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樂居財經 程孟瑤
依靠向復星醫藥銷售阿茲夫定,創新藥研發企業真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簡稱:真實生物)曾在2022年不到半年時間年一舉拿下超10億元銷售額。
真實生物的收入幾乎全部來自復星醫藥,偶發因素的刺激讓真實生物有了短暫的高光時刻,隨着2023年復星醫藥來自阿茲夫定的收入減少,真實生物2023年業績縮水至3.44億元,2024年同比再度下滑30.89%,去年下半年兩家公司乾脆分手。
在抗新冠領域,阿茲夫定是國內首款抗新冠口服藥物;在艾滋病領域,阿茲夫定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雙靶點口服核苷藥物。然而阿茲夫定的投產及商業化,卻並未幫真實生物實現盈利,近兩年,真實生物累計虧損達8.24億元。
自身造血能力尚且不足,在融資端,真實生物已經3年未獲新融資,現金流喫緊,主要靠着向銀行借款補充日常開支,流動資產已經連續兩期無法覆蓋流動負債。
更爲雪上加霜的是,真實生物與股東簽署有上市賭對回購條款,一旦觸發,真實生物還將面臨近10億元的股權回購和利息支付。
對賭高懸,時隔30月,真實生物二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以推進阿茲夫定治療HIV感染及血液腫瘤及實體腫瘤的研發及商業化,目前看來,未來一段時間,其能帶來收入的產品仍只有阿茲夫定,能否成功IPO也充滿未知。
三年未獲新融資近10億對賭回購高懸
真實生物是一家致力於研發、製造和商業化,治療病毒性、腫瘤及腦血管疾病等創新藥物的生物科技公司,發跡於河南,歷史可以追溯至2012年成立的河南真實。
河南真實是真實生物目前的經營主體,負責從事創新藥物的研發及生產,並在北京成立分公司,主要從事臨牀管理及藥品審批相關事宜。
2020年,河南真實重組完成,成爲真實生物間接全資子公司,隨之以真實生物開啓資本之旅。2021年-2022年,真實生物完成2輪融資,累計融資金額近7.13億元,資方包括金百臨投資、倚鋒資本、盈科資本、亞商資本、富強金融、迪賽諾等。2022年4月B輪融資完成後,公司估值來到35.6億元。
招股書顯示,B輪融資之後,真實生物已經3年未獲新融資。目前真實生物的股權架構上,公司創始人王朝陽,通過其全資持有的三聯創投和全資控股CreativeSummit,間接持有48.12%股權,三者構成的一組控股股東。
外部股東中,持股比例超過1%的股東有,GoldlarkGlobal持股2.48%,倚鋒真鉑持股2.34%,倚鋒真艾持股1.99%,沈雪雨持股2.03%,上海臻詠持股5.37%,FortuneGrowth持股1.28%,深圳亞商持股1.2%,迪賽諾、海南倚鋒、盈科核心價值二號各持股1.4%。
估值不斷走高,真實生物的財務狀況愈發喫緊,成功IPO也愈加緊迫。
招股書顯示,真實生物與股東簽署的股東協議中約定了贖回權的相關事項,如果首次遞表後41個月未能完成上市,就會觸發回購。而股東可選擇以相當於發行價,加上按10%的簡單年利率計算的利息,再加任何已宣派但未付股息的每股價格贖回優先股。如果不算股息,只計利息,粗略估算,真實生物贖回全部優先股需要9.67億元。
真實生物首次遞表發生在2022年8月,距離2025年目前已過去30個月,在剩下不到一年的時間裏,一旦觸發回購,真實生物將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不可忽視還有,2023年和2024年,真實生物分別錄得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公允價值虧損7510萬元、7950萬元;同期以權益結算,以股份爲基礎的付款開支總額分別爲200萬元、250萬元。其股權價值似乎還在走高。
另外,由於前期募資金額已全部用完,近3年未獲得新融資,真實生物主要通過借新還舊,來獲取現金以支持其日常運營及研發活動。流動性承壓。
2023年,其新增銀行借款2.22億元,其中1.18億元用於償還第三方貸款;2024年末,其融資活動現金流淨流出1.11億元,主要歸因於償還銀行貸款2.4億元,部分被新銀行貸款所得款項1.53億元所抵銷。
