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未來圖靈
“Driverless!”Uber司機指着前方一輛飛馳而過的Waymo無人駕駛出租車說道,這在舊金山市幾乎無人不知。今年1月,未來圖靈編輯在美國舊金山觀察發現,Waymo無人駕駛出租車在街頭非常常見,當地人對此司空見慣,搭乘者更是比比皆是。
從特斯拉FSD(完全自動駕駛)在全球範圍加速佈局,Waymo於美國實現規模化運營,再到中國車企踊躍發起的“智駕平權”行動,自動駕駛技術早已不再侷限於實驗室的範疇,已然走進了現實的大街小巷。
汽車產業從“傳統燃油車”向“電動化”的轉型仍在持續推進,而“AI定義汽車”的浪潮卻已洶湧來襲。
值此之際,我們不禁要問,自動駕駛汽車究竟是什麼?
無人駕駛技術指的是車輛能夠以全自動模式持續執行部分乃至全部動態駕駛任務。其藉助多種車載傳感器(諸如攝像頭、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GPS、慣性傳感器等),識別車輛所處的周邊環境與狀態,依據獲取的環境信息(像道路信息、交通信息、車輛位置以及障礙物信息等)自主展開分析與判斷,進而自主操控車輛運行,最終達成無人駕駛。
美國汽車工業學會(SocietyofAutomotiveEngineers)把自動駕駛從0級(完全手動駕駛)到5級(完全自動駕駛)劃分爲6個等級。
圖片來源:Synopsys
3月27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祕書長李邵華在2025商用車產業發展會議上表示,智能網聯發展已從功能疊加向生態重構轉型。“目前,L2級輔助駕駛已大規模商業化,L3、L4級自動駕駛也在特定場景開始測試應用,預計2025年L4級技術將進入市場。”李邵華稱。
那麼,距離理想中的L5(完全自動駕駛)級還有多遠呢?
從源頭看,無人駕駛距離終局還有多遠?
2013年,百度正式踏入自動駕駛佈局的征程。彼時,谷歌已於2009年先行開啓自動駕駛測試,成爲行業的開拓者。儘管百度的起步稍晚於谷歌,但在國內自動駕駛領域,其堪稱率先行動的企業。百度之所以有底氣扛起國內自動駕駛研發的大旗,關鍵因素在於它掌握着自動駕駛的核心根基——地圖產品。
圖片來源:百度百科
百度地圖起初不過是百度旗下一個不太起眼的小產品,然而在李彥宏大力推動的戰略轉型下,迅速升級爲戰略級產品,不斷拓展業務版圖。根據艾媒諮詢發佈的《2013上半年中國手機地圖市場研究報告》,當年百度地圖的市場份額高達35.5%,穩穩佔據首位,大幅超過高德的26.7%以及谷歌地圖的24.9%。直至2021年,百度在高精地圖市場的份額依舊維持在32.7%,持續位列行業第一。
據悉,百度地圖,特別是百度高精地圖,在輔助駕駛、無人駕駛以及智慧交通等諸多領域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已經商業化的輔助駕駛,極爲依賴能夠幫助車輛精確識別道路信息的高精地圖。自主泊車技術的研究同樣以高精地圖爲基礎。在無人駕駛方面,百度高精地圖能夠讓車輛實現釐米級精度的自我定位,從而更出色地規劃行車路線,做出準確、適宜的駕駛決策。正因如此,百度藉助地圖方面的優勢切入自動駕駛研發領域,顯得水到渠成。當年,百度自動駕駛的高精度地圖、定位、感知、智能決策與控制這四大核心技術模塊,均來源於百度地圖。
自佈局自動駕駛以來,百度便在研發道路上持續深耕。2015年,百度設立自動駕駛事業部(L4事業部)。2016年,成功獲得加州自動駕駛路測許可,並在美國持續開展自動駕駛路測。2017年4月,正式將無人駕駛領域業務命名爲“Apollo(阿波羅)”計劃,其目標是“成爲無人駕駛行業的領軍者”。
2013年同一時間的海外,馬斯克在推特(現X平臺)上首次透露特斯拉正在涉足自動駕駛領域的探索。2016年初正式提出全自動駕駛(FSD)概念並啓動系統研發,目標實現無需人工干預的自動駕駛。
2016年初,特斯拉正式提出FSD(Full Self-Driving)的概念,標誌着其全自動駕駛FSD系統研發工作全面啓動。同年,特斯拉發佈第二個十年計劃時,馬斯克前瞻性地提出自動駕駛出租車和“共享出行”的構想。他設想打造自動駕駛出租車車隊,車主能夠將自己搭載FSD系統的車輛納入共享體系,構建起一個資源高效利用的交通新生態。
Waymo作爲谷歌母公司Alphabet旗下的自動駕駛公司,無疑是自動駕駛領域的領軍者。
Waymo的前身爲谷歌於2009年開啓的一項自動駕駛汽車計劃。2016年,Waymo從谷歌獨立出來,成爲Alphabet公司旗下的子公司。在發展歷程中,Waymo不斷取得里程碑式的成就。
據公開資料顯示,2017年11月,Waymo宣佈開始在駕駛座上不配置安全駕駛員的情況下測試自動駕駛汽車;2018年推出面向自動駕駛網約車的Waymo One應用,並在同年12月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正式推出小規模叫車服務Waymo One。Waymo採用激光雷達(“光學雷達”)等多種傳感器融合方案,通過激光測距來精確感知周圍環境,爲自動駕駛決策提供豐富的數據支持。
