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大模型DeepSeek的橫空出世,讓一股AI熱浪以“中國速度”在千行百業中掀起,AI+醫療更是引起了市場的廣泛關注。
人稱“女版巴菲特”的凱西·伍德在近期發佈的《BigIdeas2025》報告中預測,人工智能將顛覆診斷、藥物發現和治療,到2030年,整個行業的表現將提升幾個數量級。世界經濟論壇也發佈報告認爲,預計2024年—2032年,AI醫療市場將以每年43%的速度增長,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910億美元。
從藥物研發到疾病診斷,再到健康管理,AI在醫療市場中的應用場景不斷擴展。在行業需求不斷擴張的背景下,智雲健康(09955)以中國最大的一站式慢病管理和醫療解決方案服務商進入了港股投資者的視野。
2024年智雲健康通過其領先的技術能力及全面的業務佈局,持續優化業務結構,積極推進戰略升級。在“醫院爲先”和“P2M”這兩大戰略的指引下,公司院內和院外解決方案業務均實現了高質量的發展。
戰略優化推動業績韌性發展
近年來,常態化集採、技術迭代、集體出海等一系列關鍵要素衝擊市場,給醫療行業帶來了巨大變化,並影響了市場環境和競爭格局。在同質化競爭和強監管的壓力下,醫療行業進入了轉軌期。
智通財經注意到,近年來,國家持續藥品和醫用耗材集中帶量採購改革,隨着集採的常態化,“降幅趨於溫和”已成爲行業共識。但在此前結束的第十批藥品集採中,不少常見藥的單價讓外界頗感驚訝,如三分錢一片的阿司匹林、0.16元一支的氯化鉀注射液。有分析指出,在激烈的競爭之下,各家藥企容易陷入殺價的境地。多家企業指出,集採降價確實對出廠價有影響,可能導致售價下降20%~30%。2025年,國家將啓動第11批藥品集採及第6批高值醫用耗材集採,智雲健康預計隨着集採的持續推進將對公司的傳統業務帶來一定壓力。
面對嚴峻的市場環境,智雲健康主動優化業務結構,用高質量的業務發展及充滿韌性的經營表現較好地應對不確定性。期內公司整體營收約爲34.9億元(人民幣,下同),毛利率穩中略升,達到24.7%。而淨虧損的擴大主要是主動處置非核心業務所致,並非經營性原因。
業務線來看,作爲公司的核心業務,院內解決方案業務已成爲智雲健康最具看點的部分。期內,智雲健康通過獨創的“觸達、部署、商業化“模式(又稱AIM模式)迅速切入院內市場。在這一三輪驅動的模式下,智雲健康一邊與醫院接觸並建立業務關係,同時安裝醫院SaaS產品以增加醫院黏性,還通過院內解決方案尋求商業化機會以拓展業務,成功打造了核心競爭力,也保持了院內解決方案業務的穩健增長。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有超2700家醫院安裝智雲醫匯SaaS,40家爲中國百強醫院,三級醫院的滲透率超過20%,由此可見頂尖醫院對智雲醫匯SaaS的充分認可。
其實,要獲得醫院的認可並不簡單,由於數據海量、監管嚴格、安全性要求較高,因此供應商需要經過較爲嚴格的驗證。不過也因爲較高的轉換成本,客戶粘性很高。在智通財經看來,智雲健康打入頭部醫院的供應商清單,是公司實力的體現。另一方面,這樣的合作關係長期而穩定,也體現出公司較強的業績確定性。
報告期內,智雲健康在秉持“醫院爲先”戰略的同時,依託其院內及院外場景的完善基礎設施,繼續完善升級由人工智能驅動的“從患者到工業”(“P2M”)戰略。在P2M戰略下,智雲健康通過與製藥公司進行戰略合作,能夠銷售公司擁有所有權、銷售權或其他獨家權利的自營產品。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已與45家制藥公司簽約,合作的SKU總數達到55個。通過P2M戰略的穩步推進,公司業績新的增長曲線已出現。隨着依舒佳林®收入的穩步增長以及和唐淨®的推出,報告期內,公司的P2M解決方案已實現總收入3.2億元,同比增長接近兩倍,並已成功實現盈利。
值得一提的是,爲了進一步落實院內解決方案轉型,提升運營效率,優化業務結構,也爲了進一步減輕集採帶來的短期負面影響,公司於期內收縮了非核心業務。公司進一步在2025年3月底處置了戰略相關性較弱、盈利能力較低的醫療用品及耗材銷售業務的相關子公司。
