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誠最大的對手,走了。
他,叫李兆基,是香港四大天王裏最低調的隱形富豪,一件西裝穿了幾十年,卻一生捐款300億;快準狠的投資眼界,曾讓巴菲特都想拜師;用1000 港幣起家幹出3000億帝國,連美國總統克林頓都專程飛香港求合作。
最狠的是,他把"首付買房"的模式推向全球,還在港珠澳大橋爭奪戰中正面硬剛李嘉誠。
外界都說,這兩人是相愛相殺的商業“cp”,回顧過往的經歷可以發現,他們用一生書寫了"既生瑜何生亮"的商界傳奇。
1928 年,廣東順德金鋪裏,6 歲的李兆基蹲在鍊金爐前學鑑金。他爹李介甫甩着算盤教育兒子:"課本里的字夠用就行,金鋪的秤砣纔是真學問。" 另一邊,1928 年的潮州,李嘉誠正在米店當學徒,每天凌晨5點搬米袋,晚上還要給老闆娘捶腿。
兩個未來的首富,一個在 "錢學雙收" 中悟透商業本質,一個在底層摸爬滾打裏看懂人性。
1948 年,20歲的李兆基揣着1000 港幣闖香港,靠炒外匯黃金賺得盆滿鉢滿。
但他很快發現:鈔票會貶值,黃金會生鏽,只有土地最靠譜!
於是在1958 年,香港樓市還是全款購房,整棟出售的天下,普通人買房難如登天的背景下。李兆基帶着7個兄弟成立永業公司,將整棟大樓拆成 "鴿子籠",推出“首付 10% 住樓”,還能十年分期付款。這可比現在的“618 分期免息”還誘人!當時香港警員月薪 300 塊,得知存三年錢就能當業主,紛紛搶購永業公司的樓盤,房子瞬間賣成“日光盤”。
這消息一傳到長江實業,李嘉誠坐不住了,連夜開會。李兆基這一招,直接打到了李嘉誠的“七寸”。
那時李嘉誠在房地產行業主打高端,靠整棟售賣賺大錢,目標客戶是有錢人。李兆基的 “首付計劃”,把買房門檻降到極低,吸引了大量普通客戶,這些人原本可能攢夠全款後會考慮李嘉誠的房子,現在卻被李兆基截胡了。
後來,李兆基單幹恆基兆業,操作變得更野了:李嘉誠死磕政府地王,而他專撿 "破爛"。農民手裏的 "地票",他按斤收;黃金地段的老破小,他挨家挨戶磨嘴皮。最絕的是把廣告打到歐美報紙,專門忽悠華僑賣樓。有次爲了一棟樓,他派人追着英國華僑跑了三個國家!江湖人稱 "寸土必爭四叔",硬生生囤出香港最大 "地主"。用他的話說:"細生意怕食不怕息,大生意怕息不怕食。" 翻譯成人話:小錢靠勤快,大錢靠算利息!
可以說,從 "首付革命" 到 "囤地暗戰",兩人把香港樓市啊攪得是天翻地覆。
當然,生意場上,有競爭就有合作。1992年,兩人合作開發半山豪宅"嘉兆臺",這名字各取一字,簡直堪稱地產界“聯名款鼻祖”了!
但好景不長,一場收購戰打破了和諧。
當時,李嘉誠聯合中信泰富,準備對美麗華酒店展開全面收購。美麗華酒店可是香港的老牌酒店,位於尖沙咀的黃金地段,擁有極高的商業價值。李嘉誠的計劃是收購成功後,將酒店拆掉重建,打造更具商業價值的項目,預估利潤超 200 億。
但這時,李兆基卻半路殺出!親自帶着團隊連夜飛往倫敦。因爲美麗華酒店有不少股份在旅居歐美的華僑手中,李兆基深知這些華僑對酒店有着特殊的情感。
於是,他一家一家的拜訪華僑股東,用流利的順德話與他們嘮家常,一聊就是好幾個小時。最終,以76 億截胡 34.78% 股權,成爲最大股東!李嘉誠得知消息後,氣得在董事會上拍桌子!這次收購戰,讓李兆基名利雙收,不僅保住了美麗華酒店,還贏得了商界的讚譽;而李嘉誠則錯失了一個大項目,損失超200億。兩人友誼的小船說翻就翻。
而隨後的港珠澳大橋的建設,更是讓李兆基和李嘉誠站在了對立面。
在港珠澳大橋籌備階段,李嘉誠因擔心自身港口業務受衝擊反對建設,李兆基卻看到其對大灣區經濟的巨大推動作用,聯合鄭裕彤等人組成“反李聯盟”支持建設。
結果大家也看到了,2018 年大橋通車,帶動了大灣區的經濟發展,這也進一步驗證了李兆基的眼光。
可以說,美麗華酒店收購與港珠澳大橋建設的交鋒,是李兆基和李嘉誠半個世紀商戰的精彩部分,他們的故事見證了香港商業的興衰,也成爲了香港商界傳奇。
當然,李兆基的投資眼光還不止於此。90 年代日本泡沫破裂前,四哥精準拋售債券賺翻倍;2003 年中資股上市潮,他重倉四大行資產翻番;2007 年次貸危機,他一邊喊 "小心" 一邊抄底,一個月後港股反彈 —— 這波操作,巴菲特看了都想喊師傅!記者問他炒股祕訣,他甩出三個大字:"選國家!"
如今,一代傳奇已落幕。從 6 歲金鋪童工到亞洲股神,從發明首付到囤地狂魔,他用一生詮釋:真正的大佬,都是從犄角旮旯裏摳出商機的狠人。
李兆基臨終前說:"千億富豪就像活在金魚缸裏。" 如今他終於跳出魚缸,但留下的傳奇仍在江湖流傳。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