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3月26日,五菱汽車(00305)舉行2024年財年業績發佈會,五菱汽車董事會主席袁智軍、行政總裁楊傑、財務總監及公司祕書黎士康,出席了本次會議。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到,2024年,五菱汽車主營業務增長超預期,增量市場多點突破成果顯著。全年營收79.5億元,其中汽車零部件及其他工業服務貢獻營收佔比69%,汽車動力系統佔比22%,商用整車佔比9%。
得益於汽車零部件及其他工業服務業務高利潤產品銷量佔比增加,五菱汽車2024年全年淨利潤約爲1.1億元(人民幣,下同),同比增加60.2%,公司擁有人應占溢利爲5062.1萬元,同比大幅增加115.6%。
本次業績會上,袁智軍表示,2025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大力建設中國式現代化的奮起之年。在宏觀經濟環境下,中國政府有望出臺更多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其中,集團在去年(2024年)下半年到今年(2025年)年初,對未來幾年的業務規劃進行了充分研討和重點聚焦,採用“菱勢工程”等系列化的項目進行推進。在發展業務方面,公司將根據行業發展及新能源賽道,對旗下核心業務進一步聚焦。
其中,在“菱勢工程”進一步優化下,公司將在新能源動力、驅動橋、車架等方面進一步聚焦、深耕。在這三個核心零部件領域當中,公司在新能源市場、傳統汽車市場,都取得了不俗成績,展示五菱工業在該方面的核心競爭力。
談及國際市場,袁智軍表示,集團在去年(2024年)到今年(2025年)年初,整車以及零部件均獲得了客戶的良性互動和展望,一些項目進展也有了實質性的推進。
展望2025年全年,袁智軍表示,集團將按照年初所制定的項目規劃,積極進行推進,加快落實“菱勢工程”規劃,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完善產品譜系提升產品品質,積極拓展海內外市場,爲用戶提供更具價值、更環保的產品。在“菱勢工程”引領下,公司有信心創造穩定向好的經營業績,在2025年交出讓大家滿意的答卷。
以下爲智通財經APP整理的業績會問答環節實錄:
問:能否介紹下“菱勢工程”的具體計劃,預計該戰略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有多大?
答:在五菱汽車旗下的核心業務板塊中,新能源整車和汽車零部件,都是菱勢工程的重要組成。
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一個是要將新能源整車的新品牌推向市場,零部件主要更聚焦在三個零部件板塊,包括動力、驅動橋,還有我們多年所積累的核心技術,即車身、車架這幾個方面,這些是未來不管哪一種車型,都會需要用到的幾個核心零部件組成。
我們認爲未來是一個油電混合、加純電的多品種組合的市場結構。所以我們認爲這三個方面的零部件未來也將有一個長足的發展。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形成汽車生態鏈的打造,根據市場變化,不斷加強自身在技術和成本方面的管控,並進行一些市場方面的開拓。
每個項目針對公司的發展都有一個量化的目標,在新能源整車方面,我們目標在未來三年能夠達到營收150個億以上;零部件方面,每個零部件板塊在未來三年也是50個億以上的組成。
問:如何理解目前汽車和零部件行業的智能化趨勢,以及AI+、機器人、低空經濟等相關機會,是否有佈局?
答:我們在發展過程當中,積極關注行業和經濟發展情況,五菱汽車也一直在積極擁抱新趨勢,比如智能化發展,我們目前在零部件和整車方面都有應用。
在零部件方面,我們現在有一個小的團隊正在針對核心零部件的智能化應用,如線控底盤,線控底盤也是今後智能駕駛的一個基礎組成,這也是我們零部件今後集成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
在智能駕駛方面,雖然我們在商用車領域通過大量的市場調研,針對一些特定用戶的智能駕駛需求,現在已經在新能源商用車上進行投放,二季度將有一些相應的智能駕駛功能板塊和場景化智能逐步進行推進。
人工智能+是未來經濟發展的大方向,包括剛纔談到的低空經濟,五菱汽車旗下產業是比較完整的,在汽車領域,每個環節都能運用到人工智能+。我們在五菱汽車旗下重要的子公司,五菱新能源和五菱工業,現在很多的基礎管理運用了人工智能+,我們在DeepSeek方面的研究,也已經部署在五菱新能源和五菱工業日常工作當中,提高實際管理和生產方面的效率。
在低空經濟方面,我們也在積極進行研究,目前已有一個創新組織正在進行包括飛行汽車、空中物流等低空經濟方面的研究,我們也在積極擁抱該行業方面的發展趨勢。今後都會有一些項目在開展。
問:關注到公司近幾年對上汽通用五菱的依賴程度有所降低,公司如何規劃持續地優化客戶結構?有哪些新的客戶突破?
