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億家庭參與國補背後,出現黃金坑

藍鯨財經
03-31

作者 | 金角財經 角爺

提振消費,正在成爲最大的政策風口。

受益於“以舊換新”熱潮,全國3億家庭都在換新手機、新家電、新能源車,150萬車主排隊換車,2800萬臺舊家電被淘汰,這背後藏着今年最猛的政策紅利。

當普通人只看到國補福利時,資本市場的聰明錢早已在港股消費板塊佈下重兵。南向資金今年以來瘋狂掃貨500億港元,連外資都在加倉消費科技巨頭。

爲什麼港股消費最先成爲政策紅利下的香餑餑?想象一下:既能喫到國內消費補貼的真金白銀,又能用港股的“骨折價”抄底龍頭,這種“政策+估值”的雙重加持,頗有一些用拼多多的價格購買愛馬仕的味道。

政策紅包裏的黃金坑

2025年開年以來,中國消費市場在政策密集發力與經濟內生修復的雙重驅動下,展現出強勁韌性。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1-2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4%,其中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通訊器材等品類增速顯著。

商務部近期明確將“商品消費升級”與“服務消費擴容”作爲全年工作重點,通過3000億元以舊換新補貼、消費券發放、優化消費場景等政策組合拳,全面激活消費潛力。截至3月24日,全國汽車以舊換新申請量突破150萬份,家電以舊換新銷量超2800萬臺,政策效果已進入加速兌現期。

細看數據會發現,這一輪消費呈現分化升級的趨勢。

從消費價格上看,低價與品質消費並存。消費者在追求性價比的同時,對健康、科技、綠色產品的需求持續攀升,智能家居、運動裝備、健康食品等細分領域增長亮眼。

從消費類型上看,服務消費佔比提升。餐飲、文旅、醫療等服務類消費增速達4.9%,高於商品零售1個百分點,成爲消費增長新引擎。

從消費趨勢上看,科技賦能型消費提速。線上零售額同比增長7.3%,直播電商、即時零售等模式重塑消費場景,人工智能終端設備加速滲透千家萬戶。

簡單來說,這一次消費提振,並不是只有傳統的餐飲與文旅,消費的“科技含量”也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科技含量突出的港股消費板塊,作爲連接中國內需與全球資本的核心樞紐,迎來歷史性配置機遇。

被低估的消費天團

說到消費,其實也是A股的熱門賽道。宏觀經濟要復甦,消費抬頭是先行指標。

但是,A股消費重在“酒味濃郁”,但不夠全面,少了很多我們日常接觸的消費股,比如一些餐飲品牌、體育品牌等,包括上面提到的科技型消費。

而說到港股消費,很多人以爲只有奶茶(蜜雪冰城)和火鍋(海底撈),其實不是。港股的消費板塊,集結了多種類型的消費公司。

比如“科技消費雙修派”:小米從手機到智能門鎖再到SU7,“人車家”的生態,正在“接管”很多人的生活;再比如“造車新勢力”:理想、小鵬、蔚來等都在港股上市,中國車企的崛起都刻在這些新勢力的K線圖裏;還比如“隱形生活霸主”:美團美團的外賣小哥每天跑出繞地球5圈的距離,承包了3億人的一日三餐。

更絕的是,這批公司的市盈率現在比A股同類便宜30%。相當於同樣的茅臺酒,在港股市場打七折賣。

不過問題來了,這麼多公司,普通人怎麼買得完呢?退一步來說,就算忽略買入門檻的問題,消費板塊的行情是整體性向好,而個股的波動則要劇烈很多。

有沒有一種投資方式,可以將這些個股一網打盡,既要傳統消費,也要新消費,還要科技消費呢?

還真有。

這裏隆重介紹一下港股消費ETF易方達(513070)等產品所跟蹤的港股通消費指數。

在行業分佈上,對比中證消費50的傳統消費(食品飲料、家用電器)風格,港股通消費指數更聚焦商貿零售、傳媒、社服等新興消費業態,提供了覆蓋多元消費賽道的差異化配置價值。

在稀缺標的覆蓋上,匯聚了互聯網平臺、造車新勢力、醫美、潮玩、博彩等稀缺性標的。該指數前十大重倉股權重佔比超70%,囊括阿里巴巴-W(18.6%)、騰訊控股(14.5%)、小米集團(13.9%)、美團-W(12%)等互聯網與智能硬件龍頭,以及比亞迪理想汽車等新能源消費先鋒。這些企業兼具“消費+科技”雙重屬性。

從成長性上看,港股通消費指數覆蓋的前十大成分股業績成長性較高,2025-2026年營收與淨利潤增速一致預期超過10%的標的較多。具體而言,其中多數公司處於技術升級主導的快速擴張階段,例如互聯網平臺、造車新勢力等標的。

此外,歷史數據顯示,當前指數動態市盈率處於近五年30%分位,顯著低於A股同類消費指數,安全邊際突出;該指數年化波動率30.35%,最大回撤68.17%,均優於港股科技與互聯網指數,體現出攻守兼備特性。

抓住紅利

說到這裏,相信你就懂了,爲什麼消費提振的政策暖風,首先吹向的是港股消費板塊。

數據顯示,2025年以來,南向資金淨流入港股消費板塊超500億港元,騰訊、美團等龍頭獲外資增持比例居前。而作爲港股通標的,港股通消費指數基金可直接吸引內地資金配置,流動性溢價顯著。

從今年的趨勢來看,商務部預測消費市場將延續平穩增長,以舊換新、免稅擴容等政策有望釋放萬億級需求。港股消費龍頭作爲政策直接受益者,業績彈性可期。

同樣不可忽視的是,AI等科技科技賦能消費升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深度應用,推動智能汽車、智慧家居、即時零售等新業態爆發。指數成分股中,比亞迪智能駕駛研發投入同比增40%,美團無人機配送覆蓋城市擴至50個,創新動能充沛。

全球流動性改善預期也在增強。美聯儲加息週期接近尾聲,港股估值受壓制因素緩解。歷史數據顯示,在美元走弱週期中,港股消費板塊平均漲幅達35%。

對於普通人而言,獲取政策紅包的方式不只是參與國補,還可以通過指數基金佈局中國新消費浪潮。在政策護航、數據向好、資金湧入的共振下,當前正是低位配置的窗口期。

投資者可考慮關注港股消費ETF易方達(513070)等指數基金,一鍵佈局港股消費核心資產,共享經濟轉型升級的紅利。

(數據來源:Wind、中證指數公司、基金定期報告;風險提示: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