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吳說區塊鏈
在《Bankless》播客中,主持人與 Solana上的 Memecoin 發射平臺Pump.Fun聯合創始人 Alon 展開深入對話,探討該項目如何在短短一年內迅速崛起、引發巨大爭議並創下超過 6 億美元的收入。PumpFun 主打“零門檻創建代幣”理念,用戶無需資金即可上線自己的幣種,曾在高峯期每日上線代幣超 6 萬枚,累計發行量約 900 萬。通過交易收取 1% 費用的商業模式,使其成爲 Web3 領域中極少數實現大規模營收的項目之一。
儘管如此,PumpFun 也被批評爲助長了行業的投機文化,破壞了加密市場的公信力,甚至被類比爲“加密菸草公司”。面對質疑,Alon 強調 Memecoin 本質上是加密的自然產物,問題不在於炒作,而在於長期以來行業缺乏對用戶興趣的回應。爲此,PumpFun 推出去中心化交易平臺 PumpSwap,並計劃引入創作者分潤機制,試圖將 Memecoin 從純粹投機工具轉向具有長期價值的創意經濟載體。同時,團隊也在探索“內容+社交+金融”的新模型,推動 Memecoin 向更可持續、更多元的方向演進。
文本翻譯由 GPT 完成,可能有錯誤,請收聽播客瞭解完整內容:
https://x.com/BanklessHQ/status/1904518172306186288
PumpFun 的起點:從 NFT 衍生品到低門檻創建 Token 的靈感來源
David: 現在,我非常高興爲大家介紹今天的嘉賓 — — Alon,PumpFun 的聯合創始人。現在可能已經不需要特別介紹 PumpFun 這個平臺了,它是 Solana 上的一個 Memecoin 發射平臺。在其巔峯時期,PumpFun 每天可上線超過 6 萬個新代幣。自 2024 年 1 月上線以來,總上線代幣數已達約 900 萬個,活躍地址數達 1500 萬。平臺採用 Bonding Curve 收費模型,對所有交易收取 1% 的費用,這一機制已爲 PumpFun 團隊及其投資者創造了高達 6 億美元的收入,使其成爲近期加密領域最爲成功的應用之一。
Alon: 感謝邀請,David。很高興能來聊聊 PumpFun、Memecoin 以及任何你想要討論的話題,尤其是面對你們這樣的聽衆,這對我來說是一次重要的機會。
David: 正如我前面提到的,大家應該已經對 PumpFun 有所瞭解。對了,順便問一下,是“PumpdotFun”還是“PumpFun”?
Alon: 我自己也一直在糾結這個問題。一開始我更喜歡“Pump.Fun”,但用戶更喜歡用“PumpdotFun”,最近我都在用“PumpFun”。
David: OK,那就“PumpFun”。也許你可以先簡單介紹一下你和團隊在創立這個項目之前的背景,以及這個想法最初是如何誕生的。
Alon: 好的。我和我的兩位聯合創始人都已經在這個行業裏待了相當長的時間。
我們之前做過一些不同的項目。我自己曾深度參與過一個叫 NFT Perp 的項目,那是一個部署在 Arbitrum 上的 NFT 衍生品交易平臺。我們當時主要在 DeFi 賽道,那個階段很令人興奮。我們能明顯感覺到這裏面是有東西的,有真正的產品市場契合。具體到 NFT Perp,我們看到的是收藏品交易的潛力。
不過,經歷了 Terra Luna和FTX的崩盤之後,我們發現整個市場開始走下坡路,NFT 的長期價值也不像我們原來想象的那麼有保障。所以我們開始想要去嘗試一些新的方向。於是我辭去了原本的角色,開始和團隊一起做一些實驗。
在那個階段,交易體驗非常糟糕 — — 無論 AMM 還是 DEX。你會遇到流動性被 LP 抽走的問題,甚至買到“蜜罐”項目(那些會直接掏空你錢包的惡意代幣)。這真的是一種很糟糕的用戶體驗。
但在以太坊生態中,有一個項目讓我印象特別深刻,就是Friend.tech。我非常喜歡那個想法。雖然它最後的走向可能值得商榷,比如運營是否失誤等等,但我真的很喜歡那個無需預先投入資本、就能啓動一個代幣社區的理念。
你不需要一開始就承諾資金來創建一個幣,只要市場的反應足夠積極,只要有足夠的資金或關注度進來,就能激活這個項目。這個“先市場驗證、後資本注入”的邏輯,給了我們很大的啓發。
從混亂預售到標準化工具:PumpFun 如何迅速起飛
David: 這讓我想起了 PumpFun 出現之前的 Memecoin 時代,最典型的例子可能就是 Slerf 事件。那時候有一個 Solana 開發者公開說他要發一個 Memecoin,搞一個預售,但那時候還沒有 PumpFun 這樣的平臺。所以用戶只能把錢轉給這個“可信”的個人,然後由他來發幣、加進 LP 池裏,再上線交易。
但後來 Slerf 把 LP Token 不小心燒掉了,因爲他根本不懂該怎麼操作。他還發了條非常出名的推文,大概就是:“兄弟們,我好像不小心把 LP 燒掉了,對不起……”那次事件非常尷尬,也很有代表性,反映出當時 Memecoin 領域是多麼混亂、毫無標準可言。
然後 PumpFun 出現了,提供了一個“去中心化但標準化”的 Memecoin 發射平臺,不需要再去信任某個 KOL 或開發者,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在 pump.fun 上發幣。這之後的情況就完全不同了。那 PumpFun 在 2024 年 1 月正式上線之後,是馬上就火了嗎?你們什麼時候意識到這個東西可能真的做大了?