答:上汽通用和五菱汽車是兩家有相同股東背景,但相互又獨立經營的公司。在不同的發展過程中,有一些各自的產品規劃,雖然我們與上汽通用五菱有很深的合作關係,包括上汽通用五菱至今仍然是我們的主要客戶,相信未來也仍然會是我們非常主要的客戶。
在實際業務發展過程中,任何一家公司如果依賴某一個或者少數單一的客戶,對公司的長期經營而言都是不利的。我們也會根據現在行業發展中的一些熱點,結合公司自身發展的需要,去拓寬整體業務經營的寬度。
當前的AI、具身機器人領域,也有一些很出色的公司,代表着中國的新興科技前沿發展的方向。五菱汽車作爲一家更多做零配件,以零配件爲核心的汽車公司,其實在這當中有非常多的發展機會。
我們不光有汽車的零配件的核心業務,有汽車的整車業務,有一些汽車生態上的業務,我們現在所有的產品,在現在這個時代,都值得用AI的視角再去看一遍,看看我們現有的以及規劃中的產品,在AI時代有什麼可以去做更好的應用和連接。
無論是智駕平權,還是具身機器人,尤其是具身機器人,它在未來如果走向各行各業,形成更大規模普及的話,一定會有一些實體企業去支撐。在這裏面,我想汽車零配件的核心企業,對於具身機器人走向更廣闊的應用層面,一定會起到至關重要的推動作用。
問:可否詳細介紹一下熱氣脹產品?目前的產量、主要客戶和配套車型?如何看待這類產品的市場空間和競爭格局?有哪些其他的研發方面的成果和突破?
答:熱氣脹是工信部的一個專項項目,是由廣西汽車集團進行承接的,已經實現了項目的攻關和市場化方向。目前整個全球市場上,大概也就有兩三家企業,一個在西班牙,一個在日本,中國本土在這方面還是空白,在我們共同的攻關下,這樣一個技術已經實現了國內自主,同時也推向了市場。
目前在市場上我們也形成了產品的能力,爲比亞迪、理想、長城,包括奇瑞等多家的主機廠進行供貨,價值最高的車型包括比亞迪的U9,實現批量化生產,過去幾年是進行技術攻關和一些產品推廣、客戶拓展,今年會有一個比較大的增長。
問:提到新興科技,想請教一下能否更詳細分享公司智能產品的落地成果,未來在乘用車上有沒有一個推廣的時間表計劃?
答:智能駕駛因爲之前行業也講得比較多,從 L1到L5等有很多的分類,但是大家也知道通過這麼多年的發展,智能駕駛其實很複雜,技術要求也很高,所以從初級的L2、 L3 其實很多都在這個層面。
像商用車領域的話,很多用戶包括集團方面更多注重在車輛安全,還有行駛安全等方面的訴求。在輔助駕駛方面,以前商用車很少加這些因素,我們在市場調研後,並不是說一定要馬上推高階的智能駕駛,而是真正能輔助司機,在他比較勞累的時候,輔助他駕駛一段這樣的運用場景,駕駛員的安全也是運營公司等各個方面所關注的,所以我們在這個領域的話,會針對一些細分的需求來進行推出,也能控制好技術和成本,未來還有相當長的一個路要走。
問:主機廠的年降對於我們的盈利是否會構成影響?另外關於機器人業務,我們是否有合適的介入點?
答:談到主機廠的年降,實際上現在的市場競爭還是很激烈,所以價格方面還是有影響的。對整個汽車產業鏈上,不光是對我們,大家都有影響。實際上不光是從去年開始,我們在前幾年就開始準備這個方面,爲什麼我們要聚焦自己所做的核心領域的一些零部件,在這方面能夠很好地應對現在市場方面的一些競爭。這些關鍵的零部件上,既要有技術也要有成本,所以我們用這樣一個準備來應對現在市場上的一個競爭。
關於機器人業務,這個跟剛纔談到的智能AI+有一定的關聯,我們在應用層面已經很多普及了,不管在產線還是其他方面,結合人工智能+再進行延伸,比如說在我們的管理,還有廣義的機器人。在實物機器人方面,我們目前還沒有涉足,但在機器人的運用方面,我們已經大量在開展。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沒有相關數據
如果下載按鈕點擊無跳轉,請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 “在瀏覽器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