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創客公社 王易新
北大學霸帶隊,江蘇第700家上市公司,花落蘇州,開盤暴漲241%!
今天(3月25日)勝科納米(蘇州)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勝科納米”)以31元/股開盤價登陸上交所科創板。
截止收盤,勝科納米上漲202.42%,市值超110億。
至此,勝科納米成爲江蘇第700家境內上市企業,也是蘇州2025年第3家上市企業。
時間回到2014年,“北大學霸”李曉旻帶領勝科納米從新加坡入駐蘇州,隨後十年中,勝科納米異軍突起,開啓了在國內業務連續七年(2015~2023)營收平均年化增長超過100%的神話。
作爲國內稀缺的半導體獨立第三方檢測分析實驗室,勝科納米專注於爲半導體產業鏈進行第三方檢測分析服務,在業界被形象地稱爲“半導體芯片醫院”和“高科技產業幕後的隱身英雄”。
如今,這位“隱身英雄”走過21載,正式走到了資本舞臺的正中央。
連續七年
營收平均年化增長超過100%
勝科納米創始人李曉旻出生於1975年4月,1998年北大微電子本科畢業,隨後前往新加坡國立大學攻讀微電子專業碩士學位,師從著名的半導體物理學家李名復教授。
2000年底,李曉旻就順利拿到了英特爾、美光等幾個半導體大公司的錄用通知。
然而,當他2001年離開學校時,互聯網泡沫的破滅,讓半導體行業經歷了興起以來40年歷史上最大一次衰退,手裏的工作機會全都泡湯,李曉旻一度陷入了找工作的困境。
在李名復教授的推薦下,李曉旻加入了新加坡微電子研究院,跟隨院內專家學習芯片失效分析技術,並代表研究所爲新加坡本地衆多的半導體企業提供芯片失效分析技術服務。
芯片失效分析技術服務,是通過專業的分析測試技術,爲客戶的芯片產品實施診斷,找到芯片失效真因,協助客戶實現改良方案,並給出技術迭代路線。
李曉旻說,“這項工作從來都沒有被正統的半導體產業鏈納入主要板塊名錄,也沒有人給出過明確的行業分支定義,屬於半導體行業中的偏門賽道。後期我形象的比喻這個行業就是‘芯片醫院’,而我,就是‘芯片醫生’”。
在研究院,李曉旻完成了後期創業所必須的技術積累,並在新加坡工業界建立了堅實的客戶基礎和設備資源。
當李曉旻提出想要做一家商業化運作的分析實驗室時,Avago(今天的博通)、德州儀器等公司非常支持,並口頭承諾願意在業務訂單方面予以支持。微電子所高層也表示認可,給了李曉旻夜間設備的使用權。
技能、設備、客戶都有了。2004年底,李曉旻用自己僅有的兩萬新幣積蓄,在新加坡創立了勝科納米。主要從事半導體第三方檢測分析服務,致力於打造專業高效的一站式檢測分析平臺,爲半導體產業鏈客戶提供失效分析、材料分析、可靠性分析等檢測分析服務。
在初創階段,李曉旻一人扛起公司,白天跑客戶,深夜做測試,經常24小時連軸轉。轉眼三年,2007年公司營收大幅增長,到2011年,公司規模已經超越“曾經的東家”新加坡微電子所,一舉成爲東南亞知名的半導體檢測分析實驗室。
2012年,李曉旻跟隨“新蘇合作理事會”新加坡企業代表團回國考察,“這裏完備的半導體產業生態、國際化視野、良好的科研氛圍以及廉潔高效的政府團隊深深吸引了我。”
最終,李曉旻帶着勝科納米落戶蘇州工業園區,在這裏重新起航。
當時中國電子產業仍處於勞動力密集型階段,對高端分析測試的需求並不旺盛。
但李曉旻堅信“芯片醫院”的未來,憑藉對新加坡經濟形勢低迷和半導體企業生產研發剛需的敏銳洞察,他萌生了打造商業化運作的高端分析實驗室的想法。
起初,他採取Labless模式運作,卻一度不被看好,公司股權融資也屢屢碰壁。