Alon: 我們在產品上線之前,其實就已經對這個想法非常有信心了。和我們之前做的產品不同,這一次我們是深度生活在這個生態裏,我們完全理解把發幣門檻降低 1000 倍的意義。
我們也沒花錢找過任何網紅或 KOL 宣傳。其實我們當時手頭只有 10 萬美元,根本沒有預算去搞這些推廣活動。所以一開始我們就是單純靠產品本身去傳開、吸引用戶,沒有所謂的市場操盤,也沒有背後推手。
PumpFun 的行業角色:推動 Memecoin 主流化還是加劇市場投機?
David: 我們快進到現在這個時間點 — — 2025 年 3 月。我覺得 PumpFun 的爆發軌跡還歷歷在目。整個 Memecoin 賽道確實在過去一年給加密行業帶來了很多痛苦,就像 2021 年“猴子 JPEG”成爲日常用語一樣,現在 Memecoin 也已經成了大衆認知的一部分。而一些最知名的 Memecoin 項目的爆發,也讓加密行業的整體聲譽跌到了一個新低點,可能是 FTX 事件之後的最低谷了。因爲這類項目的結構性、系統化“收割”行爲,給人一種行業不嚴肅、缺乏正當性的感覺。
當然,我並不是說是 PumpFun 創造了 Memecoin,這種概念早在 Dogecoin 時代就有了。但 PumpFun 的確把 Memecoin 從一個加密領域的小衆文化,推向了今天幾乎成爲加密主流用途的地步。你怎麼看 PumpFun 在這個歷史過程中的角色?
Alon: 很高興你問到這個問題。我確實同意 PumpFun 在擴大 Memecoin 生態這件事上起到了關鍵作用。它的意義在於,讓更多人更容易地參與這個市場,並建立起了一定程度的基礎安全性,讓普通用戶可以放心地操作和交易。
但歸根結底,我並不認爲 Memecoin 的問題是我們造成的。加密貨幣已經存在超過 15 年了,很多人心裏的真實感受是:這個行業並沒有帶來太多有用的東西。人們會交易 Memecoin,不是因爲他們多愛搞笑圖案,而是因爲這個行業一直沒有拿出真正有吸引力的用戶應用。我完全不同意“PumpFun 殺死了建設期(building season)”的說法。
你想想看,那些過去幾年上線的 L2 或 L1 項目,如果至今沒有獲得哪怕一點點用戶或產品市場契合度(PMF),但代幣卻能交易在幾十億美金市值,還在大會上談“金融的未來”,用戶當然會憤怒 — — 尤其是當他們虧了大錢之後。這種事情本來就是市場長時間無成果的必然反應。
現在是時候要結果了。那些真正做出成果的項目,其實已經在用戶和市場中得到了驗證。PumpFun 就是一個例子 — — 我們沒建基礎設施,而是直接做了個產品,然後用戶自然就來了,也順帶讓 Solana 等基礎設施真正得到了實戰測試並不斷優化。
我認爲這證明了一點:市場對山寨幣、對產品的實際需求遠比我們想象的大。不論是投機用途還是非投機用途,只要能提供真正的“使用價值”,人們就會來。但問題是,長期以來這個行業幾乎只在建“工具”,很少人真正去做“應用”。我覺得我們現在需要的不是更多基礎設施開發者,而是多 10 倍的應用開發者。這話很多行業領袖也早就在說了,PumpFun 是個很典型的例子。
如何讓 Memecoin 少一點“收割味”?PumpSwap 與激勵機制改革嘗試
David: 這讓我想到一種加密行業的“週期模板”。你看,2017 年 ICO 狂潮怎麼起來的?就是因爲最初幾個項目很成功,比如 Ethereum 和 Augur 的 ICO 做得非常正規,給市場帶來信心。然後整個行業開始複製、堆疊,最終走向氾濫、泡沫和騙局。
DeFi Summer 也類似,一開始是Compound發了治理代幣,然後連鎖反應,一路滾到了 10000% 年化收益的 Food Farm。NFT 也一樣,最早的項目非常純粹,後來就變成一堆空氣 JPG。Memecoin 的軌跡好像也是這樣:起初很公平很有創意,最後就演變成了一個極度“抽水”的系統。
所以我很好奇,如果你回頭看 PumpFun 的早期設計,你覺得有沒有什麼機制是你們本可以設置得更好,以避免這種“瘋狂擴散”最終演變成“瘋狂收割”?或者你覺得這其實是不可控的?
