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過短暫的調整之後,週三科技股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反彈,滬深兩市以及港股市場的交易保持了較高的活躍度,做多信心有所提升。儘管近期市場出現了一定的震盪,但交易活動活躍度一直較高,A股日成交額保持在1萬億以上,這表明投資者的交易意願依然較強。近期科技股出現調整,主要源於前期漲幅過大,累積了大量獲利盤。在遇到一些短期利空消息時,可能會出現較大幅度的回落。然而,從中期到長期來看,科技股已然具備較大的上漲空間,此次調整可以視爲“倒車接人”,爲前期踏空的投資者提供了上車機會。
某大型科技股在市值突破萬億之後拋出了大額融資計劃,這對短期科技股走勢形成了一定衝擊,但不會改變科技牛行情的深刻邏輯。這一科技牛行情從本質上來看,是全球資本對中國在第四次科技革命,即人工智能革命中處於領先地位的認可。DeepSeek的橫空出世打破了資本對美國在AI方面壟斷的幻想。加上我國具有較強的製造能力,擁有世界上最完善的產業鏈,因此“人工智能+消費”可能會很快實現商業應用。
週二上午,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在參加滙豐銀行主辦的全球投資論壇時發表講話,被部分媒體誤讀。事實上,當時我在會議現場,蔡崇信先生對人工智能未來的發展持積極樂觀態度,特別肯定了中國在AI商業應用上的優勢,並沒有看空人工智能、大數據或算力建設。因此,這一波市場調整可以視爲第一波科技股大幅上漲的結束,正在醞釀第二波上攻。
A股市場人形機器人板塊在一季度出現大幅上升,累積了較大獲利盤。然而,人形機器人是“人工智能+消費”最好的應用,各大廠紛紛宣佈進軍人形機器人產業。目前,人形機器人產業的發展階段已經跨過了0到1的探索期,進入1到10的成長期。2025年,許多機器人公司開始量產,一些提前亮相的機器人上線後被秒光,這表明市場需求非常大。國家成立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各地出臺諸多政策支持人形機器人發展,工信部也將人形機器人作爲未來重要的發展產業之一。這些都表明人形機器人未來的發展空間依然較大,應將其視爲一個長期的產業賽道,而非短期炒作行情。
人形機器人相關企業創始人王興興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一兩年人形機器人更多應用於工業及特殊場景,進入千家萬戶可能需要兩三年以上時間。他指出,當前人形機器人發展的瓶頸不在硬件,而在軟件。中國的製造能力很強,硬件生產不是問題,關鍵是要在軟件方面實現突破,讓人形機器人更加智慧。王興興甚至表示,如果有更智能的大腦,可以在一年內量產10萬臺機器人。馬斯克對人形機器人未來發展持非常積極樂觀態度,他認爲未來機器人與人的數量比可能是2:1,即平均每人擁有兩臺機器人。如果這樣的話,人形機器人產業可能是超過新能源汽車的大產業,也是我國繼家電、手機、新能源汽車之後的第四大產業。因此,對這一方向應給予足夠重視,如果看好可以重倉,即使不太理解或不夠堅定,也應適度佈局,不能錯過這一產業長期發展的時代機遇。
當前,A股和港股處於第二波上攻的前奏。經過一段時間調整後,市場做多能量正在逐步積蓄。從政策面來看,穩增長政策進一步加碼,有望大幅提振投資者信心,提升中國資產估值。今年以來,多家外國投行紛紛發表對中國資產的樂觀看法,認爲中國資產將從當前折價變爲合理估值甚至溢價,這將帶來較大上升空間。今年以來,包括外資在內的許多資金流入A股和港股優質資產,釋放出明確信號:今年中國資產將被全面重估,出現估值修復,這是相對確定的投資機會。
(作者系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基金經理)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