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身都是狠貨的仰望U7,看完我真覺得有些可惜

差評
03-29

不是我說,比亞迪最近是不是受啥刺激了。發佈會跟不要錢似的連着開,而且每場都非常有料。

就在昨晚 ( 別問爲啥昨晚沒寫,問就是昨天全員出差了 ),比亞迪家目前最強、最貴的旗艦轎車仰望 U7 ,在亮相了一年多以後終於公佈了自己的上市價格。

提供純電和混動兩種動力總成,每種動力分別提供四座和五座兩款車型,定價分別是 70.8 萬和 62.8 萬,而且油電同價。

好嘛,桌子又被掀飛了一張。畢竟都不用說跟它定位相似、同樣是超豪華新能源轎車的尊界 S800 可能會賣到百萬以上了,就跟自家的兩個兄弟:109.8 萬的仰望 U8 和 168 萬仰望 U9 ,都是骨折級別的降價。

這個攻擊性極強、甚至還帶了點隊友傷害的定價,配合上這個上市時間點,很難不讓人聯想到 U7 就是衝着尊界去的。

而如果你問我對這車的感覺如何,我會告訴你它把仰望這個牌子的特點無限放大了,包括優點和缺點。

在看不見的地方,U7 的領先性和集成度,是毫無疑問的行業天花板;但在工業設計、宣傳營銷,這些大夥能直接感受到的方面,在我看來它或者說是仰望,做得依舊不太好。

聽我介紹完以後,我覺得大夥會同意我的看法。

和仰望的其他車型一樣,U7 這次依舊標配了名叫易四方的四電機分佈式驅動系統。前後軸各一個雙電機總成,總計有 1300 匹的峯值功率,可以推着 U7 在 2.9秒跑完零百加速,然後衝到 270 kph 的最高車速。

而因爲四個電機的動力和轉速可以單獨控制,U7 不僅能和仰望其他車型一樣做出坦克掉頭這樣的動作,還新增了一個類似平行移動的功能,就是可以自己橫向的慢慢挪出車位。

就像這樣。

不出意外的話,這個功能後續也會更新給現有的仰望車主。

往下,就是 U7 上頭各種行業唯一的技術了。首先就是這套名叫雲輦 Z 的懸架系統,雖然它的功能和我們最近看到的很多新車,比如蔚來 ET9 和尊界 S800 很像,都是能讓車子在經過凹凸路面的時候保持車身的平穩。

但要說底層的技術原理,雲輦 Z 和它們可是完全不同,並且能力的上限更高。

核心的配置,是這個用上了直線電機的減振器。

傳統的油液減振器就類似一個裝滿了油的針筒,可以用油液的流動來抵消車身的振動。即使是後期出現了電磁閥和磁流變液減振器,本質上也都是一種被動接收路面衝擊的被動懸架。

這兩年隨着材料技術的進步,能夠主動出擊、迎合路面起伏的主動懸架系統開始出現。這些懸架在遇到大坑的時候可以主動伸長、遇到凸起的時候可以主動縮短,就跟太極拳的推手似的,提前把衝擊的力卸掉,讓車子如履平地。

現有的方案,比如保時捷的 Active Ride 和蔚來的天行底盤用的思路都是類似的,也就是通過給減振器增加一個外置 or 內置的油泵,通過往裏 泵油/抽油 來讓車輪升高和降低。

而 U7 上頭的直線電機減振器直接就放棄了傳統的油液邏輯,往減振器裏塞進了兩組相互嵌套的線圈組成了直線電機,通過給線圈通電形成磁場相互作用,來控制減振器的伸縮和阻尼大小。

如果覺得不好理解也沒事,這玩意本質上,跟電磁軌道炮的原理是一樣的。。。四根電磁炮,什麼陸地坦克啊喂。

那麼可想而知,相比於傳統的油液減振器,直線電機減振器的能力上限和玩法就很多了。

因爲沒有了油液作爲力傳遞的媒介,直線電機減振器可以用更小的損耗做更快的動作。並且只要給它輸入的功率夠大,它使出的力氣也可以遠超外置小油泵的現有方案。

比亞迪在發佈會上也列出了這套懸架的詳細數據:5 毫秒的高度調節執行時間、最小可以調節 1 毫米的車身高度、對車身高度的變化可以感知到最低 10 微米。四個電機加起來,總共有 50kW 的輸出功率。

相當於有一臺比亞迪海鷗的動力在控制 U7 的車身高度。。。

結果就是,除了抑制俯仰和側傾這些基操,U7 還可以實現一些非常抽象的能力。比如在車身不起伏的情況下開上馬路牙子、飛坡的時候可以做到不拋跳等等。

就算遇到連續的減速帶,你也可以站在車頂上打個詠春拳啥的。

甚至當你想開着它上臺階的時候,U7 也能保證車身的平穩。( 誰會開這車上臺階啊喂 )

總之就是在雲輦 Z 開啓之後,U7 就會跟飄在地面上一樣,不僅能把路面上絕大部分振動和起伏就跟車裏完全隔絕,還可以控制車子加減速、過彎時候的側傾和俯仰,讓你跟坐高鐵似的直接飄到目的地。

