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完RWA,再來說下ETH和Solana上值得一提的事兒
ETH上最值得一說的應該是Justin之前一段時間提出的Native Rollup,這個在當前的Based Rollup上做了進一步擴展,當然實現難度也大了很多
先簡單說下Based Rollup -
這個是Puffer/Taiko在做的事情,相對於傳統L2,排序權利交給了L1,好處主要有兩個,一是L1可以捕獲更多的價值,2是所有Based Rollup理論上形成了互操作性
原本關於2我是有疑惑的,後來跟一個做Based Rollup項目方聊的時候問了下Founder,確認了的確可以做到互操作,因爲L1上任意12S的Slot內是一個確定的被選中的驗證者來負責出塊,所有Based Rollup的排序都會由那個被選中的驗證者來負責,所以這些Based Rollup的確可以形成互操作性。
1是當前幾個佔據絕對重要位置的L2,想不出有任何動機轉型成Based Rollup
2是如果未來有大幾十條/上百條Based Rollup,那麼每次L1上那個負責出塊的驗證者的負擔會大很多,對於他的硬件要求肯定也要比現在高很多。且因爲驗證者是隨機選舉的,也就是說所有的Candidate的硬件要求也都得跟上,不然這幾十條/上百條L2的排序你根本扛不住,那ETH Validator的去中心化必然收到極大影響
關於這兩條疑問,歡迎大家給我留言交流討論
Based Rollup是把排序權交給L1的驗證者,Native Rollup則是把證明系統交給L1驗證者,通過引入一個預編譯,來讓L1感知Native Rollup在每個區塊中的狀態轉換(這個預編譯盲猜需要某一次硬分叉升級添加進去)。證明系統初期是拿Re-execution(就是L1驗證者自己跑一遍交易)作爲初始方案,後面拿Real-Time Proving(基於Snark證明)作爲優化方案,但這個需要ZK技術的大幅提升之後纔行(幾秒內能出來一個區塊的證明,當前完全達不到,估計還得有個3-5年至少)
Native值得一說的有這麼三點
1是你會發現這其實跟最早ETH的擴容方案很像,這哪是Rollup,這不就分片麼?
2是你會發現ETH跟Solana在某一個點相遇了,Solana兩個擴容項目MagicBlock的Ephemeral Rollup以及Lollipop的擴展執行層跟Native Rollup的思路都有些像,都有點分片的即視感
3是我不太100%確定但我認爲/希望是這樣的,即- Native Rollup以及MagicBlock這種的用戶體驗不需要用戶切換網絡。也就是你在MetaMask/Phantom上面就一直停留在ETH/Solana L1,你的資產也沒有通過橋進出L2的過程,Native/Ephemeral Rollup只是作爲一個外掛執行層把計算完成,然後自動在L1結算完成,這樣流動性也就不會出現孤島問題
然而總感覺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且不說技術難度和落地的時間,單是現有L2的利益割據問題,就很難讓人樂觀的起來。幣圈發展到現在,早已不是加密朋克精神與技術至上了,而是江湖
至於說下個月的布拉格升級,網上解讀的文章已經很多,在此不再贅述,希望這次升級之後7702可以終結之前賬戶抽象各個EIP的亂相,拿出一個鏈級別的最終解決方案來。當然最終用戶和開發者買不買單,則是Another Story
Solana最近值得一說的同樣是兩件事
一個是前段時間非常火的SIMD-0228提案
提案內容大體就是改變當前Sol的通脹,從當前固定的每年減小15%增發改成一個根據質押率動態調節的inflation rate
整體來說,有這麼幾個特性
1. MEV收入地位提升(2024 Q4 Solana的MEV收入是Q1 10倍,但隨着Pump.fun熄火,我挺好奇2025年的MEV收入會是個什麼級別)
2. 增發動態調整,根據質押率設置了65%,50%,33%三個平衡點
3. 新提案不太不利於中小驗證者
4. 可以看到Solana也在從“過度支付以確保安全”轉向“尋找最低必要支付”
這提案最終失敗了,因爲沒拿到66.7%的贊成票,但也相差不遠,拿到61%好像是
提案雖然沒過,但是有兩點很有意思的東西值得一說
1是Antatoly並沒有太沮喪,他認爲“Solana的治理需要快速和決定性,快速的治理行動將是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案關鍵” 換句話說,SIMD-0228沒有通過也是對Solana網絡的自治高效的一種體現。這個提案從Multicoin發起到社區討論到投票結束全程也就1個月左右的時間,“快速通過/失敗”,然後下一個,這對於高速進化的Solana很重要
2是中文媒體對於這個提案的通脹率解讀幾乎全部是錯的,絕大多數中文媒體包括中文Twitter對這個提案通脹部分的解讀都是“降低80%通脹”,即在當前65%左右質押率的條件下從4.8%的通脹降低到0.8%左右。我最初看到時就大喫一驚,換了幾個Souce也都是這種解讀!怎麼可能,這驗證者還不炸鍋了!即便Mev收入起來,增發收入瞬間減少80%,Validator要罷工的節奏……然後去看了下原提案和英文區KOL的解讀,在當前質押率下應該是會從4.8%降低0.8%至4%左右,而非直接降至0.8%。估計是中文區最早某個解讀文章的作者看錯了公式,直接理解成降低至0.8%,後面所有的媒體+KOL就直接抄作業,然後集體抄錯了。。
第二個要說的其實不是什麼新聞,2024年就有的東西,但我第一次知道,還是在跟一個Solana上面的RWA項目聊天時Founder告訴我的,即Solana Token Extension,估計很多小夥伴也不知道,所以分享一下
Solana Token Extension - 新一代的SPL代幣標準,即Solana鏈級別的代幣解決方案,包括隱私交易(只能數額隱私,轉賬雙方無法隱藏)、轉賬Hooks(比如要求KYC,強制版稅)、不可轉讓代幣(類似SBT)、生息資產、元數據等等,一共19個,可以隨意組合使用
這也是爲什麼那個RWA項目採用Solana的主要原因,除了TPS,Solana這邊有鏈級別原生的隱私,KYC等代幣標準解決方案,且可組合,這比ETH那邊各種ERC單獨的代幣標準靈活很多。而像是新生代的Move系鏈,暫時還不可能有這麼豐富的原生級別可用性,Solana也就成了他們唯一的選擇。這也讓我對Solana的信心強了許多,Solana上面遠不止可以做Pumpfun與Meme,靈活運用這些Token Extension相信能做出不少有意義的項目來
終於說完ETH和Solana,這週末會寫這個系列的最後一篇,2025年Crypto X AI的觀察與思考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