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新華財經
原標題:提升大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建、中、交、郵儲四大行獲財政部5000億元補充資本
新華財經北京3月30日電(記者餘蕊、吳叢司、董道勇)建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郵政儲蓄銀行30日發佈公告稱,財政部擬通過認購各行本次發行股票的方式進行戰略投資,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補充各行的核心一級資本。財政部擬認購金額分別爲1050億元、1650億元、1124.2006億元、1175.7994億元,合計5000億元。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擬發行特別國債5000億元,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業內專家認爲,此次建、中、交、郵儲四大行獲財政部5000億元補充資本,將有力提升大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建行、中行、交行、郵儲發佈公告 共獲得財政部5000億元戰略投資
建設銀行30日發佈公告稱,擬通過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引入財政部戰略投資,擬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人民幣1050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該行的核心一級資本。財政部所認購的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的A股股份,限售期爲自取得股權之日起五年。發行對象以現金方式認購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的A股股票;本次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的價格爲9.27元/股。
中國銀行30日發佈公告稱,財政部擬通過認購中國銀行本次發行的股票對該行進行戰略投資,該行本次發行的募集資金規模不超過1650億元(含本數)。在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本次募集資金將全部用於增加中國銀行核心一級資本。財政部擬以現金方式全額認購本次發行的股票。發行完成後,財政部的持股比例將不低於5%。本次發行股票的價格爲6.05元/股。
交通銀行30日發佈公告稱,本次發行的發行對象爲財政部、中國菸草及雙維投資,募集資金總額爲不超過1200億元(含本數),財政部、中國菸草及雙維投資擬以現金方式認購本次發行的全部A股股票。本次發行股票的價格爲8.71元/股,財政部擬認購金額爲1124.2006億元。本次發行完成後,財政部持股比例提升至34.80%,將成爲交通銀行控股股東。
郵儲銀行30日發佈公告稱,擬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發行對象爲財政部、中國移動集團及中國船舶集團。本次發行擬募集資金規模爲1300億元,扣除相關發行費用後將全部用於補充本行的核心一級資本。財政部擬認購金額爲1175.7994億元。財政部擬認購股份佔發行後該行總股本的15.54%,該行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不參與認購本次發行的股票,持股比例由62.78%被動稀釋至52.00%。
低息差等因素導致大行內源資本補充能力下降
爲更好服務實體經濟,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近年來我國商業銀行的淨息差持續下降。金融監管總局數據顯示,2024年第四季度我國大型商業銀行淨息差爲1.44%,再創新低,也低於商業銀行1.52%的平均水平。
存貸款利差收入,也就是息差收入仍然是商業銀行目前主要的收入來源。淨息差的下降,直接影響了大型商業銀行的盈利能力。
“目前大型商業銀行資產質量壓力上升,盈利能力受到一定衝擊,通過利潤留存進行內源資本補充的能力持續下降。”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說。
郵儲銀行研究員婁飛鵬表示,銀行補充資本主要包括內源、外源兩種方式。內源方式即利潤留存,外源方式包括髮行可轉債、二級資本債等。目前,銀行在加大信貸投放過程中,需要更多的資本金。隨着淨息差下行和銀行利潤增速下降,銀行通過內源利潤留存補充資本金的空間減小,更需要外源資本補充。
儘管在淨息差下行的週期裏,但2024年六大行依然保持了穩健經營。截至2024年末,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銀行六家大型商業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分別爲14.10%、11.42%、12.20%、14.48%、10.24%、9.56%,均較上年末有所提升。與同業對比,六大行的不良貸款率、撥備覆蓋率均處於上市銀行合理水平,撥備充足。
主要目的是增強四家大型商業銀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目前六大行資本充足、資產質量穩定、撥備充足。現在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更多是爲了提升未來大行支持實體經濟的能力。包括保持較高的資產增速,發展投貸聯動等高資本消耗業務以支持新興產業、應對淨息差下行壓力等。”國信證券銀行業首席分析師王劍說。
“資本補充是增強風險抵禦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提升銀行服務能力的重要方式。服務實體經濟不但需要資金,更需要資本。這將增強大型商業銀行發展穩健性和服務實體經濟能力,更好地發揮其在金融體系中的‘壓艙石’作用,促進金融安全穩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董希淼說。
此次補充核心一級資本的四家大型商業銀行,對於我國甚至全球金融系統穩定,都有重要影響。建行、中行、交行、郵儲是全國系統性重要銀行。中行、建行、交行還是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全球系統重要性銀行因爲有附加資本要求,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更高。”董希淼說。
王劍認爲,大行未來的風險加權資產增速或將持續超過資本內生速度,因此有必要提前補充資本。
“近幾年大行作爲銀行業資產投放主力軍,資產增速一直高於行業整體水平,在淨息差持續收窄的背景下,大行盈利能力下降、資本內生補充速度減緩,制約了長期資產的增速。”王劍說,爲大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不僅能夠提升大行的穩健經營能力,而且可以發揮資本的槓桿作用,增強大行信貸投放能力,進一步加大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力度。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表示,資本補充將直接增強大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潛能,若按照8倍乘數效應進行計算,5000億元注資約可撬動4萬億元信貸增量。
董希淼預計,5000億元特別國債補充資本,能夠提高建行、中行、交行、郵儲四大行資本充足率各0.5個百分點以上。
提升和放大積極財政政策作用 實現財政、金融政策有機協調
1998年,財政部發行2700億元特別國債向工、農、中、建四大行注資。但這次以特別國債方式補充資本,和1998年的背景不同。
“1998年,四家大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比較低,遠遠低於巴塞爾協議要求;而且當時大行的資產質量比較差,不良貸款率較高。所以當時補充資本最主要是爲了防範化解風險,推動國有商業銀行的市場化改革。”董希淼說。
婁飛鵬認爲,與1998年以化險爲目的發行特別國債補充銀行資本金不同,這次發行特別國債補充國有大行資本金,主要是爲了提高大行的資本充足率,更好發揮其“領頭羊”作用,增強其對實體經濟的信貸投放能力。
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財政研究室主任何代欣表示,財政部以特別國債的方式支持大行補充資本,是以成本更低的方式補充大行資本,能提升和放大積極財政政策的作用,是積極財政政策和財政、金融政策有機協調的重要表現。
“我國積極的財政政策已經連續實施了近30年。財政與金融政策的協調,在歷史上有過非常出色的表現,也積累了很多有益的做法。以特別國債的形式幫助大行補充資本金,不僅增強了財政、金融政策協調的方式,而且從中微觀層面,給予了整個經濟體更強的流動性和融資的便利性。應當講,這是以全國一盤棋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的財政、金融舉措。”何代欣說。
2024年9月以來,金融監管總局和財政部多次表示,將發行特別國債支持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鞏固各行穩健經營發展能力。具體將按照“統籌推進、分期分批、一行一策”的思路有序實施。
業內專家表示,相對於實體經濟的需要,5000億元規模還有提升的空間,後續仍可視情況繼續採用發行特別國債的方式補充大行資本金。
責任編輯:何俊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沒有相關數據
如果下載按鈕點擊無跳轉,請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 “在瀏覽器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