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教授在答覆議員提問時表示,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及創新科技署正籌備設立100億港元“創科產業引導基金”,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策略性新興及未來產業。按現時的構思,基金會涵蓋五個主題板塊,而每個主題板塊下會設立一至數個子基金,每個子基金的期限可長達12年,充分體現“耐心資本”專注長期投資及對風險有較高承受力等特質,有助持續支持創科產業的成長、壯大與成熟。
香港政府將會作爲子基金的有限合夥人,向各子基金投入資金,而經公開申請並獲甄選的基金經理將會成爲子基金的普通合夥人,負責按有限合夥基金的形式成立子基金、爲子基金籌集市場資金、管理子基金的日常運作,以及根據投資框架投資合適的項目。
孫東還提到,在推動政府電子服務方面,自2024年年中起,所有牌照、涉及申請和批覈的政府服務(共約1480項)及表格(超過3800張)已達至全面電子化,即有關牌照和服務均可以電子方式申請、付款、領證;如因法例或國際慣例要求而須親身交件或領證,申請人最多隻須到相關政府辦公室一次。
在2024至2025年度,香港數字辦透過“精明規管”及“精簡政府服務”計劃,推動共47個局/部門提出近180項方便營商及精簡措施,涵蓋約400項牌照及服務,例如透過跨部門數據交換,免卻企業和市民申請牌照和政府服務時重複提交資料以及引入自動化審覈流程,以縮短處理和批覈申請的時間等。
此外,各局/部門正陸續推出數字政府及智慧城市“百項方案”,包括運用人工智能及聊天機械人技術改善政府熱線服務;運用數據分析、地理空間分析、可視化儀表板等技術提升服務管理;以及利用影像分析功能,加強公衆貨物裝卸區的保安監控等。
孫東指出,現時,“開放數據平臺”已開放超過5500個數據集,涵蓋不同行業和界別,包括財經、教育、運輸、社區及社會福利、法律及保安等,而空間數據共享平臺亦已開放超過1000個空間數據集,涵蓋規劃、地政、屋宇、運輸等範疇,助力業界利用數據集,結合市場上的大模型、行業數據及技術,開發更多更好的行業垂直大模型及創新方案。
與此同時,《粵港澳大灣區(內地、香港)個人信息跨境流動標準合同》便利措施已擴展至各行各業。此外,2025至2026年度《財政預算案》宣佈成立的香港人工智能研發院,亦將會引導及助力香港的人工智能創新研發和產業應用,促進人工智能上游研發、中下游成果轉化和場景應用。
孫東續指,香港政府一直通過“粵港信息化合作專責小組”協調和推動粵港兩地資訊及通訊科技(包括人工智能)的發展和應用。專責小組將會加強粵港在人工智能研發、成果轉化、應用拓展等方面的合作,並落實合作措施以配合發展大灣區成爲國際科技創新中心。
此外,香港兩大創科旗艦(即香港科技園公司和數碼港)積極拓展其大灣區的夥伴網絡,協助園區企業拓展大灣區業務及吸引區內企業落戶園區。此外,約10家數碼港企業正探討落戶前海,近半數涉及人工智能,包括分別應用人工智能於教育科技、電子商貿及保險科技的初創企業。香港科學園深圳分園於2023年啓用,讓有興趣開展大灣區業務的機構和企業先行落戶園區,截至2024年十二月,共有58家企業及研發中心進駐,其中約40家涉及人工智能相關業務。
另外,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是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臺之一。香港特區政府於2024年十一月發佈了《河套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香港園區發展綱要》,當中提出在香港園區聚焦發展包括人工智能等核心前沿科技領域、強化人工智能技術開發所需的配套基礎設施以及建立數據跨境流動管理機制,鼓勵海內外的人工智能企業落戶河套並拓展業務。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