那這就能引出 U7 上另一個很逆天的玩意:自主品牌第一臺量產的水平對置發動機了。

因爲懸架用上了直線電機外加空懸的組合,就導致了總成的體積非常之大。而這也就意味着混動版本的 U7 前機艙裏,需要塞進去兩個這麼大的避震系統、前面提到的雙電機總成、以及一個混動專用的發動機。

如果是 U8 那樣的全尺寸 SUV ,這個問題倒還沒那麼複雜,畢竟機艙的尺寸大嘛。但 U7 是個車頭相對扁塌的轎車,想把上頭那些配置全放進去,難度不亞於把大象放冰箱裏,學問可就大了去了。

U7 上的這臺 2.0T 水平對置發動機也就是這麼來的,根據比亞迪的計算,在把各種零件都放進去以後,留給發動機的縱向空間就只剩 869 mm 了。而常規直列四缸 2.0T 發動機( 指的應該是比亞迪自己的 )總成得去到 964 毫米,

壓根塞不進去。

在發佈會上比亞迪說,他們從保時捷的水平對置發動機上找到了靈感.

因爲這種發動機的特點就是把氣缸從斜着放變成了橫着放,不僅發動機的高度可以降低,讓整車的重心更貼近地面操控更好,氣缸橫向的運動還不會像斜向運動帶來規則的振動和噪音,對 U7 來說簡直完美。

但是想造這種發動機難啊,因爲氣缸分散在兩邊,像是控制氣門的凸輪軸、負責進氣的配氣機構相比直列發動機都得多準備一組。

而且因爲水平對置發動機的燃燒是在兩邊,就很容易讓發動機出現兩頭熱、中間冷的情況。

如果不做好熱管理,就很容易出現因爲缸體膨脹不均而形變、爆缸的情況。

從現在一直的信息來看,比亞迪大概率是把上頭這些問題都解決的差不多了。結構上看,U7 的發動機與其說是和保時捷類似,甭管是看氣缸內的鍍膜、活塞的設計,其實更接近於斯巴魯的小排量水平對置發動機 CB18 。

只不過體積更小、結構更緊湊。

上比亞迪,中下斯巴魯CB18

散熱方面,這臺機器用上了比亞迪獨創的五連機油泵以及非常複雜的 10 路的油路循環,最終扛住了 8000 小時的負荷試驗、12000 刺的冷熱衝擊試驗以及超過 200 萬公里的驗證里程。

最後,愣是把 U7 的發動機總成高度壓到了只有 733 毫米,發動機本身的縱向高度僅有 402 毫米,比保時捷的方案還要薄。

也才成功的把這個發動機塞進了 U7 的機艙裏。

所以同樣的價格,要是有富哥粉絲想買 U7 的話我還是建議衝混動版的,相當於白送個水平對置發動機麼!(不是)

上頭這些,再加上它們對應的非常複雜的控制算法、以及帶 3 激光雷達的天神之眼智駕、135.5 度 or 52.4 度容量的高性能刀片電池、23 揚聲器的丹拿音響等等.

幾乎可以這麼說,仰望 U7 這臺車已經把新能源轎車可技術上,所有能配到的最強硬件都給配齊了。

就這玩意只賣個六十萬出頭,說實話真的不過分。

但就像我開頭說的,在 U7 超強的底層實力和大夥願意買單之間,還隔着設計和營銷,這兩個巨大的鴻溝。而這也是仰望從發佈以來到現在都不太有人願意買單最重要的原因:明明很厲害,但大夥感受不到。

就說設計吧,在昨天 U7 發佈以後網上流傳着這麼一張圖,同樣是定價在 70 萬上下的新車,蔚來 ET9 的內飾相比 U7 明顯更加成熟和幹練,而後者過多的線條拼接,其實並不太能賦予它太多的高級感。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外觀設計上,U7 本身的比例接近行政級轎車,卻偏偏用上了運動感很強的、U9 同款的頭燈。

再加前翼子板上這個似乎只有裝飾作用的結構,U7 的內外飾設計,都呈現出了一種行政和運動混雜的割裂感,很難讓人在說出 “ 臥槽這車好帥 ” 之後,再進一步的瞭解它。

說實話,真不如把 U8 寬厚的氣場直接繼承到轎車上。。。

@SugarDesign 仰望轎車概念設計

另一點就是營銷,雖說國產車型的高端化很難做,但最近這段時間確實湧現出了很多破圈級別的營銷案例。一是在全國各個賽道刷圈的小米 SU7 Ultra,二是尊界 S800 。

前者因爲拿下了諸多第一直接證明了自己確實強,後者雖然現在口碑比較有爭議,但也確實讓很多不瞭解車的人知道了途靈龍行底盤的名字,知道了白沙不揚的能力。

這都是一些很好理解、很好出圈的營銷方式。

反觀 U7 昨天的發佈會,深度的技術講了很多,實現的難度和原理也解釋的非常清楚,但在沒有汽車知識的觀衆眼裏,這些玩意就跟天書沒有太大區別。

“ 讓我看看這些具體有啥用。。。嗯??開着上樓梯?”

而作爲仰望家族裏最便宜的一臺車,我想 U7 身上大概率是有不想的走量任務的。怎麼讓這麼好的底子傳播出去,讓大夥認識到高端新能源汽車的天花板到底在哪,應該要成爲科研以外,比亞迪接下來最重要的任務之一了。

估計應該還是有挺多人跟我的想法類似,因爲比亞迪的 A 股股價今天已經跌了一天了。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