截至2024年末,真實生物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同比減少42.2%,爲1.38億元,同期還有1.34億元計息貸款需要在一年內償還,現金流頗爲喫緊。同時,真實生物流動資產已經連續兩期無法覆蓋流動負債,截止2024年底,其流動負債淨額達8568.5萬元,同比擴大82%。
收入依賴復星醫藥
真實生物的全部收入均來自其首個商業化產品阿茲夫定,其中絕大部分收入來自向復星醫藥產業銷售阿茲夫定。
阿茲夫定是一種嘧啶核苷藥物,具有廣譜抗病毒活性。在艾滋病領域,阿茲夫定是目前全球唯一一款雙靶點口服核苷藥物,可以與不同機制的抗逆轉錄病毒藥物聯合用藥;在抗新冠領域,阿茲夫定是RNA依賴性RNA聚合酶(RdRp)抑制劑,能有效地抑制引起COVID-19的病毒SARS-CoV-2的複製。
2021年7月和2022年7月,真實生物的阿茲夫定先後獲得國家藥監局的附條件批准,被用於治療HIV感染和成人普通型COVID-19,商業化成果由此拉開。
就在阿茲夫定獲批新冠肺炎適應證的同一天,復星醫藥宣佈與真實生物達成長期戰略合作,雙方將聯合開發並由控股子公司復星醫藥產業獨家商業化阿茲夫定,合作領域包括新冠病毒、艾滋病治療及預防領域。復星醫藥產業在一段時間內,也成爲真實生物唯一客戶。
2022年7月,真實生物與復星醫藥產業簽訂獨家商業化戰略合作協議,當年的銷售額就超過10億元;2023年,真實生物實現營業收入3.44億元,全部來自復星醫藥;截至2024年1月,阿茲夫定終端銷售超1000萬瓶,成爲全球最暢銷的新冠藥物之一。
不過2024年9月,真實生物收回了授予復星醫藥阿茲夫定在中國內地治療COVID-19及HIV感染的完整商業化權利,終止與復星醫藥的合作,同時,建立了一支專業商業化團隊和完備的商業化管理體系,並建立了在線和線下銷售渠道,開始與53家經銷商合作。
2024年,真實生物實現營業收收入2.38億元,同比下滑30.89%。但復星醫藥產業仍爲主要客戶,貢獻了2.36億元的收入,佔總收入的99.2%;此外,真實生物向若干新協議下的經銷商銷售約13700瓶阿茲夫定片,獲得收入190萬元,預計2025年的收入將主要來自這些經銷商。
營收同比收窄,真實生物淨虧損大幅度收窄,但尚未實現扭虧。2023年和2024年分別虧損7.84億元、4004.2萬元,累計達8.24億元。
對於虧損的原因,真實生物表示,2023年初,鑑於當時COVID-19的形勢以及供貨產品的預期需求,其購買原材料及製造若干瓶阿茲夫定,該等產品並非基於復星醫藥產業的訂單,且其後並未交付,由此對製成品作出大幅存貨撇減,因而產生毛損。
同時,核心產品及其他候選藥物產生重大研發費用以及行政開支、可轉換可贖回優先股的公允價值虧損等。2024年虧損比較上年有所下降,系存貨撇減金額減少。
重押抗腫瘤藥物管線,現金流無法覆蓋研發支出
目前,真實生物擁有4條研發管線,HIV藥物管線、COVID-19藥物管線、抗腫瘤藥物管線以及中樞神經系統(CNS)候選藥物。其中前3條管線已明確涉及阿茲夫定,不過除了針對HIV感染和COVID-19適應症的兩款已獲批上市產品,其他大部分藥物組合目前處於臨牀前或臨牀開發階段。
其中,抗腫瘤藥物管線是真實生物正重押的領域,目前其披露的17個藥物組合中,有12個涉及抗腫瘤領域,涵蓋了非小細胞肺癌、肝癌、結直腸癌、前列腺癌、淋巴瘤、急性白血病等多種惡性腫瘤。
不過在這些產品產生銷售收入之前,真實生物還需要投入大量資金資完成候選藥物的臨牀開發、監管審批、生產活動及商業化工作。
2023年和2024年,真實生物的研發費用分別爲2.38億元、1.51億元,目前來看,公司所儲備的現金流,已不足以覆蓋去年的研發支出。
本次IPO,真實生物表示,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核心產品阿茲夫定治療HIV感染及血液腫瘤及實體腫瘤的研發及商業化;阿茲夫定連同公司其他候選產品聯合療法的研發,用於治療HIV感染及若干腫瘤適應症;其他候選藥物的研發;進一步建設研發平臺;用作營運資金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等。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