Alon: 是的,有幾點我確實有反思。說到底,市場就是一個極其強大的系統。當市場進入極端狂熱狀態時,有些事情你真的很難去控制。
但我也認同確實可以改進機制。這也是我們最近上線 PumpSwap 的原因之一,我們想通過新的交易系統去優化用戶行爲,尤其是去改進代幣創作者和代幣持有者之間的激勵機制。
我們接下來會上線的創作者收益分成功能(Creator Revenue Sharing),會允許創作者從其代幣在 PumpSwap 上的交易量中分得手續費收入。這樣一來,創作者會更有動力去長期經營項目,而不是像以前那樣一上線就拋售自己手上的幣。這是一個更可持續的路徑。
說實話,我在 NFT 那一波浪潮裏也觀察過很多“版稅機制”,但當時的版稅收得太狠了,反而讓大家都想方設法繞過它。我認爲合理的中間地帶是存在的,所以我們纔會發佈 PumpSwap,就是爲了尋求更合理的機制。
你看,Crypto 的本質就是:任何一個 Token 初始可能都是純粹的,甚至是有趣的,但一旦用戶想試試這個系統的極限,它就很容易變味。
比如 Libra 事件就是個典型例子:太瘋狂了。其實這正是 PumpFun 要解決的問題。你想發一個 Memecoin,居然還要找市商、搞定中介?這太荒謬了。我們的初衷就是去除這些不必要的中間人。
如果 Memecoin 真的要迎來一個新階段,那機制就必須更新,我們也完全願意參與進來。我們不是想做一個一兩年就死掉的爆款項目,而是想做一個能真正留下來的平臺。
所以我每天醒來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我們今天怎麼讓這個產品變得更可持續?我們如何確保用戶使用之後真的感受到價值?這就是我們想實現的目標。
PumpFun 的“4chan 風格”美學選擇:文化歸屬感還是爭議之源?
David: 一開始我其實是有點抗拒 Memecoin 的,主要是覺得它們很“空洞”,就像是一個用來炒作的卡通圖,沒打算帶來任何真正的價值增長或經濟產出。但隨着時間推移,我的觀點有所轉變。我現在認爲,Memecoin 如果能嵌入合理的激勵機制,是可以走向更可持續的發展路徑的。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談的 PumpSwap 的核心之一。
我覺得 Crypto 最重要的力量之一,就是讓普通人第一次可以真正創建金融資產。在比特幣之前,這種權利幾乎只屬於國家或大型機構。而 PumpFun 的存在就像是這個趨勢的終點體現 — — 2024 年一年就上線了 900 萬個 Token,900 萬個金融資產。但這也帶來了一個新的問題:我們如何讓這些空轉的金融資產變成可持續經營的項目?
說迴文化層面,PumpFun 看起來和感覺起來就像是充滿 4chan 能量的平臺。你們當初是怎麼考慮要用這種美學風格的?這個選擇是有意爲之的嗎?