公司內部對於商業路線的選擇有了一些擔憂和分歧。但最終,李曉旻堅定立場,強調不被短期利益誘惑的“戰略取捨”,決定堅持第三方實驗室中立性的商業底線。
2015年10月,在打包合併了當年已成爲東南亞龍頭的新加坡公司業務作爲融資主體,李曉旻終於拿到了第一筆股權融資。
自此,勝科納米開啓了在國內業務連續七年營收平均年化增長超過100%的神話。
憑藉“獨立第三方測試機構”的身份,勝科納米至今已爲全球累計2000餘家企業、科研機構和大專院校提供服務,檢測技術的足跡已遍佈整個半導體生產鏈,成爲在芯片失效分析和材料表徵領域的國內龍頭。
從2004年在新加坡創業到今天在蘇州收穫IPO,李曉旻用21年跑了一場“半導體馬拉松”,用死磕技術底線的堅持,成功穿越週期,把“冷板凳”坐成了“熱江山”。
江蘇省境內上市公司
突破700家
據公司招股書,勝科納米近三年營收數據十分亮眼:2021年收入1.67億元,至2023年飆升至3.94億元,增幅達135.93%。
此番上市,勝科納米成爲科創板首家專注於半導體第三方檢測分析的上市企業。開盤大漲超241%,發行市盈率爲42.64倍,高於半導體檢測分析服務行業平均的36.4倍。
值得一提的是,隨着勝科納米掛牌上市,江蘇省境內上市公司突破700家。
資本市場“江蘇軍團”以全國第三的體量、科創板“113家”的硬核底色,再次擦亮高質量發展座標。
1993年,無錫太極實業在上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資本市場“江蘇板塊”的歷史由此開篇。上市公司數量從1家到100家,江蘇花了近15年時間。而2020年開始,江蘇企業大踏步登陸資本市場,從400家到700家,江蘇僅用時5年。
從區域來看:在江蘇各地市中,蘇州以220家上市公司穩居全省第一(全國城市第五);南京、無錫各以124家(含1家B股公司)、123家位列其後。常州(73家)、南通(52家)則憑藉特色產業集羣躋身第二梯隊。其中,蘇州、南京、無錫合計佔江蘇全省近七成,市值貢獻率也接近七成。
值得一提的是,被稱爲“華夏A股第一縣”的江陰,擁有34家A股上市公司;崑山、張家港均有超30家A股上市公司。位於蘇北的宿遷、鹽城、淮安,A股上市公司數量都在10家左右。
再把“江蘇軍團”拉到全國舞臺上:截至2024年末,江蘇A股總市值6.55萬億元,位居全國第五;科創板企業數量佔全國1/6,蘇州科創板公司(57家)更以地級市之身比肩上海、北京,位列全國第三。
此外,截至3月24日收盤,江蘇A股上市公司總市值合計7萬億元,其中9家公司進入“千億元俱樂部”,分別是恆瑞醫藥、藥明康德、國電南瑞、江蘇銀行、華泰證券、洋河股份、恆立液壓、南京銀行、徐工機械。
從鄉鎮企業到專精特新,從“世界工廠”到“創新雨林”,江蘇在資本市場的進階之路,是經濟轉型升級的縮影。江蘇正以“強”的產業根基、“富”的資本底蘊、“美”的創新生態、“高”的科技追求,繪製着一幅高質量發展的時代畫卷。
添加創客君微信:chuangke-jun ,備註“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即可申請加入城市讀者羣哦!
文章素材來源:
辛莊課堂:《創業史|李曉旻:我是如何創辦半導體“全科醫院”的》
上海證券報:《江蘇:700!》
蘇州納米城:《就在剛剛!蘇州納米城這家企業上市》
創客公社:《舉債1億衝刺IPO!這個北大學霸在蘇州,幹出“亞洲最大”》
歡|迎|聯|系
文稿相關問題反饋,請聯繫:zhangtianyi0510
加入城市讀者羣,請聯繫:chuangke-jun
文章轉載,請後臺留言或聯繫:chuangke-jun
重丨磅丨報丨告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