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工業製造對輕量化、高強度材料需求的不斷增長,鎂合金材料正逐漸成爲壓鑄行業升級的理想替代材料之一。此背景下,一場以探討“鎂合金壓鑄是否會成爲行業下一風口”的壓鑄年會即將在3月26—28日舉行,該會議以“鏈動全球壓鑄”爲目標,集聚鎂合金領域領先企業專家,共同探討鎂合金壓鑄技術的最新進展、市場趨勢及未來發展方向。
全球超大型壓鑄龍頭力勁科技(00558.HK)屆時也將攜公司創新技術——TPI鎂合金半固態觸變成形技術亮相現場。該公司於2024年推出TPI 鎂合金半固態壓鑄技術,此項技術是鎂合金半固態觸變鑄造工藝的全新革命性技術,此次力勁亮相壓鑄年會在凸顯公司技術力之餘,顯然也爲行業邁入下一風口提供創新動能。
兼具多重優勢,可滿足多場景應用
鎂合金半固態注射成型技術,這一新興製造技術,正憑藉諸多優點受到業界廣泛關注。
力勁科技的TPI鎂合金半固態壓鑄技術具備高度的靈活性與獨特技術優勢,在成本控制、成型速度、產品質量、節能性及安全性等方面均具備顯著優勢,具體如下:
一方面,該公司TPI技術可靈活地在冷室壓鑄機與鎂合金半固態成型機間隨意切換,滿足柔性化生產訴求,與此同時還可以讓鋁合金壓鑄與鎂合金成型在一個車間隨意切換,極大節約工廠用地面積,具備高度的靈活性;
另一方面,一臺壓鑄機還可靈活搭配不同噸位的TPI模組,甚至可以通過搭配雙模組的方式,雙倍提升鎂合金製漿能力;
由於TPI利用的是冷式壓鑄機的壓射系統,因此在厚壁件的生產上,具備天然的優勢;
此外,TPI還具備鎂合金半固態成型機在節能與安全性方面的顯著優勢。
行業需求持續放量,業績釋放可期
透過行業市場規模來看,隨着鎂合金材料需求的持續放量,這或將對力勁科技後續業績增長帶來較強的正反饋效應。
從汽車輕量化拉動鎂合金材料需求量來看,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提出的2020年、2025年、2030年的單車用鎂量具體目標分別爲15,25,45kg,如果2030年我國汽車銷量達到3900萬輛,相應的汽車領域將需要175萬t左右的鎂資源,鎂合金鑄件需求提升空間巨大。
此外,除了3C市場作爲鎂的第二大應用市場,需求穩定增長之外,近期人形機器人、無人機等新興產業的強勢崛起也爲鎂市場提供了可觀的想像空間。
以當下最火的人形機器人賽道爲例,由於人形機器人輕量化對於提升機動性、準確性、續航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鎂合金也將成爲重要輕量化材料。據中信證券預計,全球工業端和商用服務端的人形機器人需求量在2025年、2030年、2035年有望分別達到2.5萬臺、73.8萬臺、594.0萬臺。若人形機器人領域採用鎂合金輕量化材料方案,這或將對鎂合金材料帶來巨大的下游需求拉動。
另外,憑藉出色的力學性能、加工性以及輕質特性,鎂合金也被認爲是無人機、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等低空飛行結構件材料的理想選擇。據GlobaI Info Research預測,2018-2026年我國eVTOL產值呈現指數增長趨勢,將由2018年的45萬美元增長至2026年的46億美元,對應複合年增長率爲178.95%。伴隨這一新興產業的快速擴容,顯然也將帶動鎂合金需求進入增長快車道。
蓄勢待發的行業背景下,力勁科技作爲全球超大型壓鑄機龍頭顯然也將憑藉其獨特的技術優勢抓住鎂合金加工領域的發展新機遇。
展望未來,隨着汽車輕量化時代到來,低空飛行、人形機器人等新興產業強勢崛起,鎂合金材料需求持續放量,市場份額也會進一步加速向頭部企業身上集中,力勁科技“強者恆強”的馬太效應也將愈發明顯,從而助力公司業績增長潛力充分釋放。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