Alon: 是的,當然。從一開始我們在搭建產品時就很明確地選擇了這個風格。
很多歷史上影響力很大的 Memecoin,最初就是從 4chan 這樣的論壇發源的,尤其是在以太坊生態裏。有相當一部分用戶對此非常有共鳴,所以我們就一直保留了這個風格。當然,隨着產品迭代,我們在用戶體驗、界面優化等方面做了很多提升。
但我們始終認爲保留這套文化“根基”非常重要。它代表了 Memecoin 起源的精神,也正是這種“有文化厚度”的特質,讓 PumpFun 區別於那些看起來“沒有靈魂”的項目。哪怕將來我們真的做到每天千萬級活躍用戶,我們依然希望保留這種獨特文化。因爲如果失去了它,PumpFun 也就只會淪爲另一個 Web2 產品,而我們不想走到那一步。
David: 不過,我覺得還是得指出,有些人可能會對“4chan 是文化”這個說法提出質疑。很多人把 4chan 看成是網絡的陰暗角落,那裏充斥着種族主義、騷擾等負面行爲。雖然不能一概而論,但它確實是個“無法無天”的地方。而現在整個加密行業也越來越認識到文化是從上到下塑造出來的 — — 以太坊、Solana 都是如此。PumpFun 也是一樣,平臺的風格和用戶行爲密切相關。所以如果我們想讓 Memecoin 有一個更可持續、更公平、更正面的未來,或許“4chan 式的品牌形象”本身就是一個需要反思的問題。你接受這個觀點嗎?
Alon: 我認同這個基本邏輯。我不認爲我們的視覺和文化設計會直接阻礙我們走向可持續性,但我也不否認這個話題值得深入討論。
相比設計風格,我覺得更重要的問題是“內容審覈”。其實很多人,尤其是在以太坊社區,對 PumpFun 抱有偏見,是因爲他們在去年 11 月看到我們直播功能裏出現的一些事件。
我想澄清一點,從第一天開始,我們平臺就是有審覈機制的。直播功能是我們在 2024 年 6 月推出的,最初只是看到很多用戶在第三方直播平臺做自己的幣的直播,我們覺得這個行爲很有趣、很自然,就乾脆內置了一個工具,讓創作者可以直接在平臺上進行直播。
但到了 10 月、11 月,市場情緒爆炸式上升,整個生態變得非常瘋狂。比如 Andrew Tate 參與了直播,Solana 出問題、PumpFun 自己也宕機了一次,所有這些事情同時發生,加密市場本身就是一個瘋人院。
我確實很後悔一件事 — — 我們沒有足夠透明地公開我們的審覈標準。其實我們一直都在做,但外界根本不知道,很多人至今還以爲 PumpFun 是完全無審查的平臺,這簡直太荒謬了。我們其實很早就建立了審覈制度,正因爲它運作得還不錯,很多人長期都沒有遇到問題。但後來流量爆發,我們也有點跟不上了,的確出現了紕漏。
我們現在認識到,的確應該在“什麼可以、什麼不可以”的規則上更清晰、更公開。你說“文化來自上層”,我完全認同,我們也必須爲我們平臺所代表的文化負責。我們會更明確地管理這個文化方向。
PumpFun 的內容審覈機制:如何在每小時成千上萬 Token 中維持秩序?
David: 我其實是那種完全不知道 PumpFun 有審覈機制的人之一。我之前的看法是:既然每天都有六萬個甚至更多的代幣上線,這還怎麼審?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工作量。你能不能講一下你們具體是怎麼做審覈的?比如雖然代幣數量很多,但真正開直播的也沒那麼多,那在這種大規模下,你們是如何開展審覈工作的?
Alon: 是的,那段時間其實每天上線的代幣數量甚至超過了六萬,我記得有一兩天的峯值甚至接近八萬。
PumpFun 和 Memecoin 整體的問題在於,大家都想“搶先交易”。所以很多人會專門去瀏覽那些“剛剛上線幾秒鐘”的代幣,這種極端追求“早期進場”的行爲,讓審覈變得非常困難。你可以想象,當你知道有成千上萬的人在盯着剛上線的新幣,而這些幣可能只存在了幾秒鐘時間,這給我們留的審覈窗口極其有限。
David: 我覺得從這個角度看,現在思考 Memecoin 的方式不能只盯着“幣”本身,而是要看圍繞它設計的機制。你們之前把直播功能下架,我覺得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那段“直播時代”確實爆發了很多誇張行爲,比如 Gen Z Kwon 在直播裏套現跑路還比中指說“謝謝大家的 2 萬美元”,雖然很搞笑,但也說明了問題。
後來還有什麼 Crackhead Dev 在直播裏吸芬太尼,然後僞造自己死亡的鬧劇……總之那時候是有點失控了。但你們一旦把直播功能拿掉,那種“作秀行爲”也就直接消失了。所以我認爲,PumpFun 是有能力通過機制設計去引導用戶行爲的。你覺得還有哪些機制,可以在這個方向上繼續推進,幫助引導用戶走向更健康、更可持續的使用模式?
