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臺積電美國製芯片成本,僅比臺灣高10%?)
如果您希望可以時常見面,歡迎標星收藏哦~
來源:內容綜合自techinsights等,謝謝。
臺積電創始人張忠謀曾評論過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建設成本高昂以及美國更高的運營成本,這給人的印象是在美國生產芯片的成本太高,在經濟上不可行。然而,TechInsights的分析師 認爲事實並非如此。根據該公司最近的研究,臺積電位於亞利桑那州菲尼克斯附近的 Fab 21 晶圓廠的晶圓成本僅比臺灣生產的類似晶圓高出約 10%。
TechInsights 的 G. Dan Hutcheson 寫道:“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加工 300 毫米晶圓的成本比在臺灣製造的相同晶圓高出不到 10%。”
哈奇森表示,雖然在美國建造晶圓廠的成本肯定高於在臺灣,但臺積電的成本明顯更高,因爲它幾十年來首次在海外建造晶圓廠,而且是在全新的地點建造,而且工人有時還不是技術熟練的。據其他熟悉晶圓廠建設過程的人士稱,在美國建造晶圓廠的成本不會是臺灣的兩倍。
半導體生產成本的主要因素是設備成本,佔晶圓總成本的三分之二以上。ASML、Applied Materials、KLA、Lam Research 或 Tokyo Electron 等領先公司製造的工具在臺灣和美國的價格相同;它們有效地抵消了基於位置的成本差異。
晶圓價格令人困惑的一個主要原因是勞動力成本。美國的工資大約是臺灣的三倍,許多人誤以爲這是芯片生產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根據 TechInsights 的晶圓成本模型,隨着當今晶圓製造設施的先進自動化,勞動力佔總成本的不到 2%。根據該模型,儘管工資和其他本地成本存在很大差異,但亞利桑那州和臺灣晶圓廠的運營成本之間的總體費用差距很小。
值得注意的是,臺積電目前在 Fab 21 生產的晶圓要返回臺灣進行切割、測試和封裝。其中一些隨後被運往中國或其他地方,用於實際設備;但有些將運回美國。因此,它們的物流比在臺灣加工的典型晶圓的物流要複雜一些。然而,這幾乎不會大幅增加成本,臺積電現在計劃在美國建設封裝產能。儘管如此,據傳臺積電對在美國生產的芯片收取30% 的溢價
臺積電哪個工藝,最掙錢?
到目前爲止,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臺積電擁有大量成熟工藝製造能力。在他們轉向更先進的節點之後,他們仍在繼續運營較舊的晶圓廠。
2024 年,臺積電近 50% 的收入來自五年或更早的節點——7nm 及以上。這與英特爾形成了鮮明對比,英特爾在轉向新工藝時會關閉舊節點。當英特爾做出這一決定時,這對他們的商業模式來說是合理的,但現在他們正試圖進入代工業務,產能不足是另一個障礙。
不過,我們很好奇臺積電舊節點的盈利能力到底有多強。該公司按節點公佈了收入,但除此之外,幾乎沒有其他信息。根據這些信息和一些猜測得出的估計,我們做了一些計算。
下面的圖表顯示了他們 2024 年按節點劃分的收入分佈……
先進節點(3nm 和 5nm 合計)貢獻了 52%。相比之下,下圖顯示了按節點劃分的營業利潤。
爲了進行比較,以下是數字……
具體來說,臺積電的先進節點創造了 52% 的收入,但只創造了 27% 的利潤。話雖如此,重要的是要記住,節點(尤其是 3nm)仍處於非常早期的階段,並且盈利能力正在迅速提高。
2023 年的數據實際上表明 3nm 和 5nm 均處於虧損狀態。近年來,它們取得了很大進展,我們估計到明年,收入份額和利潤份額將更加接近。正好趕上新節點的推出。
方法論說明:
我們意識到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我們一樣喜歡構建模型的複雜性。所以我們把這部分留到最後,給那些能理解的人。
臺積電只公佈了按節點劃分的收入,而不是盈利能力或支出,但這足以開始。
這種模式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折舊。臺積電財務狀況的關鍵在於舊節點已完全折舊。該公司在五年內對設備進行折舊。因此,2017 年推出的 7nm 是折舊分界線。所有較新的節點(3nm 和 5nm)仍需承擔折舊負擔。
該公司的折舊費用中 90% 以上都計入了銷售成本 (COGS)。因此,爲了我們的目的,我們根據兩個先進節點的收入份額爲其分配了折舊。然後,我們根據收入份額在所有節點上分配了剩餘的 COGS(減去折舊)。這可能有點偏差——較舊的晶圓可能成本較低,需要的步驟較少——但我們的感覺是差異很小。
然後我們研究了研發。我們假設大部分研發費用都用於最新節點,並再次將費用分配到 3nm 和 5nm 節點。這實際上有點不準確,因爲我們的假設是大部分研發費用都用於尚未投產的節點。
然而,我們認爲,這兩種先進節點仍需要花費相當多的研發成本,以提升學習曲線和提高產量(尤其是 3nm)。因此,這在一定程度上高估了成本,但這是我們可以接受的程度。
最後,我們根據各節點的收入份額,將銷售、一般及行政費用平均分配給各個節點。這可能誇大了較老節點的成本,因爲這些節點可能不需要那麼多的管理時間或銷售資源。
https://www.tomshardware.com/tech-industry/producing-wafers-at-tsmc-arizona-is-only-10-percent-more-expensive-than-in-taiwan-techinsights
https://www.techspot.com/news/107278-how-profitable-tsmc-nodes-crunching-numbers.html
半導體精品公衆號推薦
專注半導體領域更多原創內容
關注全球半導體產業動向與趨勢
*免責聲明:本文由作者原創。文章內容系作者個人觀點,半導體行業觀察轉載僅爲了傳達一種不同的觀點,不代表半導體行業觀察對該觀點贊同或支持,如果有任何異議,歡迎聯繫半導體行業觀察。
今天是《半導體行業觀察》爲您分享的第4075期內容,歡迎關注。
‘半導體第一垂直媒體’
實時 專業 原創 深度
公衆號ID:icbank
喜歡我們的內容就點“在看”分享給小夥伴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