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聯想集團2025/26財年誓師大會上,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表示,聯想將第五次創業,這也是聯想的“創業5.0”時代。按照楊元慶的說法,聯想第五個十年是人工智能的十年,聯想的戰略等方面的資源都圍繞這一主題來展開,即讓人工智能惠及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個人。
值得一提的是,楊元慶還稱,即將收官的這個財年,將是聯想歷史上最好的年份之一,其中,聯想中國區在基本盤PC業務市場同比下降的逆境中,整體營收和貢獻利潤雙雙取得了同比20%以上的增長。
今年2月時,聯想集團發佈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2024/25財年第三財季業績。財報顯示,聯想集團在該財季實現營收135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0%,淨利潤按照香港財務報告準則同比增長106%,達到49.8億元人民幣。在主營業務中,智能設備業務(IDG)實現營收991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2%,運營利潤率達到7.3%。
大會上,楊元慶透露,未來十年,聯想的戰略等方面的資源都圍繞人工智能這一主題來展開。聯想將聚焦於混合式人工智能。客戶需要的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必須要同時滿足有效性、效率、響應速度、安全/隱私保護和可持續性等方面的個性化需求。個人智能路線圖是從AI PC到將個人智能體應用到更多終端設備上,再到個人超級智能體,最終實現“個人智能雙胞胎”。
楊元慶稱聯想在構建端到端的大模型技術棧和智能體開發技術棧,通過模型定製、模型部署、模型推理加速、提示詞優化和壓縮、多智能體協作等一系列關鍵技術的研究和開發,最終實現“端雲協同”的混合式個人智能。
楊元慶說,DeepSeek等創新技術的出現,使得實現智能的算力成本更低,效率更高,讓人工智能加速走下雲端,變得觸手可及,還可以靈活定製。因此,企業級人工智能的部署和應用將大大加快,聯想ISG和SSG都將迎來AI基礎設施和解決方案及服務爆發式增長的機遇。
此前在2024年,聯想發佈了第一代AI PC,楊元慶透露聯想很快就將發佈全新一代產品,他稱屆時將看到本地人工智能推理能力的飛躍,水平甚至能夠媲美OpenAI o1-mini,對計算的需求從龐大的數據中心機房降低到了僅是一臺AI PC。
除了個人智能,在企業智能領域,聯想同樣提出明確的路線圖。聯想打造企業智能的第一步是基於“端-邊-雲-網”構建部署混合式基礎設施,其中雲包括了公有云與私有云。混合式基礎設施支持數據的採集、存儲與處理,數據被傳輸至混合雲,用於企業人工智能模型的訓練,待模型訓練成熟後,就能在邊緣側或端側進行部署,從而實現推理運算。
有了混合基礎設施的支撐,就可以基於企業數據和知識庫,通過模型工廠和智能體平臺,使用不同的模型和工具來開發通用及垂直行業解決方案,構建人工智能解決方案的應用庫或“圖書館”。
楊元慶表示,聯想正攜手英偉達、微軟、SAP、阿里、字節以及其他行業生態夥伴,打造更加全面、更加完善、更具優勢的優勢集。
聯想集團首席技術官Tolga Kurtoglu表示,未來以用戶爲中心的AI不會侷限於單一模型、芯片,設備,或者形態,而是多種模型和多種智能體的協作。聯想新建模型工廠,能夠把新模型部署時間從幾個月縮短到幾周。基於模型工廠快速模型部署、模型編排技術、智能體開發框架,聯想就擁有了交付超級AI智能體的能力。
“我們將招募全球頂尖AI人才,以充實這些研發中心、深度融入重點市場的區域創新生態體系、並構建通用核心技術平臺,加速聯想全球各地區和業務集團的研發進程”,Kurtoglu表示。
此外,面對新的財年,楊元慶也立下軍令狀,提出四大目標:立於混合式人工智能變革的潮頭,成爲個人智能和企業智能的領導者;推動所有業務集團的營收實現年比年雙位數的快速增長;加大多元引擎的馬力,MBG和ISG都要實現20%以上的營收增長,併爲公司帶來可持續、實質性的利潤貢獻;打造均衡的業務組合,繼續提升盈利能力,推動聯想營收創下歷史新高。
(文章來源:南方都市報)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