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紅利疊加原料市場趨於穩定,同仁堂科技開啓價值新週期

格隆匯
03-28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再次明確醫療健康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方向,中醫藥傳承創新、分級診療體系深化、銀髮經濟培育等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而就在近日,中醫藥產業再迎政策利好,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從提升中藥材產業發展水平、加快推進中藥產業轉型升級、強化中藥質量監管等8個方面提出21項重點內容,部署加快提升中藥質量、促進中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

在此背景下,作爲港股中醫藥領軍企業,同仁堂科技(01666.HK)憑藉百年品牌積澱、全產業鏈協同能力及對政策導向的精準卡位,已具備“短期業績修復+中期增長點突破+長期國際化佈局”的價值重構路徑,不妨就此具體來探討。

財報亮點透視:基本面穩健,“大品種戰略”成果持續兌現

近期,同仁堂科技交出過去一年的年度成績單,經營表現可圈可點。

財報數據顯示,2024年,同仁堂科技實現營收72.60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7.18%;實現淨利潤8.87億元;歸母淨利潤5.22億元;每股股息0.18元。

儘管財報提到由於成本上升的原因,公司利潤端出現一定調整,但收入端表現依舊穩健。分析來看,過去一年,整個行業面臨較爲複雜的環境,特別是公司在原材料成本上遭到一定的挑戰,這也使得同仁堂科技在利潤端遭受到了壓力。

不過從公司實際業務情況來看,憑藉同仁堂科技全產業鏈的佈局優勢以及精細化的管理,公司在保證原材料按需供應的前提下,竭力控制採購成本,同時積極整合渠道、發力終端推動產品放量,相較於行業內公司而言,其仍然維持了較爲穩健的業績表現。

作爲一家主要從事中成藥的生產和銷售的中醫藥企業,同仁堂科技的核心產品包括六味地黃丸、感冒清熱顆粒、金匱腎氣丸、牛黃解毒片等。公司近年來積極推進大品種戰略,持續兌現不俗的經營成果。

從財報來看,公司核心中成藥產品取得了較爲穩健的增長。

年度內,公司銷售額超過500萬的產品達56個,其中,銷售額超過億元的產品9個。主導產品中,六味地黃丸系列銷售額同比增長10.71%、生脈飲口服液系列銷售額同比增長14.85%、感冒清熱顆粒系列銷售額同比增長17.14%,金匱腎氣丸系列銷售額同比增長3.45%,加味逍遙系列銷售額同比增長5.02%。

此外,公司海外市場發展穩中向好,2024年,旗下主要子公司同仁堂國藥及其子公司實現銷售收入14.73億元,同比增長7.04%,歸屬於同仁堂國藥所有者淨利潤達4.56億元。

與此同時,穩健的經營態勢下,公司現金流狀況良好,現金及現等價物保持充裕,截止2024年末達41.29億元,同比增長50.36%。

由財報不難發現,憑藉優質的核心產品以及海內外雙重佈局,同仁堂科技實現了良好的經營增長,並在行業中展現出了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三大維度審視同仁堂科技價值成長新機遇

站在當下來看,對於同仁堂科技的價值成長動能可以錨定於如下三大維度:

政策端:中醫藥支持政策與提振消費政策發力下的紅利。

202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與“中醫藥傳承創新”等政策的同時,亦對促進消費穩定增長做了部署安排,而年初以來,全國各地也積極實施了多項促進消費的政策。

在此背景下,這也爲同仁堂科技的核心品種以及中醫藥等相關產品的市場拓展提供了有利條件。

一方面,公司心腦系列中的安宮牛黃丸、感冒清熱顆粒等核心品種,作爲家庭藥箱中的“常客,憑藉顯著的療效不僅在基層醫療市場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也將受益於促進消費政策的實施,進一步擴大市場覆蓋範圍。

另一方面,可以看到,2024年醫保目錄調整進一步向中藥創新藥和經典名方傾斜,在這一政策延續下,後續若公司有相關產品進入醫保,亦有望帶來收入端的修復預期。

產業端:全產業鏈協同以及創新藥佈局夯實競爭力。

同仁堂科技的核心競爭力離不開其全產業鏈的佈局。

公司覆蓋藥材種植、生產、流通到終端服務的全鏈條。如旗下擁有六家中藥材原料生產型子公司,憑藉其所處的優質中藥材產區,充分發揮當地藥材資源的獨特優勢,能夠持續爲公司生產活動提供穩定的原材料供應。

此外,近年來公司也在大力推進“煥彩行動”產品與“御藥300”產品的市場推廣活動,圍繞終端賦能實施精準策略,與同仁堂系內連鎖、百強連鎖、省級終端聯盟等合作伙伴緊密協作。

與此同時,公司積極推動研發創新,研發管線即將步入收穫期。

此前其與北京中醫藥大學聯合研發的中藥創新藥芪參顆粒已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的批准,即將進入臨牀試驗階段,有望切入心腦血管疾病治療藍海。

同時公司也在經典名方開發上積極發力,穩步推進苓桂術甘湯、芍藥甘草湯等多個品種的研發工作,不斷豐富產品管線。

在現有產品的二次科研方面,公司針對京制牛黃解毒片、附子理中丸等產品深入開展藥理機制研究,明確藥品的有效成分,深入挖掘產品的獨特價值和優勢,爲產品升級和市場拓展提供有力支持。

此外,公司還積極開展生脈飲口服液、杞菊地黃丸等產品的臨牀研究,積累循證醫學數據,爲產品的臨牀應用提供堅實的科學依據,進一步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臨牀認可度。

值得一提的是,得益於公司在“生熟異治”中藥飲片炮製及質量評價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以及“中藥提取製劑連續製造關鍵技術開發及產業化”方面的卓越成果,同仁堂科技還榮獲了2024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顯示出強大的科研創新實力。

另外,聚焦到公司佈局的康養生態方面,依託同仁堂集團康養產業資源,公司後續亦可延伸至中藥保健品、健康管理服務等領域,與既有業務釋放協同效應的同時,亦有望打開新的增長極。

成本端:中藥材成本回落催化企業盈利改善。

可以看到,公司業績層面受到中藥材價格上漲帶來了壓力,不過伴隨中藥材成本回落有望爲後續業績帶來積極的預期。

結合康美·中國中藥材價格總指數來看,自去年7月開始,該指數已經逐步回調,而近91日,下跌品種達到181個,上漲品種僅爲56個。

在此背景下,下游中藥企業成本壓力有望逐步減弱。此前中信證券研報認爲,中藥材價格進入下行通道,後續工業端成本改善值得期待。

從同仁堂科技來看,借其全產業鏈佈局和品牌優勢,有望在成本下降和行業整合中進一步提升市場競爭力,兌現盈利彈性。

結語

從政策紅利驅動短期業績修復,到產業鏈與創新藥夯實中期增長,再到國際化打開長期天花板。不難看到,同仁堂科技的協同效應已初步顯現。

當前公司動態市盈率約爲9倍,在港股中醫藥板塊中處在中間水平,考慮到其稀缺的品牌價值、全產業鏈壁壘及原料趨於穩定下的盈利彈性,將支撐估值溢價。若後續業績端繼續修復、疊加創新藥管線兌現以及境外市場的加速放量,有望進一步催化公司價值重估。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