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通財經APP獲悉,2024年,在全球能源結構調整與光伏行業週期性震盪的背景下,協鑫新能源(00451)交出了一份兼具韌性與成長性的年度答卷。3月26日晚間,公司發佈2024年度業績公告,其通過優化業務結構、深化數智化運維及挖掘天然氣新增長點,成功實現負債率降至歷史低位,並依託天然氣業務與後運維市場的突破,在行業調整期構築了穩健的財務底盤與可持續增長動能。
輕資產轉型成效斐然 資產負債率降至20.8%
協鑫新能源董事會主席朱共山表示,面對行業週期性波動,協鑫新能源憑藉戰略定力與經營韌性,成功實現從輕資產轉型向高質量增長的跨越式進階,完成了由“活下來”向“跑起來”的深度蛻變。立足新發展階段,公司將構建“天然氣供應保障+新能源綜合服務”雙輪驅動模式,通過產業鏈垂直整合與數字化賦能,打造覆蓋清潔能源生產、儲運、應用的戰略閉環體系。
自2018年啓動戰略轉型以來,協鑫新能源持續貫徹輕資產運營策略,通過系統性剝離重資產光伏電站,逐步構建“智慧運營+新能源場景”高附加值服務體系。最新財報顯示,報告期內,協鑫新能源總營收11.08億元,較2023年的8.32億元上漲33%;公司資產負債率已壓縮至20.8%的行業低位,較轉型初期下降逾63.3個百分點,流動性指標與償債能力實現質的飛躍。資產處置進程顯示,公司於2023年12月1日股東會通過境內最後584兆瓦光伏電站交易,2024年12月再度出清美國北卡羅來納州83兆瓦光伏資產組合。至此,公司基本完成全球電站持有環節的戰略性退出,全面轉向輕資產服務平臺模式。
業務結構重塑 天然氣成增長新引擎
2024年,協鑫新能源業務結構發生顯著變化,形成“LNG貿易+後運維服務”雙支柱模式。
2025年是我國“雙碳”目標提出五週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加緊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作爲今年要抓好的重點任務之一。天然氣在國家能源安全戰略、進一步加速能源轉型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能逐步取代高污染的傳統化石能源,還能爲電力行業可再生能源的擴展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協鑫新能源堅持戰略定位,通過佈局LNG進口、儲運及分銷網絡,抓住全球能源轉型中天然氣作爲過渡能源的需求窗口,迅速打開市場,利用多種貿易方式擴大市場份額。據公告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LNG貿易業務銷售額約44.5萬噸,銷售收入超過7.3億元,相關收入佔總營收的65.9%,成爲核心收入來源之一。
協鑫新能源將天然氣定位爲“第二增長極”,並已在該領域進行了深度佈局。協鑫天然氣(新加坡)有限公司於2024年10月初落戶新加坡,同年10月31日上午,其自營進口的首船液化天然氣(LNG)順利抵達北京燃氣天津南港LNG接收站。同時,公司於近期宣佈正式收購協鑫匯東江蘇如東LNG接收站項目(以下簡稱:協鑫如東LNG接收站項目),全力打造“站貿一體化”戰略,爲業務的多元化和可持續發展夯實根基。
在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指引下,協鑫如東LNG接收站項目作爲國家“十四五”能源發展規劃重點項目,定位爲集LNG接卸儲存、氣液外輸、裝船轉運等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性能源樞紐,同時成爲協鑫新能源國際化戰略的重要支撐點。目前,圍繞協鑫如東LNG接收站項目的投產與運營,協鑫新能源提前部署,積極吸引第三方戰略合作伙伴,推動數個天然氣長約和中短約採購,打造國際資源池,爲“站貿”活動引進額外資源。另一方面,公司積極開發包括城市燃氣、貿易商、工業點供、運貿一體化企業及加氣站在內的國內下游客戶,構建更爲緊密的天然氣供應鏈體系,確保接收站的穩定運營。
AI Agent賦能 構建新能源智慧運維新範式
光伏行業“裝機高增、運維需求爆發”,推動管理向信息化、數字化、專業化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讓AI Agent賦能,既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路徑,也是響應全球能源革命的關鍵舉措。
協鑫新能源以數智化爲核心競爭力。2024年,公司推出“鑫翼連”綜合能源管理平臺3.0,集成AI診斷、無人機巡檢及大數據預測性維護技術,打造“風、光、儲、充”一體化、新範式、智慧+管理生態,可實現電站效率提升3%-5%。同時,公司積極拓展電力交易服務,培育新利潤增長點。
依託該平臺,協鑫新能源加速挖掘風電、獨立儲能及戶用分佈式市場,深化與央企、地方能源集團及海外夥伴合作,推動“智慧後運維+工程EPC”雙主業協同發展。2024年,公司服務光伏電站總裝機達12.5吉瓦,服務溢價能力持續增強。
2025年正值“十四五”收官與協鑫建企35週年。公司將堅持綠色發展,深化全球化戰略,以管理變革激發創新活力,在產業變革浪潮中穩健前行,持續爲股東與利益相關方創造價值。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