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曾在互金行業風光無限的 51 信用卡發佈盈利警告,預計 2024 年將陷入虧損泥沼,虧損金額約在 4800 萬元至 6800 萬元之間。這一消息猶如一記重錘,打破了市場對其轉型復甦的期待。與 2023 年實現淨利潤 1104 萬元相比,2024 年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約 335% 至 515%,如此劇烈的業績波動,讓 51 信用卡的未來蒙上了一層厚重的陰影。
根據公告,年內預期虧損主要歸咎於兩大關鍵因素。一方面,汽車業務 Vala 的研發支出以及運營成本呈現出大幅增加的態勢。自 2024 年上半年 51 信用卡集團推出露營車 Vala 以來,該業務便持續燒錢,目前在售的 Vala Pro 價格爲 26.8 萬元,但市場反饋並未達到預期,高投入與低產出的矛盾日益尖銳。另一方面,信貸撮合業務規模的收縮導致該業務整體淨利潤銳減。在金融監管趨嚴、市場競爭加劇的大環境下,51 信用卡的信貸撮合業務遭受重創,昔日的核心盈利引擎如今動力不足。
回溯 51 信用卡的發展歷程,其創立於 2012 年,成立之初憑藉一款可以一鍵智能管理信用卡賬單的 App“51 信用卡管家” 迅速嶄露頭角,積累了大量用戶。2015 年,51 信用卡敏銳捕捉到市場機遇,果斷從應用類 “信用卡管理工具” 向 “小額信貸業務” 轉型,相繼推出 “51 人品”“51 人品貸”“給你花” 等產品,業務版圖不斷拓展,涵蓋個人信用管理服務、信用卡科技服務、線上信貸撮合及投資服務,一時間成爲行業內的明星企業。
2018 年,51 信用卡成功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開盤價 8.76 港元。然而,好景不長,2019 年,剛在港股上市一年多的 51 信用卡便遭遇了 “滑鐵盧”。因委外催收公司涉嫌尋釁滋事等犯罪行爲,被警方立案調查。這一事件猶如一場暴風雨,徹底打亂了 51 信用卡的發展節奏,公司聲譽受損嚴重,業務也遭受重創。此後,51 信用卡雖決心轉型,但卻從此陷入了連年虧損的困境。
2019 至 2022 年,51 信用卡的業績慘不忍睹,分別實現淨利潤 -11.29 億元、 -16.99 億元、 -2.337 億元、 -0.827 億元。直至 2023 年,公司業績才稍有回暖,淨利潤升至 0.11 億元。而這一年的盈利,主要得益於對露營業務的大力佈局。
但進入 2024 年,51 信用卡的轉型之路再度受阻。不僅汽車業務尚未實現盈利,露營業務也出現了下滑趨勢。2024 年上半年,51 信用卡的露營業務收入爲 862.4 萬元,同比下滑 53.4%。公司在公告中解釋稱,清退了部分表現欠佳的營地,導致露營業務的整體收益規模下降。與此同時,信用卡科技服務因集團減少了對聯名卡業務的投入而下降,信用卡科技服務費爲 132.8 萬元,同比減少約 89.7%,在公司主營業務中收益下滑幅度最大。佔比最大的 SaaS 業務收益 4602.9 萬元,同比減少約 12%。
從最新預告的業績來看,新業務尚未能夠帶領 51 信用卡走出 “泥沼”。在汽車業務和露營業務短期內難以實現盈利性突破的情況下,51 信用卡未來的發展充滿了不確定性。面對如此嚴峻的形勢,51 信用卡如何調整業務策略、優化成本結構、提升盈利能力,成爲了擺在公司管理層面前的一道亟待解決的難題。而市場也在密切關注着這家曾經的互金明星企業,能否在轉型的荊棘路上找到新的生機與希望。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