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雲潭
身處順週期的白酒行業,交出一份抗週期的答卷,這是珍酒李渡在2024年上演的劇情。
對白酒玩家來說,2024年寒風蕭瑟。中證白酒指數全年下跌17%,如果從2021年的高點算起,已經腰斬,一些個股更是慘不忍睹。
“殺估值”“殺成長邏輯”“殺投資者信心”,有人甚至指出,白酒或已經透支繁華,2024年就是行業榮枯分界線。
腥風血雨的K型分化中,珍酒李渡卻連續四年核心指標向上增長,二線酒企創造出了一線水準的業績表現。
正如公司創始人吳向東所言,酒是時間的產物,秉持長期主義,優質白酒企業的價值迴歸,也只是時間問題。
【白酒危矣?】
茅臺跌價、五糧液停貨、經銷商集體比慘、茅臺鎮七成的中小酒企被迫停產……如果說,2024年是白酒業的寒冬,絲毫不爲過。
但由此論斷,白酒已經是明日黃花,繁華不復,還爲時尚早。
白酒3000年,歷經多少時代變遷,仍生生不息,規模幾何級增長。過往40多年,白酒雖遭遇幾輪週期洗禮,但長期來看,仍呈現螺旋向上的走勢。
如今,白酒既是工業中堅,也是情感禮物,更是家人聚會好友相逢時的首選。改革開放後,我國經濟從工業驅動到消費拉動,白酒堪稱消費領域的“永動機”。
梳理核心上市白酒企業的業績走勢,基本遵循“10年一黃金,5年左右一調整”的康波週期運動。
而且規模越大,業績越優秀,抗週期能力就越強。單純從產量來看,白酒產量2016年觸頂後,已經八連降,距離週期底部已經不遠。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4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產量(折65度,商品量)爲414.5萬千升,下降幅度已經縮窄至1.8%,曙光就在眼前。
特別要指出的是,本輪行業洗牌看似殘酷,但剔除的更多是前期瘋狂湧入的低劣產能,有利於滌濁揚清,正本清源,對行業長期健康發展有利而無害。
權圖醬酒工作室經過調研認爲,未來80%的醬酒產能將由TOP10企業佔有,中小企業產能大部分將永久出清。而頭部名酒、強勢地產白酒、品牌醬酒企業將受益,會出現結構性增長機會。
縱觀A股市場,31個一級行業、134個二級(申萬分類)行業中,優質白酒企業是高盈利、高分紅、高股息的代表,更是資本市場盈利穩定器。
經過5年的下跌,優質企業業績穩定提升,白酒估值跌入歷史低谷,中證白酒估值(PE Bands)來到歷史最低區間,一些企業PE僅有10倍出頭。
▲中證白酒PE-Bands,來源:Choice金融
知歷史,鑑未來。調整期,白酒產業總會被唱衰,早在20年前,就有“白酒是夕陽產業”“年輕人不喝白酒”等等言論甚囂塵上,但2020-2021年,白酒又達到更高的輝煌。
“悲觀者永遠正確,樂觀者永遠前行”。放眼全球,很難再尋覓到白酒這樣具有強勁生命力的產業。“悲觀者”被非理性的聒噪所矇蔽,而樂觀者看到的是長期價值綻放。
正如巴菲特的老師格雷厄姆所說:“股市短期是投票機,但長期是稱重機。”一個8000億銷售收入、2500多億利潤、幾千年風雨不衰的行業,終究會王者歸來。
剛剛發佈年度財報的珍酒李渡,就是一個極佳的觀察樣本。
【財報裏的高質量】
一家企業的當下和未來都藏在財報裏。
過往四年,珍酒李渡核心指標持續向上生長。在深度調整的2024年,更具含金量的經調整淨利潤、淨利率、現金流、整體平均噸收入等關鍵財務數據都呈現上升態勢,“高質增長”的底色顯著。
根據財報,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70.7億元,同比增長0.5%;經調整淨利潤16.8億元,同比增長3.3%。
利潤增速快於收入,證實盈利能力在進一步提升。毛利率和經調整淨利率同比均上升0.6個百分點,達到58.6%和23.7%。由於A股和H股會計準則的差異,公司真實毛利率水平並沒有得到體現,如果以A股會計準則來評價,其毛利率高達75.5%,和汾酒、五糧液不相上下。
作爲衡量利潤質量的指標,重視現金流被認爲是價值投資的最高階理念,在行業寒冬尤爲重要。珍酒李渡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從2023年的3.6億增加1.2倍至2024年的7.8億,顯示出卓越的經營效率。
在白酒行業,平均噸收入相當於酒店業的單間價格,是反映企業市場競爭力的核心指標。2024年,珍酒李渡單噸收入提升5.5%至28.5萬元/噸,基本盤珍酒也有0.5%的上浮。
此外,公司合同負債(合約負債)達17.5億元。合同負債並非一般意義上的負債,而是簽訂合同尚未履約的訂單,可以發現李渡珍酒的利潤蓄水池十分充足,未來將源源不斷轉化爲收入和利潤。
當下拔擢,未來無虞,珍酒李渡儼然是白酒賽道被遺忘的金子。