Alon: 在一個完全去中心化的系統中,想要真正“阻止”惡劣行爲是非常困難的。這些都是無需許可的系統,任何人都可以進入、發幣、操作,所以你無法徹底禁止某些事情的發生。
但我們認爲,“社會層的引導”特別重要。也就是說,我們需要通過平臺氛圍和機制設計,引導注意力流向那些更正面、更優質的內容。
我相信,大部分產品最終失敗,並不是因爲機制,而是因爲沒有真正找到市場契合點。而一旦有人能夠在早期階段吸引足夠多的注意力,那種正向反饋非常有力。所以我們未來會想辦法激勵那些能夠“自我傳播”和產生正面影響的項目。
我們也正在探索讓項目方或創作者不依賴“賣幣”來變現的方式。比如通過平臺內的其他貨幣化機制來獲得收入,而不是一上線就砸盤套現。這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方向。
這也再次回到剛纔那個話題:我們如何在協議層面改進激勵機制?我們希望推動“行爲正向化”的發展 — — 不只是依靠規則去限制不良行爲,而是通過經濟和社會激勵讓好項目獲得更多支持和更好生存空間。
PumpFun 如何跑贏模仿者?成功背後的核心要素與資金流向解答
David: 市面上也陸續出現了不少 Token LaunchPad,試圖複製 PumpFun 的成功,但沒有一個真正達到你們的體量和傳播力。你覺得爲什麼?PumpFun 做對了哪些事,是其他平臺沒法複製的?
Alon: 我其實前面有稍微提到過一些。最終,核心還是我們基於一個真正“無需許可”的系統構建產品,這一點非常關鍵。
我們相信,只要我們持續迭代,市場的選擇就會偏向我們。從過去一年的市場反饋來看,情況非常清楚 — — 用戶投票已經做出判斷了。
David: 好的,那我接下來想問一個雖然不太“公平”,但我想觀衆一定都會期待的問題。根據公開數據,PumpFun 已經累積了大約 6 億美元的收入,這些錢流向了團隊、投資人或兩者兼有。這筆錢都去哪了?6 億美金,這個盈利規模在整個 Crypto 項目裏肯定也算頭部了,特別是對一個 2024 年才上線的項目來說。
Alon: 這些資金全部都被我們重新投入到產品開發中。比如我們在擴充團隊,目前核心開發團隊大概在 45 到 50 人之間。六個月前其實還不到 20 人,基本全是工程師。現在我們有了數據科學家、機器學習工程師、安全人員等,團隊規模還在不斷擴大,我們就是要全力打造最好的產品。
David: 所以這些錢目前都沒有分發給投資人?你們只做過一輪種子輪融資,對吧?
Alon: 對。
David: 我猜你們應該最近招了不少人,畢竟你們也在頻繁推出新產品。
Alon: 是的,正如我剛纔說的,現在團隊規模基本穩定在 45 到 50 人,還是以工程師爲主,但確實也有不少人在處理其他職能。
PumpSwap 上線:爲何 PumpFun 要自建 AMM 而非繼續依賴 raydium?
David: 你們剛推出的新產品之一是 PumpSwap,也就是 PumpFun 原生的 DEX。我注意到這在 Solana 生態內其實引發了一些震動。之前的做法是,當某個 Memecoin 在 PumpFun 上達到一定市值,就會“畢業”到 raydium(Solana 上的主流 AMM),進入更廣泛的交易市場。raydium 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交易量和手續費收入。
可以說,PumpFun 的成功帶動了整個 Solana 生態,包括 raydium 代幣的價格和活躍度,甚至連 SOL 本身都受益。所以像之前川普 Memecoin 選擇在 Solana 上發佈,我覺得就是因爲 PumpFun 在那兒引爆了這個敘事。
而現在你們推出 PumpSwap,等於是用自己的 AMM 替代 raydium,朝“縱向整合”方向發展。這是我對目前變化的理解,如果有偏差你可以糾正我。你可以講講你們推出 PumpSwap 的邏輯和戰略考慮嗎?
