呷哺呷哺上海世茂廣場店;藍鯨新聞記者 孫煜攝
藍鯨新聞3月28日訊(記者 孫煜)“一人食”火鍋需求仍在,但呷哺呷哺卻難以回到業績巔峯。
3月27日晚間,呷哺呷哺(0520.HK)發佈了2024年業績報告,營業收入47.55億元,同比減少19.65%;淨虧損4億元,上年同期爲虧損1.99億元;每股淨資產爲0.71元,同比減少35.56%。
這已經是呷哺呷哺自2021年以來連續第4年虧損,財報顯示,2021-2024年分別虧損2.93億元、3.53億元、1.99億元、4.01億元,4年間累積虧掉了12.46億元。
呷哺呷哺、湊湊餐廳翻檯率均不足3次/天
公開資料顯示,呷哺呷哺誕生於1998年,創始人賀光啓將風靡臺灣的小火鍋成功引進大陸,2014年在港交所敲鐘上市,成爲“連鎖火鍋第一股”。
呷哺呷哺旗下主要經營呷哺呷哺、湊湊兩個品牌的餐廳,兩大品牌收入佔總收入比重的96%。其中,財報顯示,2024年來自呷哺呷哺餐廳的收入爲26.29億元,同比減少13%;來自湊湊餐廳的收入爲19.48億元,同比減少26.5%。
從門店數量看,截至2024年底,呷哺呷哺集團旗下共有967家餐廳,其中760間呷哺呷哺餐廳、197間湊湊餐廳。財報顯示,年內新開78間餐廳,包括65間呷哺呷哺餐廳和13間湊湊餐廳,年內共關閉219間餐廳,包括138間呷哺呷哺餐廳和73間湊湊餐廳。談及閉店原因,公司表示,由於部分餐廳所在位置無法突顯呷哺呷哺“高性價比”形象,以及由於各種商業原因。
從餐廳經營的角度看,呷哺呷哺餐廳2024年同店銷售額下滑23.3%,人均消費爲54.8元,較上年同期降低7.4元。雖然降價策略導致客單價降低,但並未拉動餐廳翻檯率的提升,財報顯示,呷哺呷哺餐廳2024年翻檯率爲2.5次/天,上年同期爲2.6次/天。
湊湊餐廳2024年同店銷售額下滑32%,人均消費爲123.5元,較上年同期降低18.8元,翻檯率爲1.6次/天,上年同期爲2.0次/天。
呷哺呷哺在財報中表示,2024年消費結構出現變化,部分消費者更傾向於性價比較高的產品和服務。
降價舉措並未奏效,客單價有望繼續下探
去年5月,呷哺呷哺高調錶示“套餐價格全線下調,套餐價回舊時光”。但藍鯨新聞走訪呷哺呷哺餐廳發現,套餐價格依舊較高。從官方小程序公佈的招牌套餐的價格看,單人套餐價格55元-77元不等,雖說低至55元,但只有“雪花嫩魚卷套餐”這一款的價格在55元,牛肉、羊肉相關套餐的價格均在60元以上。
以羔羊肉套餐爲例,官方小程序爲61元/份,包含鍋底、調料、蔬菜拼盤、主食、茶飲。藍鯨新聞注意到,套餐分量較足,部分出現剩菜情況。從就餐場景看,除了傳統的“一人食”場景外,呷哺呷哺同樣是家庭就餐、同事小型聚會的選擇。
有業內人士告訴藍鯨新聞,從呷哺呷哺套餐的搭配看,未來仍有降價空間,畢竟很多旋轉小火鍋的客單價在40元左右,但對於呷哺呷哺餐廳來說,降價的最大制約是店面租金較高。
窄門餐眼數據顯示,呷哺呷哺近六成門店分佈於一線、新一線城市,本身就承受較高租金、人力成本,而這其中大部分的門店位於商場內,租金壓力會更大一些。財報顯示,2024年呷哺呷哺集團整體租金成本爲2.98億元,佔營收比重的6.3%。對比海底撈2024年餐廳租金情況,海底撈租金成本僅爲營收比重的1%。
從行業競爭的角度看,“一人食”需求仍在,近年來,左庭右院、太二酸菜魚均推出針對“一人食”場景的套餐。聚焦“小火鍋”品類,天眼查顯示,目前從事“小火鍋”經營的註冊企業超過2.5萬家,其中30%左右的小火鍋企業爲近三年內新增。
談及未來發展規劃,呷哺呷哺表示,集團規劃呷哺呷哺品牌在2025年開業餐廳不低於95間,翻檯率至少爲3倍,爭取在頂級項目如大型娛樂主題樂園、機場、火車站等客流密集點位開出更多高利潤餐廳。湊湊則採取更爲謹慎的開店策略,會選擇優質商場進駐開店。
此外,聚焦會員體系,呷哺呷哺表示,2024年全年,新增會員近503萬,累計會員數近4200萬人,會員消費頻次提升至3.33次,同比提高1.4倍。未來將以“暢喫卡”爲核心,優化會員運營。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