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農村集體經濟正進入高質量發展新階段,這場培訓聚焦超大城市發展新型集體經濟新路徑

媒體滾動
03-26

轉自:上觀新聞

爲推進《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平穩實施和“促進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有效落實,今天(3月25日),

數據顯示,2024年,全市農村集體經濟的資產總量7750.1億元,經營性資產4465.3億元,經營性收入623.5億元,較2022年分別增長了13.9%、25.1%、30.5%;經營性收入超過50萬元的行政村達1215個(全市行政村總數1545個),比2022年增加266個;2024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分配收益32.8億元,比2022年增長了21.5%。

2024年12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以下簡稱《若干措施》)。本次培訓對《若干措施》進行專題解讀,分享先進經驗和做法,推進《若干措施》全面落實,爲推動上海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

一直以來,上海持續推進深化產權制度改革,加強政策供給,制度建設走在全國前列。《若干措施》出臺,明確十大舉措,繪製促進新型農村集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施工圖”,聚焦資源要素整合、財政金融支撐、人才隊伍建設等回應基層關切,進一步有效支持了上海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政策體系建設。

馮志勇在培訓中指出,要深入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把鄉村振興放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的大格局中謀劃推進,把發展集體經濟各項任務真正落到實處,不斷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爲走出超大城市城鄉融合發展新路子作出新貢獻。要提高站位,切實增強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要創新探索,推動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步入新軌道;要壓實責任,找準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的努力方向,狠抓鄉村振興重點任務“掛圖作戰”、農村集體經濟績效評估、調查研究典型引領等各項措施落實。

近年來,上海探索超大城市發展新型集體經濟新路徑,在集體經濟發展中突出“新型”特徵,以抱團、自營、合作三種模式,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打造“上海案例”。全市17個區級平臺(含綜合幫扶平臺11個)、41個鎮級平臺充分發揮作用,以抱團模式積極參與區域重點發展項目,2024年產生收益9.2億元,向村集體分配4.5億元;一些鎮、村以自營模式,改變傳統發展模式,將鄉村產業向電商經濟、物業管理、休閒文旅等新產業、新業態轉型;一些鎮、村集體經濟組織針對集體經濟組織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的瓶頸,與民營經濟、國有經濟等合作經營,實現“雙贏”發展。

上海持續深化農村領域改革,強化政策支撐,爲農村集體經濟發展奠定製度基礎。探索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同時,着力健全市級管理服務體系,聚焦激活農村資源要素潛能,整合農村產權交易分平臺、農業要素交易分平臺,建設全市統一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明確8大類交易品種。2022年以來,全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金額實現從17億元到35億元再到107億元的“三級跳”,集體經濟資產釋放出市場價值。

會上研討近期各項重點工作推進情況,並部署下階段工作。上海市農業農村委員會黨組成員、副主任黎而力作總結講話,他指出落實好本次培訓精神,一是要貫徹落實十條措施,大力實施開展閒置集體資產動態清零行動、確權登記發證行動、盤活閒置農房專項行動、綜合服務功能片區化整合行動、破冰攻堅行動、集體經濟組織特殊法人稅收優惠行動等“六個行動”;二是要分類施策,針對不同羣體和收入結構,千方百計提高上海農民收入;三是要對標對錶,全力以赴完成今年農村集體經濟工作的任務。

培訓邀請全國人大農業與農村委員會辦公室原主任何寶玉專題解讀《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法》,上海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鄉村規劃處、上海市農村經營管理站、青浦區農村經營管理站等相關負責人圍繞統籌農村地區規劃土地空間、《若干措施》解讀、閒置農房盤活利用實踐等內容做輔導報告。

各涉農區農業農村委相關負責人,農經站相關負責人;中心城區區級業務主管部門負責人,鎮級“三資”管理部門負責人;各涉農區和中心城區有關街鎮集體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主任參與線下集中培訓。村集體經濟組織理事長同步線上參與,共1900餘人參與培訓。

文:張孜怡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