Alon: 完全正確。PumpSwap 是我們一直以來都想做的東西。背後有兩個主要動因。
首先,我們對用戶體驗做出了一些優化,比如降低了代幣從 Pump 的 Bonding Curve 遷移到 AMM 時的手續費。之前每天大概會有 6 SOL 從這些遷移中提取出來,現在這部分成本更低。
其次,作爲一個協議,我們認爲必須和用戶保持高度一致。而“平臺模式”非常擅長做到這一點:只收取極低比例的交易手續費,然後持續優化體驗。
至於你提到的創作者激勵機制,我們前面其實也聊過不少了。PumpSwap 的設計就是要進一步推動更高質量的代幣、更具長期價值的內容誕生。說到底,我們的目標是構建一個能長期存活、不斷增長的產品。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持續吸引來自其他圈層的內容創作者。
我們這次還做了一個比較實驗性的嘗試:引入來自其他區塊鏈的項目方和資產。我們目前合作了大概 15 到 20 個合作伙伴,其中大約有 10 個是第一次將他們的代幣橋接到 Solana 上,在 PumpSwap 上提供流動性。比如 TRON、FRAX、Ethena 等等。這是我們一直想做的事。
很多 PumpFun 的用戶其實根本不知道什麼是 CT(Crypto Twitter),他們也沒註冊中心化交易所賬戶,完全沒有參與那些“大敘事”。他們只是用錢包和我們平臺互動。所以我們想以更易用的方式,把這些項目帶到他們面前。這個嘗試可能不會在第一天就產生顛覆性效果,但我們對它是比較樂觀的,希望能幫助更多人真正進入 Crypto 世界,而不僅僅是停留在 Memecoin 的表層。
David: 我瞭解到 PumpSwap 使用的是類似 Uniswap V2 的恆定乘積 AMM 模型(xy=k),而不是 V3 那種集中流動性設計。你們爲什麼選擇了這種更“基礎款”的設計?未來有考慮進一步演化嗎?
Alon: 是的,我們選擇這個模型的原因很簡單:“別修理一個沒壞的系統。”
Uniswap V2 的曲線在長尾資產(比如 Memecoin)方面非常接近最優。未來當然還有很多改進空間,比如當某個代幣成功之後,大家可能會去主動爲它在集中流動性 AMM 或者訂單簿交易所提供流動性。但一開始,我們就是要從穩定、基礎的設計起步,把核心體驗打磨好。
創作者分潤機制:改變 Memecoin 激勵模型的關鍵一步?
David: 我們之前其實已經談過一次創作者分潤(Creator Revenue Sharing),但我還是想再次強調這個機制,因爲如果 Memecoin 要邁入一個新階段,我真心希望這個機制能成爲它的核心。
我理解的創作者分潤是這樣的:它讓代幣的創作者不再靠“賣幣”賺錢,而是通過交易量所產生的費用來獲得收入。在舊模式裏,創作者唯一的賺錢方式就是拋售自己的代幣,這其實從根本上就和其他持幣人的利益相沖突。創作者越想賺錢,就越想在價格上漲時套現,但一旦他們砸盤,這個代幣也就完蛋了,大家只能另尋出路。
而通過分潤機制,即便一個創作者手裏一開始沒有持幣(當然現實中還是會有一些),只要他們持續推動代幣的熱度、推動交易量,就能從中獲得收益。這種激勵模型就和其他持幣人站在了同一陣營。如果幣價漲,交易活躍,創作者也能持續拿收益。這就給 Memecoin 賦予了“成長路徑”這個概念,它可以不再只是一次性博弈,而是像一個微型商業項目一樣持續運轉下去。
這也和我們在 2021 年聽到的“創作者經濟”概念遙相呼應 — — 當時很多人說得天花亂墜,但實際落地的很少。而我覺得這個分潤機制就是朝那個方向邁出的一步。雖然它現在還處在實驗階段,尚未被完全驗證,但我很看好它。你覺得我這個樂觀判斷站得住腳嗎?你會補充什麼?
Alon: 我完全認同,老實說你已經表達得非常好了。我也認爲我們現在仍處在試驗期,還在探索如何讓創作者真正進入 Crypto 並留下來 — — 而且不僅是對他們個人可持續,還要對社區、對持幣人都是健康的。
與Raydium分道揚鑣?PumpSwap 替代 AMM 的生態爭議
David: 我讀到一條來自 Raydium 核心成員的推文,他們是在回應 PumpFun 要推出自有 AMM 的消息。他們寫道:PumpFun 確實做得很不錯,但是否能在一個全新、未經驗證的 AMM 上覆制原有的網絡效應還不好說。raydium 將繼續爲其他團隊構建基礎設施,而 PumpFun 完全替代 raydium 的舉動,是對 raydium 在流動性啓動方面所扮演角色的嚴重低估。你怎麼看?
