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尚義:我應該晚點退休

半導體行業觀察
03-30

臺積電在先進製程獨霸全球,昔日半導體霸主英特爾卻面臨營運艱困挑戰。臺積電前研發大將蔣尚義有感而發,他在臺積電掌技術研發時,努力的目標就是打敗英特爾,很遺憾退休前沒有達成,“我退休後,臺積電同事幫我做到了!”他感到高興、與有榮焉,也透露臺積電與英特爾勝敗的關鍵。

蔣尚義說,2006年他首度從臺積電退休,2009年再度被創辦人張忠謀找回去,進行研發先進封裝包括CoWos、Transistor Leadership兩專案,前者在他退休前開發出來,後者的技術在他退休後,臺積電才迎頭趕上並超越英特爾。

遺憾退休前沒達成“應該晚一點退休”

他指出,英特爾一直是半導體業技術領先者,“在我職業生涯中,曾非常努力想打敗英特爾的霸主地位,很遺憾退休前沒有達成”,“退休以後,我的同事幫我做到了!”他開玩笑說:“當初應該晚一點退休。”

蔣尚義分析,英特爾以前主要追求技術領先,不能斷供;臺積電則是一直尋求怎麼省錢,因此當英特爾技術不再領先,也無法與臺積電在價格上競爭,發現現在什麼都不是。他形容,英特爾以前是“King”,現在卻是“Nobody”,英特爾當前要務是追求技術領先,這比較有機會達成。

蔣尚義建議,英特爾應該朝合併一家無法在先進製程勝出,但在成熟製程量很大的公司,全球現有二家可考慮。若能完成這樣的合併,達到技術互補,提升競爭力。他並斷言,這將會是“絕配”。雖然他沒有點出具體的名字,但聯華電子和 GlobalFoundries 是兩家大批量生產成熟芯片的公司。

蔣尚義2013年從臺積電二度退休,當時臺積電主流技術是28nm製程,約2019年英特爾在7nm技術延遲,臺積電勝出,之後3、5nm製程一路領先。

美國生產製造成本高,相較臺灣,競爭力較低,尤其英特爾是整合元件製造廠(IDM),自家研發設計產品、自家晶圓廠生產,與臺積電專業晶圓代工相較,難獲客戶信任,以致晶圓代工事業呈現虧損。蔣尚義點出最關鍵問題,英特爾過去長期是PC中央處理器(CPU)的龍頭,CPU可賣高價,內部晶圓製造的任務,“最要緊就是不能斷貨”,CPU部門可多付高價格,英特爾在代工價格可說毫無競爭力。

英特爾還有一項“copy exactly”(完美複製)模式,就是當一項技術從研發轉到生產之後,不可改任何製程與使用的設備,深怕有風險。蔣尚義說,臺積電則會與設備供應商努力,提高設備生產效能,持續增加設備產出晶圓片數、提高良率與降低成本,讓客戶獲得更好的性價比產品。

而英特爾的CPU過去採自家最先進的製程量產,等兩、三年後,下一代製程出來,就將既有製程的生產線關掉,不再量產了;臺積電則不一樣,新制程在前兩年是爬坡階段,產量不大、良率待提升、也不是很賺錢,等兩年後,良率提高、大量爲客戶產出,就是最賺錢的新一代製程。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