在智通財經看來,隨着公司業務轉型的進一步推進,通過處置部分子公司,公司現金流實現優化,公司的資金鍊也將更加穩定,在降低財務風險的同時,提升了公司業務發展的可持續性。此外,通過優化資產結構,也爲公司的未來發展提供了更多機會,有望帶動公司盈利能力的進一步提升。
與此同時,公司院外解決方案業務的發展也值得關注。據智通財經瞭解,智雲問診是公司院外服務醫療的重點產品,使藥店能爲無預約的顧客提供店內的實時問診和處方開具服務。截至2024年12月31日,智雲健康擁有約10.7萬名註冊醫生及超過3800萬註冊用戶。於報告期內,透過公司的服務提供的在線處方數量達2.64億張,單日最高處方數超過100萬張,可見公司的藥店SaaS已受到市場的高度認可。截至2024年12月31日,已有超過24萬家藥店安裝智雲問診,覆蓋中國約36%的藥店。
政策紅利持續加碼,AI+醫療市場前景光明
衆所周知,一家企業想要獲得穩定且持續的增長,其所處的賽道至關重要。隨着政策暖風的持續吹拂,智雲健康所處的AI+醫療市場前景可謂光明。
2024年以來,中央及各地政府出臺了多項支持政策,推動醫療行業的智能化轉型,爲AI醫療企業創造了更加寬鬆和有序的發展環境。2024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中醫藥局、國家疾控局聯合發佈了《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參考指引》,其中26處提到了大模型,涉及輔助決策、病歷生成、健康險設計、疾病篩查等多個場景。同月,上海市人民政府辦公廳發佈《上海市發展醫學人工智能工作方案(2025—2027年)》,強調“推動醫學大語言、通用圖像、智能交互等大模型開發”,助力AI與臨牀醫療、醫療管理等多個領域的深度融合。2025年3月,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制定了《北京市加快推動“人工智能+醫藥健康”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5-2027年)(徵求意見稿)》,將“推動醫藥健康大模型研發”列爲重點任務之一。
在政策紅利與技術創新的雙重驅動下,我國AI+醫療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根據市場調研機構IDC預測,到2026年,中國醫療AI市場規模將突破千億大關,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
面對千億級別的“藍海市場”,智雲健康於報告期內持續強化AI能力。據智通財經瞭解,目前智雲健康共擁有兩個垂直模型——ClouD GPT及ClouD DTx,分別在醫患互動和醫學研究方面表現出色。
作爲慢病管理領域的首個大型語言模型,ClouD GPT模型能夠幫助形成覆蓋健康風險評估、在線問診、處方審覈、用藥指導、健康隨訪的全生命週期數字化慢病管理服務體系。據悉,該模型可在單處方上實現近100%的用藥合理性,且在藥物相互作用方面,其建立了配伍禁忌及多藥組合規則,爲院外AI輔助處方審覈設定了行業標準。在報告期內,ClouD GPT模型持續爲醫院醫生提供臨牀決策支持,並通過數字營銷進行變現。在藥店,該模型以“紅綠燈”機制協助處方審覈,成功部署首位數字員工,併爲公司大幅節省人力及合規成本。
2025年2月,智雲健康更宣佈將DeepSeek-R1模型接入其醫療人工智能系統"智雲大腦",旨在提升慢病管理效率。此次接入後,藉助公司累計超過10億份電子病歷,公司的ClouD GPT及ClouD DTx模型將實現醫療知識圖譜和臨牀決策支持系統的功能升級,以優化用戶體驗並提高診斷效率。
小結
綜合而言,智雲健康通過憑藉過硬的技術實力及具有前瞻性的業務佈局在嚴峻的2024年保持了穩定的業績,凸顯了公司業務的強大韌性。隨着業務結構的不斷優化,作爲行業先行者的智雲健康已然建立起較高的競爭壁壘。
進入2025年後,AI醫療行業利好頻頻,輕裝上陣的智雲健康的發展或再提速。此外,隨着“P2M”戰略的穩步推進也將爲智雲健康的未來發展積蓄更多潛能,公司成長的天花板有望進一步被打開。
綜合考量業績增長、公司發展路徑、後續增長空間和市場需求,預期智雲健康將持續受益於“AI+醫療”市場的積極前景,未來成長確定性較高,值得長期關注。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