Alon: 我當然不同意(笑)。他們如果也想做 LaunchPad,想嘗試各種新模型和功能,我們是歡迎的。這個行業本就需要大家不斷實驗、不斷演化。
但說到底,我們不想依賴任何第三方。PumpSwap 給了我們這樣的自由,同時也意味着更大的責任。我們希望能獨立交付產品,不受限制,不找藉口。
David: Raydium 最近也宣佈推出自己的 Launch Lab,看起來像是 PumpFun 的一個 fork。你覺得這是不是兩方開戰的前兆,還是你們還可以繼續作爲生態夥伴合作?
Alon: 我並不覺得這是競爭或“開戰”。這個空間有足夠多的機會,足夠多的細分賽道可以容納不同的模式。未來會有很多不同的細分賽道,每個可能都需要專屬的機制和產品去服務,這是不可避免的趨勢。
Crypto 就是社交:PumpFun 如何在產品中融入“情緒價值”?
David: 正如你知道的,整個 Crypto 世界其實是高度社交化的。無論是 Crypto Twitter、社區八卦還是各種小道消息,這個行業的每一層都和社交高度相關。而你們早期推出的直播功能其實也印證了這一點。現在你們在技術棧上有新的計劃,你可以談談未來會如何把更多社交元素融入 PumpFun 嗎?
Alon: 這確實是我們從一開始就有意爲之的。我們非常明確地在設計中加入了社交層。舉個例子,當時整個行業主流的產品 UI 都是類似 DEX Screener 的數據列表,特別“金融化”,非常冷冰冰。
而我們反其道而行之,設計上更注重趣味性、可互動性。因爲說到底,社交平臺之所以無處不在,是因爲它們能帶來娛樂、能帶來價值。
很多人誤解 Memecoin 的用戶,他們以爲所有用戶都在瘋狂投機、衝着賺錢來的。但實際上,如果你和那些沒有中心化交易所賬戶、沒上 Crypto Twitter 的用戶聊聊,他們會說:“這平臺挺有趣的,跟朋友一起玩一玩、開個玩笑、順便鏈上炒個幣,挺好玩。”
他們不是衝着發家致富來的,而是把這當作一種鏈上的社交娛樂活動。這一點常常被忽略。
我們最近上線了私信(DM)功能,會持續在這方面迭代。我們通常不太願意過早透露正在研發的新功能,但我可以說,我們在“把 PumpFun 做得更有社交性”這條路上還有很多佈局值得期待。
內容、注意力與市場的融合:PumpFun 是否正在構建鏈上的“新聞交易市場”?
David: 我覺得現在有一個還未被完全打開的賽道,就處於內容、新聞、注意力與代幣市場的交匯點上。你看 Polymarket,它本質上就是圍繞新聞事件開設預測市場。而我覺得 PumpFun 其實也朝這個方向靠近了。
這種模式的終極形態現在可能還沒人搞清楚,但我們能看到一種“模糊但清晰”的價值聚合:用戶圍繞熱點內容或事件聚集注意力,然後這些注意力直接轉化爲市場行爲。這種結合形式非常有潛力,PumpFun 是目前離這個核心價值“中心地帶”最近的產品之一。你怎麼看待內容、新聞與市場的融合?你覺得它可能會走向哪裏?
Alon: 我很高興你提到 Polymarket。我同意,這種模式非常有意思。我們在 PumpFun 上確實看到一個現象 — — 每當有重大新聞事件發生,用戶就會迅速圍繞這個事件創建相關代幣。就像是鏈上的“實時新聞反應”。
這點非常吸引人。雖然我不知道這種趨勢最終會演變成什麼樣,但肯定是有東西在這裏的。絕大多數新聞或者社交媒體內容都轉瞬即逝,因爲注意力資源極度有限。但一旦你能用代幣、市場、遊戲機制,把注意力“錨定”在一個內容之上,它就有了被轉化爲經濟價值的可能。
Memecoin 的未來圖景:我們希望的模樣 vs 現實可能的走向
David: 好的,快到結尾了,我想問你一個雙重問題:你希望 Memecoin 的未來會是什麼樣子?你理想中的那個圖景?然後,你認爲它實際會變成什麼樣?