衆所周知,白酒企業要想“粉飾”財報,擁有很多騰挪空間和工具。但在行業週期底部,珍酒李渡不執着於報表的華麗好看,而是審時度勢順勢調整,並沉下心蘊勢蓄能,堅持長期主義,夯基壘臺。
比如,靈活應對市場變化,收縮低毛利、低價格帶產品,總體收入微增0.5%,但經銷商收入實現2.1%的增長;發力次高端,佔比提升3.2個點,謀求量價平衡,而非擴大中低端來提升規模攤大餅。
白酒是重營銷的生意,2024年,公司利潤增長但銷售費用率下滑,凸顯出經銷商質量、人效的提升。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公司雙渠道建設成效突出,異業渠道展現澎湃生機,實現高雙位數增長,成爲珍酒第二增長曲線。
在行業估值低谷期,公司建議分紅7.12億港元,同比增長16.7%,遠遠高於利潤增速。相當於拿出了淨利潤的近4成來回饋投資者,顯示出管理層對回報投資者的高度重視。
回望過去,白酒週期就像不停地爬山,邁過一個山頭,只有下山後才能挑戰更高的山峯,總體呈現波浪向上的曲線。
正如吳向東所預言的那樣,白酒行業現在處於探底過程,但即將探底回升,白酒行業下一波會超過2017-2019甚至2021年。
以質量和品質打底的珍酒李渡,將是這輪復甦中的“種子選手”。
【長期主義造英雄】
“做時間的朋友”,這是吳向東在2024全年業績說明會上重點強調的理念。
從代理銷售到創辦白酒品牌,從白酒流通第一股華致酒行到港股白酒第一股,經歷幾輪牛熊轉換,珍酒李渡的創始團隊深知“長期主義”的重要性。
吳向東不止一次公開強調他的七句箴言:“一絲不苟釀美酒、精雕細琢造產品、耕植文化創品牌、誠心誠意建渠道、精心策劃搞體驗、實實在在做企業、勇擔責任促振興”。這些理念已融入珍酒李渡的行動綱領中。
放眼白酒行業,公司三級增長引擎獨具匠心,旗下珍酒、李渡、湘窖及開口笑四大白酒品牌,覆蓋醬香、兼香、濃香。
四品三香,價格帶囊括高端、次高端及中端,幾乎是業內獨一份。這樣的業務結構,既能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同時也能適應市場變化,抗風險能力更強。
無論是“酒中珍品”珍酒、“液體古董”李渡都具備深厚的歷史底蘊,奠定了公司強大的生命力和成長基座。
與此同時,在不確定的時代,公司謀定品牌、基酒(品質)、渠道和團隊四大要素深耕,用核心競爭力穿越週期。
目前看,三級引擎動能依舊強勁,珍酒固本培元,大單品珍十五、珍三十標準版都在韌性成長。
李渡從“小而美”到“大而精”,“省外擴張+產品拓寬”構成雙驅動力。李渡還是前五大兼香白酒企業中增速最快的品牌。湘窖則繼續深耕渠道滲透,龍匠系列已成核心增長引擎。
篤定“長期主義+長遠思維+長久創新”,珍酒李渡多維度“釀造”長期動能。
品牌營銷層面,公司杜絕廣告轟炸式的泡沫營銷,以歷史文化爲基石藍本。珍酒打造從品鑑會、回廠遊、封壇酒會員體系的全鏈路;李渡計劃於今年依託最新發現的唐代洪州窯遺址,提升品牌的拉動作用。
珍酒在傳統白酒經銷渠道外,轉化具有強社交網絡和高應酬飲酒頻率的區域KOL經銷商,增長勢頭強勁。
在行業寒冬期,具備強大去庫存和週轉效率的企業,更容易走出週期底部。熟稔酒業流通的創始團隊,深知渠道對白酒企業的重要性,公司先於行業打造異業平臺,盡享先發者紅利。
此外,公司積極擴產,提升基酒儲備,一方面可以保障品質,另一方面以噸位卡位優勢地位。2024年,珍酒優質基酒儲存達10萬噸,產能達4.4萬噸,穩居貴州前三,僅次於茅臺和習酒。此外,李渡鄭家山5000噸基酒項目也已進入運營,湘窖基酒存量增加5000噸。
團隊建設方面,珍酒擁有業內頂級創始團隊,2023年上市後,還推出了股權激勵方案,構建了現代化的激勵機制。根據業務發展需要,2024年高檔酒事業部和珍三十事業部的組織結構均已調整到位,兵強馬壯,蓄勢待發。
一系列高舉高打而又未雨綢繆的決策,讓外界見識了珍酒李渡的頂級思考,更讓其成功在2024年逆勢穩健增長。
放眼2025年,“貨幣適度寬鬆+消費振興政策”雙管齊下,白酒消費有企穩跡象,珍酒李渡三級火箭依然強勁。截至3月25日,其PE(TTM,調整後淨利潤計算)僅14倍,屬於同行較低水平。
隨着情緒消費、社交消費、興趣消費的崛起,一批新消費企業拔地而起,港股市場中的泡泡瑪特、小米、老鋪黃金、蜜雪冰城、毛戈平、布魯可、衛龍股價均創歷史新高。
在新消費的興起,獨特的品質調性和消費體驗的加持下,珍酒李渡也極有可能成爲白酒界最具潛質的新勢力。
免責聲明
本文涉及有關上市公司的內容,爲作者依據上市公司根據其法定義務公開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於臨時公告、定期報告和官方互動平臺等)作出的個人分析與判斷;文中的信息或意見不構成任何投資或其他商業建議,市值觀察不對因採納本文而產生的任何行動承擔任何責任。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