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對於CoreWeave IPO不買賬原因在於CoreWeave客戶高度集中的風險,其與英偉達和微軟深度綁定,讓投資者信心不足,同時對公司可持續性商業模式感到憂慮。
從野心勃勃到向市場妥協,“英偉達親兒子”CoreWeave IPO規模大幅縮水。
據媒體報道,週四美國收盤後CoreWeave確定其IPO發行價格爲40美元/股,預計融資規模將縮減至約15億美元。這與該公司最初的40億美元目標相去甚遠,甚至比上週路演時宣佈的27億美元還要低。
這一連串的縮減表明,市場對CoreWeave的興趣並不如預期強烈,投資者認爲CoreWeave存在客戶高度集中的風險,其與英偉達和微軟深度綁定,也讓投資者信心不足,同時對公司可持續性商業模式感到憂慮。
CoreWeave與英偉達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且相互依賴。英偉達不僅是CoreWeave的唯一GPU供應商,還是持有5.97%股份的股東以及第二大客戶。這種深度交織的關係讓人質疑:爲何英偉達需要付費使用自己生產的GPU?一名匿名分析師指出:
英偉達佔CoreWeave收入的15%,而後者又借了數十億美元購買英偉達的GPU。爲什麼英偉達需要付錢給別人來使用自己的GPU?這看起來像是一種策略,旨在爲英偉達在大型雲服務商之外創造GPU的競爭張力,從而獲得定價槓桿。
作爲CoreWeave的孵化者,此次英偉達將作爲錨定投資者加入此次IPO。據媒體報道,英偉達的支持還將包括2.5億美元的新訂單,這很可能是對2023年4月已同意購買的3.2億美元服務器時間的額外投資。
投資者信心不足,可持續性商業模式遭質疑
據媒體調查,在被問及"CoreWeave財務中最不具吸引力的方面是什麼"時,超過一半受訪者指出"客戶集中度"(主要是指微軟和英偉達)是最大問題。
華爾街見聞今日也曾報道,CoreWeave或許就是AI泡沫中的“金絲雀”。CoreWeave近年來頻頻被市場傳言捲入一個由微軟、英偉達與OpenAI構成的“收入迴轉結構”(revenue roundtripping)之中,引發了投資者不信任,同時對公司真實收入結構和可持續性的更多質疑。
一位投資者特別指出:
CoreWeave的最大客戶微軟正公開告訴投資者,它不再需要CoreWeave,將從現在開始建設自己的數據中心,如果這真的只是爲微軟提供'溢出'容量,那麼這是一個難以投資的模型。
另一位投資者提出了更深層次的擔憂:
我不喜歡間接投資OpenAI,因爲那感覺就像是在押注Sam Altman的融資能力,先是微軟,現在是軟銀,然後是...沙特阿拉伯?風險曲線越來越遠。
此外,90%的受訪者認爲CoreWeave沒有可持續的競爭護城河。
多位受訪投資者直言不諱地表示:"他們的護城河就是優先獲得GPU的渠道——僅此而已","資本關係是壁壘,但這不會長久","短期內他們擁有市場需要的容量,但長期來看則不然。任何人都可以購買GPU,將它們組成集羣,然後將容量出售給更大的玩家"。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