Alon: 這是個好問題。我在回答這些問題的時候,確實需要小心,避免過於理想化。我們都希望事情是某種樣子,但現實是什麼,我們必須誠實面對。我想要看到的,是整個敘事框架的改變。現在很多人認爲在鏈上交易代幣是一種“無意義”“虛無主義”的行爲。我從來不認同所謂的“金融虛無主義”。我覺得那只是 Crypto Twitter 上人們爲了給眼前發生的事情找藉口而構建出來的一套說辭。
但歸根結底,人們之所以去交易這些東西,顯然是因爲它們確實有價值。而它們之所以有“金融價值”,是因爲它們在其他維度上也有價值 — — 比如它們提供了娛樂,或者能夠吸引注意力。
在接下來的階段,我希望看到更多有價值的內容,也希望能少一些那種低質、甚至令人反感的事件。我認爲這方面 PumpFun 的確需要承擔更多責任,主動設定平臺文化的基調。我非常欣賞一些平臺通過內容審覈和行爲規範,引導出更加健康的社區氛圍。這可能不會帶來我們在去年十一月或今年一月看到的那種極端“狂熱體驗”,但如果我們能讓人們願意每天都登錄平臺、持續使用,並在其中獲得歸屬感和樂趣 — — 那纔是我們真正想要構建的東西。
Memecoin 是毒藥還是誤解?Alon 回應“賭場”指控
David: 有些聽衆可能對 Memecoin 是“天生有害”的觀點根深蒂固。他們覺得 Memecoin 沒有任何正向價值,只是短期賭場。這種說法現在聽起來似乎很有道理,畢竟:
數據顯示,自 2024 年 1 月 14 日上線以來,PumpFun 已經發行了 870 萬個代幣,創造了 6 億美金的累計收入;但目前只有 4 個代幣維持在 1 億美元以上的市值。很多人看到這個反差,認爲 PumpFun 賺的錢遠遠高於整個生態的真實價值。這是否驗證了“Memecoin 毀行業”的說法?你怎麼看這個質疑?
Alon: 首先,我覺得這種批評在市場大跌時尤其容易被接受。Solana 跌了 50%,ETH 和 BTC 都沒到歷史高點。所有資產 — — Memecoin、NFT、DeFi 項目、山寨幣 — — 本質上都是風險資產。市場整體下行時,Memecoin 自然也會跟着跌。
回頭看去年 11 月,PumpFun 上代幣的累計市值曾接近 80 億美金。這表明它確實能吸引注意力,能集中流動性。當然,它也極度波動,這點沒人否認。
但我認爲 Memecoin 的核心價值在於它能夠調動用戶的情緒和參與,而這恰恰是 Crypto 在過去幾年裏普遍缺失的地方。不是 Memecoin 摧毀了市場,而是很多項目沒能做出真正打動用戶的東西。
Memecoin 如果不想被遺忘,就必須不斷演化 — — 我們正努力參與並推動這種演化。最終市場會決定 PumpFun 是否還能繼續存在。但 Memecoin 這種模式是不會消失的,因爲它滿足了用戶對於情緒表達、參與和娛樂的需求,這是 Crypto 無法忽視的一面。
PumpFun 的使命是什麼?
David: 如果讓你總結 PumpFun 的使命,你會怎麼說?是要讓更多人發幣?是更高的交易量?是幫助用戶致富?你們的核心目標到底是什麼?
Alon: 我認爲這些目標其實都是互相關聯的。當然,交易量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環,因爲它直接反映出活躍度和生態的真實熱度。
就像所有的 L1 或 L2 區塊鏈一樣,在評估一個網絡時,我們通常看它的經濟活動,比如最近大家都關注的收入指標,那代表了真正被創造出來的經濟價值。我們也希望 PumpFun 能創造長期留存的經濟價值,從這個角度看,交易量確實是我們目前最核心的指標。
當然,這並不意味着其他目標不重要。比如很多人認爲“更多的代幣”本身是一件壞事,但我始終認爲,代幣數量本身是中性的,關鍵在於它是否帶來了良性的行爲與優質的內容。我們接下來也會推出一系列功能,去引導更高質量的代幣內容產生。
低門檻是關鍵。如果你降低進入門檻,尤其是讓那些還未真正進入加密生態的人能輕鬆參與,你就有可能在無意中激發出很多有價值的東西。
比如你去看 Griffin、Wojak 這些項目,如果在一開始就要求花費 10 或 20 個 SOL 才能發幣,它們根本不會出現、也不會火起來。所以我們認爲降低發幣門檻是非常重要的。
當然,用戶賺錢這件事也非常重要。你只要看看數據就知道:在市場最火熱的時候,交易量最高,用戶情緒最樂觀,大家對 Memecoin 的態度也是最正面的。
David: 好的,最後一個問題:$PUMP 代幣什麼時候發?
Alon: 目前沒有任何發幣計劃。
David: 聽起來你選擇了“沉默權”。Alon,今天非常感謝你做客 Bankless。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