爲0.32元(稅前)。

截至3月25日,公司總股本爲26.71億股,扣除已回購但未註銷股份後的股份總數爲26.57億股,預計2024年度派發現金紅利總額爲8.5億元,約佔2024年合併報表歸母淨利潤的30.7%。

復星醫藥董事長吳以芳表示:“公司在2024年持續推進資產結構優化,通過出售其持有的金融資產回籠資金近30億元,2025年將繼續加大回籠資金力度,集中資源聚焦核心業務。”

那麼,復星醫藥核心業務表現如何?

公司營業收入中從業務來看,分爲製藥、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醫療健康服務三個板塊。

AI識股

年報顯示,新冠相關產品依舊對公司營收產生影響。

2024年,復星醫藥製藥業務實現收入289.24億元,同比下滑4.29%;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業務實現營業收入43.23億元,同比減少1.53%,公司表示主要由於新冠相關產品收入下降所致。

報告期內,公司醫療器械與醫學診斷業務實現分部業績-1.12億元,同比減少虧損0.14億元;分部利潤-0.52億元,同比增加虧損0.19億元。

對此復星醫藥表示:“主要由於報告期內受診斷試劑帶量採購的影響,醫學診斷業務價格承壓,銷售未達預期;以及聯合營投資收益同比下降。”

公司製藥業務主要治療領域核心產品中,抗感染核心產品2024年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7.95%,主要系新冠相關產品捷倍安(阿茲夫定片)需求大幅減少及沙多力卡(注射用炎琥寧)銷售下降所致;中樞神經系統核心產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21.01%;原料藥和中間體核心產品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2.97%。

AI識股

研發費用同比減少16.15%

創新是醫藥產業穩健發展的核心驅動。

2024年3月,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審議通過的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及“創新藥”,將創新藥列爲積極培育的新興產業之一。

藥品質量是生物醫藥企業核心競爭力之一,也是監管的重點。2024年,醫療健康產業的反腐糾風持續推進,對醫藥合規提出更高要求。

2024年,復星醫藥研發投入共計55.54億元,其中,研發費用36.44億元,同比減少16.15%。

對於研發費用同向下降的情況,復星醫藥稱:“報告期內公司聚焦優勢管線,研發體系整合提效;多個管線隨着研發項目的推進,研發投入滿足資本化確認條件計入開發支出;在自主研發的同時,本集團充分踐行開放式研發模式,通過產業基金等方式開展研發項目的孵化,確保創新研發投入的持續性。”

2024年,復星醫藥海外收入112.97億元,佔營收比重27.51%。目前,復星醫藥製藥與醫療器械業務已主要覆蓋美國、歐洲、非洲、印度和東南亞等海外市場,海外商業化團隊超1000人。

對於公司海外戰略大盤,董事長吳以芳表示:“可以優先考慮佈局中東,東南亞也是優先的。”

“有時候既然是發展中的市場,它的法規變化比較多、比較快,有的時候我們對這個市場不熟悉的話很容易出錯。所以我們會選擇當地有一個比較可靠的合作伙伴,我們大部分先用合資公司的模式去進入,或者有一個戰略合作伙伴幫助我們一起用其他的戰略合作模式協同去當地發展,這樣相對比較穩健。這是目前我們進入市場所採取的方式。”吳以芳表示。

AI技術或將加速新藥上市

《中國創新藥產業發展報告》顯示,過去十年,中國創新藥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與突破。從監管改革到資本驅動,從自主創新到全球佈局,中國製藥行業正在經歷從“追趕者”向“引領者”的躍遷。

吳以芳同樣認爲:“我們過去可能還沒有自信,現在應該可以很自信地說中國生物醫藥在創新方面,在全球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這是一個基礎,有了這一點,實際上我們也相信下一階段資本也應該會更好的看好生物醫藥企業。”

近來也有一些企業成功發行上市或已經實現了融資,雖然數量不多,但吳以芳認爲氣息和方向上還是好的。“應該講相信下一階段整個融資環境會好一些”,吳以芳表示,“行業還是在低點,還是很困難,叫‘春寒料峭’,也許還在冬天。”

吳以芳認爲,行業纔剛剛開始出現復甦跡象的時候,其實風險和不確定性還是在的,這個時候一定是保持財務穩健。

復星醫藥關注人工智能技術在醫藥醫療領域的變革潛力,目前內部已上線自研的PharmAID決策智能體平臺。

吳以芳對搜狐財經表示:“AI技術將重構公司的研發流程、縮短新藥的上市週期。通過人工智能的導入,研發效率、研發成功率的兩個維度肯定都會有全面的提升。”

“DeepSeek 發佈 R1 時,我們第二天就跟 R1 對上了,連的還是比較快的。人工智能將來使得我們整個工作方式發生深刻變化。”吳以芳提到。

不管是行業自身的成長和發展,還是國家相關的政策都讓行業感覺到了很多振奮的東西。但當前融資還比較困難,行業由於前幾年價格持續承壓,實際上行業現在確實比較辛苦。吳以芳稱:“我們覺得春天要來了,但希望能夠來得快一點。”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