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月亮虧損7.49億仍擬派息3.52億港元 實控人成最大贏家

財中社
03-27

  2024年對藍月亮集團(06993)是矛盾之年:鉅額營銷費用沒能轉換爲盈利,營收新高卻8年來首虧,從2023年盈利3.25億港元轉爲大幅虧損7.49億港元,仍擬派末期股息6港分,實控人夫婦受益匪淺。

  3月25日晚間,這家中國洗衣液龍頭髮布全年業績:營業收入85.56億港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6.8%;毛利51.83億港元,增14.2%。然而,亮眼營收難掩“賠本賺吆喝”窘境,銷售費用激增55.6%至50.49億港元,致8年來首次年度虧損7.49億港元。

  然而,鉅虧未阻分紅熱情,董事會建議每股派發6.0港分的末期股息,總額約3.52億港元。自2020年上市以來,藍月亮累計分紅超24億港元,大部分流入通過Aswann持股88.92%的實控人潘東夫婦手中。2024年,公司現金流縮水至52.71億港元,分紅政策仍引發爭議。

  營收增長的動力與代價

  《財中社》發現,藍月亮2024年的營收增長主要得益於銷售渠道的多元化調整。公告顯示,線下分銷商銷售額有所上升,而直接銷售給大客戶的收入卻驟降57.7%,反映出消費習慣從傳統大客戶採購轉向零售市場的趨勢。

  與此同時,公司在新興電商平臺上的表現尤爲突出。2024年上半年,藍月亮在新電商渠道的銷售額同比增長約4.5倍,全年直播電商銷售額更較上年增長約2.1倍。這種線上渠道的強勢擴張,尤其是以直播帶貨爲代表的銷售模式,成爲推動營收創新高的核心動力。

  然而,這份增長並非沒有代價。藍月亮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在2024年激增至50.49億港元,同比增長55.6%,遠超營收增幅。

  其中,推廣新產品、開發新渠道及品牌建設成爲費用激增的主要推手。上半年,公司銷售費用率已高達70.3%,創歷史新高;全年這一比例雖降至59%,但鉅額營銷投入顯然持續拖累利潤表現。

來源:藍月亮2024年財報

  業內人士指出,這種“燒錢換增長”的策略在短期內或許能搶佔市場份額,卻難以掩蓋盈利能力的下滑。

  財務壓力的隱憂

  虧損背後,藍月亮的財務狀況也敲響警鐘。截至2024年末,公司流動資產淨值從2023年的81.37億港元減少至63.51億港元,降幅約22%。銀行存款及現金總額則從73.32億港元縮減至52.71億港元,減少約28.1%。公告解釋稱,這主要源於經營活動現金流出、派發股息以及股份獎勵計劃的支出。儘管管理層強調集團整體運營和財務狀況仍穩健,但現金流的大幅減少無疑爲未來的戰略調整增添了不確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藍月亮並未因虧損而停止分紅。2024年,公司繼續派發中期及末期股息,年報裏董事會仍建議派發每股6.0港分的末期股息,2024年全年合計派發現金股利0.1港元/股,派息總額較上年增長67%。

藍月亮截至2024年底現金及存款(來源:Choice數據)

  這與藍月亮此前“超額分紅”的爭議一脈相承。據公開報道,公司上市前突擊分紅23億港元,潘東夫婦分得約20.5億港元。而自2020年上市以來,藍月亮累計分紅已超24億港元,大部分流入潘東夫婦賬上。

  這種在業績承壓下的分紅策略,不僅引發市場對其資本分配合理性的質疑,也進一步削弱了公司應對市場競爭的資金儲備。

  持續分紅疊加營銷投入,藍月亮未來若盈利無法修復,或將面臨更大的現金流壓力。

  品牌建設的長期博弈

  藍月亮品牌誕生於1992年,是中國專業的家庭清潔解決方案提供商,2020年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主板上市。

  作爲中國洗衣液市場的領軍品牌,藍月亮憑藉洗衣液連續15年、洗手液連續12年綜合市場佔有率第一的地位,奠定了行業標杆。然而,近年來,隨着立白、威露士等國產品牌及汰漬、奧妙等國際品牌的競爭加劇,洗衣液市場技術壁壘低和產品同質化問題日益凸顯。在洗護市場整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品牌忠誠度成爲決定企業競爭力的關鍵。藍月亮在2024年加大品牌建設和新品推廣的投入,試圖通過差異化鞏固市場優勢,但效果尚未顯現。

  相比之下,研發投入的不足成爲藍月亮的一大短板。儘管公司擁有335項專利和1169個註冊商標,但財報中鮮有具體研發費用的披露。與之對比,聯合利華等日化巨頭研發費用佔比約3%,而藍月亮2021-2023年研發投入分別爲0.36億、0.43億、0.52億港元,三年總共僅1.31億港元,遠低於銷售費用和分紅總額。這種“重營銷輕研發”的模式,雖然短期內助推了銷量,卻難以在長期競爭中構築技術護城河。

  市場與投資者的雙重考驗

  二級市場上,藍月亮的表現同樣不容樂觀。自2020年上市市值一度突破千億港元以來,股價持續下挫,截至2025年3月26日,總市值僅剩184億港元,跌幅超80%。儘管最新財報發佈後,3月26日股價大漲7.9%至3.14港元,仍難言投資者對其盈利前景的信心已經恢復。分析人士指出,若藍月亮無法平衡營銷投入與利潤增長,其估值修復之路將充滿挑戰。

  藍月亮2024年的業績,既是營收創新高的喜訊,也是盈利能力斷崖式下滑的警鐘。鉅額營銷費用換來的市場份額擴張,能否轉化爲可持續的盈利能力,仍是擺在管理層面前的難題。在消費升級和電商崛起的背景下,藍月亮需要重新審視其發展策略:是繼續“賠本賺吆喝”,還是轉向更高效的資源配置?答案或許將在2025年的業績中初見分曉。

  藍月亮需要在‘規模擴張’與‘盈利修復’之間找到平衡,否則,即便營銷換來市場份額,最終也可能難逃估值持續下探的命運。

藍月亮上市以來股價走勢(來源:Choice數據)

(文章來源:財中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