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AI已經潤物細無聲地進入到咱們的生活,生成PPT、寫報告不在話下。
和朋友聊天時,小李有些悲觀,“指不定咱們啥時候就被‘降本增效’了”
小王倒是不慌不忙:“與其整天擔心AI會不會搶走我的工作,我乾脆直接投資科技股。這樣即使哪天我被'優化'了,至少能靠分紅喫飯嘛!”
這波“打不過就加入”的操作,還真是一個失業風險的“對沖策略”啊。
說到科技股,海外呢,大家只需要瞄準納斯達克就完事了。但咱們A股的科技市場簡直就是一場“三國殺”:
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各有各的性格和脾氣。
到底該選哪個?怎麼配置?今天就來給你掃掃盲~
*風險提示:本文提到的基金/股票僅供參考,不作爲投資建議,投資有風險,決策需謹慎,請把決策權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01 科創板:硬科技學霸
這幾年(特別是2018年以後),美國對我國的半導體產業鏈開啓全方位的“圍追堵截”:
最開始是芯片應用(比如不讓華爲買),然後是製造端(阻礙中芯國際製造技術進步),再是限制上游的半導體設備(阿斯麥光刻機)出口給中國。
在層層封鎖的背景下,咱們的芯片產業必然要走向自力更生的道路。
2019年,國家推出了“科創板”。科創板定位高端製造的“硬科技”,比如芯片國產替代、汽車智能化、數字經濟等產業。
很多公司成立時間不久,還處於研發“燒錢”的狀態,盈利要求通常達不到主板的標準。
以前呢,不少公司都只能選擇“出海”去門檻低、條件相對寬鬆的美國納斯達克、港股市場去上市。
國家爲了留住這些科技公司,給他們開闢出合理的融資渠道,便創立了科創板,方便有潛力的公司融資。
科創板的門檻挺高的,普通人選擇指數基金參與更容易,目前有三類主流的科創板指數——
一是“大而全”的科創綜指,同時涵蓋了大、中、小市值的股票,可以反映科創公司整體表現的“晴雨表”。
二是偏愛龍頭股的科創50,把流通市值最大的50只龍頭公司囊括在內;
三是“科創100”是那些市值排在中游的公司。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