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內兩大自動駕駛Robotaxi頭部企業相繼發佈財報:
小馬智行2024年營收5.48億元,同比增長4.3%。其中,自動駕駛卡車Robotruck業務收入暴漲61.3%至4040萬美元,Robotaxi服務收入卻下降5.3%;全年淨虧損擴大至2.75億美元,但現金儲備同比增長39.4%至60.23億元。
文遠知行2024年營收3.61億元,同比下降10%,其業務已經拓展至9個國家超30個城市,Robotaxi收入和海外收入都創歷史新高,但淨虧損攀升至25.17億元。
在經歷了爭先上市、技術落地、資本暗湧的2024年後,這兩份財報折射出的是自動駕駛行業“高投入、長週期”的殘酷現實,也暗含了不同戰略路徑的階段性成果。
小馬智行:
Robotruck業務收入大增61.3%,成爲新引擎
從小馬智行的財報數據中可以發現,Robotruck業務已經成了該公司的新引擎,2024年業務收入達到4040萬美元,同比激增61.3%,其中,京津塘高速無人化跨省貨運測試成爲它的關鍵突破點。
與之對比,小馬智行的Robotaxi收入因合作項目週期波動下降5.3%,但乘客車費收入增長顯著,廣州白雲機場-市中心專線、北京南站接駁等場景也實現了商業化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它所進行的技術降本革命似乎正在引領正循環:第七代自動駕駛系統方案將成本降低了70%,與豐田、北汽新能源等車企共研的三款車型將於2025年量產。小馬智行CTO樓天城提出的“世界模型+虛擬司機”技術,可實現每週生成超100億英里訓練數據,將安全性提升16倍,這爲其全無人駕駛規模化打下基礎。
此外,資本的輸血也在爲其戰略擴張兜底:上市募資4.52億美元后,該公司現金儲備達8.25億美元,按照目前的財務數字,可支撐未來2-3年的高投入。
文遠知行:
營收下滑10%,多場景擴張面臨陣痛
在文遠知行方面,其全球業務多點開花、海外收入創新高的背後,也付出了財務數字方面的代價:企業目前已在北京三環、阿布扎比、歐洲多城市擴大Robotaxi/Robobus運營,但ADAS研發服務收入的減少,導致總營收下滑10%。
該企業的“出租車+貨運+環衛”多線佈局雖然實現了風險分散,卻也導致資源分散。這個現象,也從其2024年高達10.9億元、佔總收入3倍的研發費用上有所體現。
此外,文遠知行大客戶需求的波動也對收入帶來影響:前兩大客戶貢獻了52.4%收入,部分項目合約到期未續簽,直接衝擊了業績的表現,2024年Q4服務收入同比減少3720萬元。
雖然就目前而言,文遠知行約48.88億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現金儲備還算充足,但結合2024年合計22.84億元的研發與運營費用,以及全年25.17億元的淨虧損,可能支撐時間不足2年,資本耐心面臨考驗。
誰先摸到商業化拐點?
兩家公司的財報,也折射出了自動駕駛行業的三大趨勢:
一是從“技術競賽”到“成本競賽”。小馬智行第七代系統成本降70%、文遠知行端到端模型上車,本質都是通過技術重構降低邊際成本。小馬智行在2024年研發費用爲2.4億美元(非調整口徑),文遠知行的研發佔比總收入300%,均遠超傳統車企。但技術轉化需時間,目前業內普遍認爲,Robotaxi單車成本降至20萬元以下,才能觸發規模化採購,這一閾值或在2025年會被突破。
二是從“政策試點”到“商業閉環”。中國Robotaxi產業的突飛猛進,很大程度仍得益於政策紅利的釋放,比如小馬智行成爲唯一在北上廣深取得全類別無人駕駛許可的企業,文遠獲准進入北京三環。
但企業要實現真正盈利,必須突破“訂單制收入”的依賴,挖掘真實用戶的付費能力。小馬智行接入支付寶、高德叫車,文遠知行與Uber合作中東車隊等動作,都在試圖打通C端流量入口,是非常關鍵的嘗試。
三是從“單點突破”到“生態卡位”。小馬智行與康福德高(全球幾萬臺出租車網絡)聯合運營,文遠知行綁定博世、雷諾等巨頭,背後凸顯的是Robotaxi玩家向出行生態鏈核心節點進化的野心。
當資本市場不再爲“未來願景”無限輸血,自動駕駛公司必須交出商業化進度表。小馬智行與文遠知行的財報分野,本質是“技術縱深突破”與“場景廣度擴張”的路線之爭。2025年,隨着一線城市運營網絡加密,行業或迎來首輪洗牌——誰能先讓財務報表的“虧損黑洞”透進光,誰就能拿到下一個十年的入場券。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