從源頭探究,不同企業切入無人駕駛的角度各有不同。
百度從自身強大的地圖業務出發,依託百度地圖在數據採集、處理以及道路信息精準度上的優勢構建起完整的自動駕駛技術體系。特斯拉則以電動汽車爲載體,先打造具備高性能和智能化基礎的車輛產品,再逐步加入自動駕駛技術。通過在量產車輛上不斷搭載和升級自動駕駛功能,利用車輛行駛過程中收集的大量實際道路數據,持續優化自動駕駛算法和系統性能。Waymo則憑藉谷歌在人工智能、傳感器技術等方面的深厚積累,以激光雷達技術爲核心,致力於打造高度可靠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3月27日蓋世汽車研究院發佈《DeepSeek對汽車行業應用影響分析報告》顯示,DeepSeek對汽車行業的賦能目前主要體現在以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爲代表的智能化領域。在智能駕駛領域,Deepseek對高階智能駕駛的開發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該報告認爲,當前汽車行業正在步入AI定義汽車,以DeepSeek爲代表的AI技術將從設計、製造、產品、營銷、服務等全方位賦能汽車產業變革,同時也面臨技術、產業和政策法規等挑戰。AI大模型將成爲車企新的角逐焦點。
“大模型的技術路徑泛化能力非常強。”Momenta CEO曹旭東表示,“之前在中國訓練了一個非常好的智駕大模型,當我們要拓展海外市場的時候,比如日本市場,即使有左右舵的差別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這是大模型底層的通用規律,在中國能做到100分,在世界差不多可以做到80分。”
各有所長,便各展所長。那麼,各家做到了什麼階段?
發展至今,各有各的成果
據界面新聞3月25日消息稱,Alphabet旗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Waymo表示,計劃明年在美國首都華盛頓推出完全自動駕駛叫車服務。Waymo今年1月開始將車輛部署到華盛頓特區,並將在未來幾周安排更多車輛。但由於華盛頓特區目前不允許完全自動駕駛,該公司表示,將與政策制定者密切合作,正式確立無人駕駛所需的法律框架。自動駕駛技術已經跨越實驗室階段,進入商業化落地的深水區。
截至2024年,Waymo的叫車服務在舊金山、洛杉磯和鳳凰城成功運營,完成了超過200萬次行程。其估值高達1750億美元,超過了Uber、特斯拉等無人駕駛汽車公司市值的總和。
2024年6月以來,Waymo先後在鳳凰城、舊金山和洛杉磯擴大運營區域,僅在鳳凰城就一次性擴張了約233平方公里(相當於半個武漢經開區)。據Waymo披露,公司自動駕駛系統每週駕駛里程超過100萬英里(約合160萬公里)。2025年,隨着Waymo計劃與Uber合作在奧斯汀和亞特蘭大啓動自動駕駛出租車的商業化運營,這一數據將持續攀升。Waymo還計劃於2026年初在邁阿密上線自動駕駛出租車商業服務。
資本助力也是Waymo快速發展的重要因素。2024年10月,Waymo完成56億美元C輪融資,由谷歌領投,估值超過450億美元。谷歌CEO Sundar Pichai在財報電話會議中特別強調,Waymo已成爲谷歌最重要的“Other Bets”(非核心業務)之一,2024年三季度營收同比增長30.6%,達3.88億美元。
然而,Waymo的發展並非一帆風順。其車輛曾捲入幾起備受關注的碰撞事故,包括在舊金山與騎自行車者相撞,在鳳凰城與被拖行的皮卡相撞。作爲回應,Waymo公佈了安全數據,在行駛的1480萬英里路程中,其自動駕駛技術"在避免造成人員受傷的碰撞事故方面,比舊金山和鳳凰城的人類駕駛員高出3.5倍,在避免警方記錄在案的碰撞事故方面高出2倍。同時,Waymo建立了數據中心公開安全信息,以增強公衆信任。
Waymo的全球佈局正在展開。除美國市場外,Waymo宣佈計劃於2025年初在日本東京開始測試無人駕駛出租車,已與當地出租車應用GO和運營商Nihon Kotsu達成合作。
國內的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同樣有着多年的深耕歷程。公開資料顯示,其旗下的蘿蔔快跑自2021年投入運營以來,已在全國11個城市開放載人測試,包括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武漢、成都、長沙、合肥、陽泉以及烏鎮。截至目前,蘿蔔快跑的累計訂單量已突破700萬大關。
