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1800億市值下的盲盒監管難

產業資本
03-25

  小小的盲盒撬動了近2000億港元的估值。

  3月24日,泡泡瑪特(09992.HK)上漲0.6%,報收135.1港元,市值高達1814億港元,排名港股休閒用品行業市值第一。

  據瞭解,這家以盲盒經濟聞名並迅速崛起的潮玩公司,眼下搭上穀子經濟的快車,股價也開始節節高升。

  尤其是今年春節以來,伴隨着《哪吒2》電影的爆火,相關周邊產品也水漲船高,#哪吒盲盒手辦上架兩天就售罄#話題頻頻登上熱搜。

  盲盒製造商泡泡瑪特股價則一路攀升。數據顯示,2月3日至3月24日,泡泡瑪特股價累計上漲了43.72%,並於3月21日盤中一度創下了139.8港元的歷史新高。

  隨着股價與市值的暴漲,市場對泡泡瑪特商業模式的質疑聲也愈發響亮:隱藏款概率低、未成年人消費監管缺失、高管高位減持套現……

  值得警惕的是,潮玩文化蓬勃發展的背後,是大量青少年消費者。這些未成年的消費者在爲自己的興趣買單的同時,還有可能會在開盲盒的投機誘導下,助長不良心理。

  是時候,該爲未成年消費者豎起消費保護的屏障呢?

  • 未成年人消費監管缺失

  從泡泡瑪特上市以來,關於其盲盒概率的質疑就不絕於耳。

  有多家媒體報道曾指出,泡泡瑪特的盲盒產品中,隱藏款和特別款的概率低至1/144甚至1/720,這種設計被質疑爲誘導消費者持續購買。

  今年初,泡泡瑪特的公司年會上,請來了明星郭麒麟,結果他一上臺說的開場白是:“特別高興能參加咱們境內最大的博彩公司的年會。”

  雖然公司創始人王寧馬上更正,“我們是全世界最大的潮玩公司”。不過玩笑話背後,或許也可以看出一些盲盒與博彩的共通之處。

  事實上,盲盒模式因其成癮性和不確定性,一向也被詬病與博彩有相似之處。儘管泡泡瑪特否認這一說法,但市場爭議並未平息。更值得注意的是,稀有款盲盒在二級市場被炒至天價,而未成年人成爲其中的重要參與者。

  未成年人通常因爲其自身不具備足夠的判斷力與自控力,在消費市場上會受到更多的保護。比如在過往的一些案例中,有未成年人在觀看直播時打賞了過高的金額,其監護人通過投訴或法律手段,是有可能要回這些打賞的。包括直播、遊戲、購物在內的衆多線上平臺,也因此要求入駐的商家對未成年人進行足夠的消費提示。

  根據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的規定,向未成年人銷售盲盒時,需相關監護人同意。儘管泡泡瑪特也推出了相應的規範機制,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對未成年人的消費監管仍有不少漏洞。例如,部分線上平臺在購買盲盒的流程中,依然缺乏監護人同意的確認環節。

  更令人擔憂的是,盲盒炒作商業模式通過隨機性激發購買慾望,與博彩心理相似,尤其對未成年人影響顯著。其高溢價和稀有款炒作催生的投機行爲,導致消費成癮和價值觀扭曲。法律上,盲盒雖未被定義爲博彩,但其機制模糊了企業與法律的邊界。二手市場的興盛進一步加劇了投機屬性,隱藏款高價交易使盲盒從消費演變爲套利工具。

  上述因素也使得泡泡瑪特不斷遭到消費者投訴。據《2023潮玩消費維權輿情分析報告》,公司投訴量佔行業的85.56%,其中涉及產品甲醛含量超標、虛假宣傳、未成年人消費退款難等問題。在黑貓投訴平臺,也能看到大量關於泡泡瑪特的消費投訴。

  對於炒作盲盒給未成年人造成的潛在危害,雖然目前泡泡瑪特這類公司並無法律責任,但身負“全球最大潮玩公司”的光環,是否應該盡到更多的社會責任?

高管又會來波高位套現?

  在泡泡瑪特“商業魔力”日益吸引外界關注的時候,實控人王寧及公司高管也開始了減持套現。

  2021年11月,泡泡瑪特股價從105港元/股的高點腰斬至56.782港元/股,創始人王寧在階段高點減持1304.2萬股,套現7.4億港元。2022年股價跌至低谷時,王寧夫婦增持部分股份,但規模不及此前減持。這也一度引發外界對其“高拋低吸”自家股票的質疑。

  2023年4月,非執行董事何愚以均價32.32港元/股減持208.83萬股,套現6749.39萬港元。當年5月、10月:非執行董事屠錚兩次累計減持2100萬股,套現8.56億港元。

  2024年10月,王寧旗下GWF Holding通過信託UBS Trustees (B.V.I.) Ltd.以每股71.98港元的價格減持泡泡瑪特1085萬股,合計涉資約7.81億港元。同時,王寧持股40.96%,楊濤、劉冉、司德等公司高管共同合資成立的Pop Mart Hehuo Holding Limited也減持1085萬股,完成套現約7.81億港元。

  泡泡瑪特其他核心高管除了通過Pop Mart Hehuo減持套現外,公司首席運營官司德也單獨減持210萬股,套現1.51億港元。此外,海外業務總裁文德一也披露減持12.5萬股,套現899.75萬港元。

  僅這一輪減持,泡泡瑪特高管合計減持2392.5萬股,套現金額摺合人民幣15.59億元。當時在高管完成減持後,公司股價迅速出現大跌,一度創下公司年內最大單日跌幅。

  衆所周知,實控人及高管本應是最瞭解公司發展狀況的人,這些減持行爲無疑會引發市場對公司前景的擔憂,進一步加劇了股價波動。

  如今,面對再度創下歷史新高的股價,泡泡瑪特的實控人及高管們是否已經心動了?又是否還要再來一波大的減持套現?這或許是當下投資者最關心的問題之一。

(文章來源:產業資本)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