2024年,蘿蔔快跑更是動作不斷。2024年5月,百度發佈了全球首個支持L4級自動駕駛的大模型Apollo ADFM(Autonomous Driving Foundation Model)。該模型基於大模型技術對自動駕駛系統進行了重構,官方宣稱其安全性超過人類駕駛員10倍以上,且能通過自標註功能大幅提升數據處理效率。蘿蔔快跑於2024年推出的第六代無人車已成功接入百度Apollo ADFM大模型,這也是全球範圍內首個支持L4級自動駕駛的大模型。
據中新汽車網報道,在複雜的中國路況下,蘿蔔快跑的實際出險率僅爲人類駕駛員的1/14。百度相關負責人此前公佈的數據表明,截至2025年1月,百度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在全國範圍內累計提供了超過900萬次的乘車服務。
根據蘿蔔快跑2024年第三季度財報,其自動駕駛訂單達98.8萬單,累計服務訂單超800萬單,在全國全無人駕駛單量中佔比高達70%。
不過,與其他打車平臺橫向對比後,蘿蔔快跑Robotaxi的規模短板便清晰顯現。同期,滴滴打車三季度核心平臺交易量飆升至41.18億單,中國日均出行單量達3460萬單,且EBITDA盈利17億元;滴答打車在2024年上半年搭乘次數也有6170萬;如祺出行2024年上半年訂單量爲4840萬單,即便毛利率爲-3.1%;曹操出行2023年全年訂單量更是達到4.48億筆。
相較之下,蘿蔔快跑體量極小,甚至不及如祺出行的16.5%。
據統計發展到現在,百度Apollo已經積累了超過4600項自動駕駛專利族。《百度人工智能專利白皮書2022》表明,連續四年,百度的自動駕駛專利申請量在全球範圍內均排名第一。百度自動駕駛已然從“技術驗證”階段逐步邁向“用戶體驗”階段。
3月28日,“@特斯拉客戶支持”官方微博在特斯拉公司副總裁陶琳的微博評論區回應,依據最新發布的《關於進一步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准入、召回及軟件在線升級管理的通知》要求,團隊正在完成3.0以及4.0硬件分別對應智能輔助駕駛軟件的審批工作,各方都在積極推進,一旦完成便會盡快推送。
此前,特斯拉在2月25日向中國地區購買了FSD的車主推送了“城市道路Autopilot自動輔助駕駛”功能。3月17日,特斯拉中國宣佈推出FSD智能輔助駕駛限時體驗活動,計劃從3月17日持續至4月16日,爲期一個月。
但僅一週後,3月24日便有博主稱特斯拉FSD試用“已經確認暫停推送”,恢復時間暫未可知,且強調此次暫停並非撤回。一天後,特斯拉調整了輔助駕駛產品名稱,去除英文全部採用中文表述。
技術分野下,技術的最終形態
2021年特斯拉與Waymo之間還爆發了一場引人矚目的口水戰。當時,Waymo的首席執行官John Krafik在接受德國《經理人》雜誌專訪時直言:“特斯拉還算不上Waymo的競爭對手,畢竟特斯拉所做的是輔助駕駛系統,並非無人駕駛系統。”Waymo方面堅信,輔助駕駛系統的性能與無人駕駛系統有着極大差距。
對此,特斯拉首席執行官馬斯克迅速發文回應:“令人震驚!特斯拉的AI硬件和軟件都比Waymo更出色。”
這場爭論的焦點,實際上是持續多年的自動駕駛路線之爭:漸進式與跨越式。特斯拉所代表的漸進式路線,倡導從L1、L2、L3階段的“人機共駕”狀態,逐步向L4級別的無人駕駛過渡;而Waymo所代表的跨越式路線,則直接將研發目標設定爲L4級別的無人駕駛。
馬斯克曾多次着重強調,特斯拉所有量產車均具備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硬件潛力,只需通過軟件更新就能逐步解鎖相關功能。憑藉這種策略,特斯拉積累了海量的真實道路數據。據特斯拉此前發佈的財報,截至2024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完全自動駕駛功能的累計行駛里程已超過16億英里。
當我們將目光從特斯拉與Waymo的紛爭中移開,投向國內的汽車市場,會發現造車新勢力與傳統車企在自動駕駛領域也有着各自不同的選擇與探索。
據業內人士分析,小米、華爲、小鵬、理想等造車新勢力,由於本身源自互聯網領域,軟件能力是其核心競爭力所在。而百度Apollo則另闢蹊徑,合作對象多爲如廣汽、東風等急於轉型的傳統車企,以及實力相對較弱的小車企。據現狀來看,這部分車企的市場份額正逐漸被造車新勢力所蠶食。
或許不久後的某天,人類司機將成爲"懷舊模式"的選項,而AI駕駛員則接管了99%的出行場景。到那時,我們或許會懷念那個方向盤握在自己手裏的時代——但更可能的是,我們早已習慣在車裏喝咖啡、開會、甚至睡覺,而把駕駛完全交給算法。
無論是科技巨頭、傳統車企,還是普通用戶,都已被捲入這場交通革命。而最終的贏家,或許不是技術最超前的那個,而是最能適應現實世界複雜性的玩家。
你,準備好上車了嗎?在你看來,誰能夠做出真正的無人駕駛?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