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論壇,車圈大佬集體出席!除了價格戰和智能化,雷軍、王傳福、李想還説了啥?

華爾街見聞
03-30

雷軍百人會年會首秀,李斌談盈利,何小鵬、李想講未來。

2025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於3月28日-30日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本屆論壇以"夯實電動化、推進智能化、實現高質量發展"爲主題。

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蔚來董事長李斌等一衆車圈大佬齊聚一堂,共話汽車產業未來。

雷軍強調"技術爲本"、"人車家全生態"戰略;王傳福宣稱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先全球3-5年;李想分享了理想汽車操作系統開源的創新舉措;何小鵬則佈局飛行汽車,預計2026年實現量產交付。

雷軍:小米汽車來得正是時候

作爲首次參加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的新面孔,雷軍成爲備受關注的焦點。長安汽車副總裁鄧承浩調侃道:"我們上一次熱搜就像過年一樣,但雷軍基本天天過年,有時候一天過幾次年"。

"技術爲本,深耕底層技術,長期持續投入。"雷軍在發言中表示,5年前小米決心5年投入1000億元,財報顯示實際投入達1050億元,預計2025年研發投入將超過300億元,"只有海量投入才能真正把技術做好,把產品做好"。

針對外界對小米造車時機的質疑,雷軍回應道:"這是一個新能源汽車的時代,也是國產品牌全面崛起的時代。所有人都說小米造車晚了,今天看來可能是剛剛好。正是整個行業的共同努力,等小米造車的時候,技術、用戶消費習慣、產業供應鏈都已經非常成熟,所以可能小米汽車來的正是時候。"

上個月,小米發佈SU7頂配車型Ultra,開售兩小時大定過1萬輛。雷軍表示,去年50萬以上豪華轎車全年銷售12.1萬輛,"可以說打開了超豪華市場的大門"。同時,他感謝了用戶的信任,"小米SU7首銷期有60%的'天使單',即這些用戶沒有看到實車、沒有試駕就直接下訂了"。

關於未來戰略,雷軍表示小米的戰略是"人車家全生態",希望同行們共享資源、統一標準,已經與幾家夥伴達成共識,正在共享生態,"很快小米的生態件就可以出現在同行的車上"。

王傳福:中國新能源汽車領先全球3-5年,用戶接受和認可智能駕駛的過程將不可逆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在論壇上給出了行業重磅判斷:"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產品和產業鏈均領先全球三年到五年。"他認爲,汽車產業正經歷從電動化到智能化的轉變,"如果上半場的電動化是改善性的,那麼下半場的智能化是顛覆性的。"

王傳福表示,智能化變革速度非常快,可能在2至3年內完成。他以智能手機行業演進類比稱,"我國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轉換也就兩年時間"。他相信用戶接受和認可智能駕駛的過程將不可逆,"開過智駕車,再也不願開非智駕車"。

在全球化戰略方面,王傳福介紹,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已經在全球十多個國家和市場進入全品牌前十,同時加快打造具有本地化特色的新能源汽車產品。"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在2024年再創新高,受到全球消費者歡迎。"

王傳福強調,比亞迪要把握時代機遇,完成從"走出去"到"走上去"的質變,"把建設新能源汽車強國的責任擺在肩上,把消費者的利益放在心上。"中國企業要堅持開放創新,以更高層次的綠色技術和產品,推動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在優勢互補和開放合作中出海。

李想:汽車操作系統是下一個階段的核心攻堅目標

理想汽車董事長兼CEO李想在論壇上重點分享了公司在汽車操作系統領域的創新。李想表示,汽車操作系統將成爲智能電動汽車公司下一個階段的核心攻堅目標,"高效率、強性能的汽車操作系統,將有效解決算力需求和供給之間的核心矛盾。"

李想透露,理想汽車開源的汽車操作系統——理想星環OS將在4月上線開源社區,"理想星環OS預計可以讓供應商和主機廠每年節省千萬元甚至上億元的操作系統授權費用。"

據李想介紹,在使用相同的芯片和計算單元的前提下,理想自研的星環操作系統,在多個指標上可以實現對行業領先的AutoSar操作系統的超越。"比如,我們的適配更加靈活,一顆芯片適配週期大概需要4周的時間,比過去使用AutoSar節省約5個月的時間;此外,對於芯片的適配範圍更廣,國產的芯片像地平線、芯馳,國外大廠的芯片英飛凌英偉達等,都能提供很好支持。"

李想表示,通過操作系統的創新和最新算力的配合,以及去掉大量重複的傳感器和計算需求,公司已經能夠看到降本增效的成果,"以2024年爲例,大概一年節省了幾十億成本"。

在談到企業核心競爭力時,李想指出,過去十年的行業變化證明,能夠存活的新勢力都具備不一樣的能力,而理想汽車的優勢在於"理想比所有的傳統汽車廠商更懂得如何去做大型軟件,又比所有的互聯網公司更懂得怎麼去造一輛車"。

何小鵬:飛行汽車市場前景廣闊,2026年量產交付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論壇上分享了對飛行汽車市場的預測和公司在這一領域的佈局。何小鵬表示,在未來10年-20年的時間,全球飛行汽車銷售量將是今天汽車規模的3%-5%,從銷售收入來看,飛行汽車有望達到汽車20%的商業規模,"全球汽車一年市場大致爲10萬億美金,那麼飛行汽車可能將會有2萬億美金的市場"。

何小鵬透露,在過去十年裏,小鵬生態企業小鵬匯天在飛行汽車融資上累計投入超過100億元,做飛行汽車的研發人員有1400人。2025年會投入30億元在飛行領域裏,"在飛行汽車領域裏,小鵬匯天和小鵬汽車一起進行研發"。

在技術研發方面,何小鵬介紹,小鵬正在進行的核心全棧研發,包括飛行汽車的三電、複合材料等。"每一臺飛行汽車裏用了300公斤的碳纖維。碳纖維複合材料需求會隨着飛行汽車的規模而擴大,如果在2026年實現量產,小鵬屆時有望成爲全球使用碳纖維最大的汽車工廠。"

何小鵬還表示,小鵬正在推動飛行培訓,"我們歡迎大家來試一下考飛機駕照。"他透露,在2025年年底,小鵬匯天期望有200家以上的飛行營地,在2026年希望有500家以上。當前,小鵬汽車已經在廣州市開始了工廠建設,預計年產能可達1萬臺,這將是全球首個流水線規模量產的飛行汽車工廠。

李斌:蔚來創業以來研發投入600億

李斌在演講中主要介紹了蔚來的新車ET9以及他對公司在未來發展上的看法。

李斌在介紹蔚來ET9時說,這款車是蔚來研發時間最長、原創程度最高的量產車,擁有17項首創技術和525項專利,體現了蔚來在智能化、電動化和機械性能方面的創新。

李斌還介紹了蔚來在冗餘安全方面的投入,ET9的整車安全成本超過3萬人民幣。

在研發上,蔚來汽車2024年的研發投入是130億人民幣,2023年是134億人民幣,公司創立以來已經投入近600億元做研發。

蔚來今年計劃發佈9款新車,繼續在研發方面進行高強度投入。李斌還談到蔚來在充換電網絡建設上的努力,當前已經在全國建成了3206座換電站和25000多根充電樁,覆蓋了九縱九橫十四大城市羣。

李斌呼籲產業聯手,共同推動中國汽車產業再上新臺階,蔚來將全面提升管理能力和運營質量,爭取早日實現盈利。

行業共識:告別價格戰,推動高質量發展

在持續多年的價格戰背景下,本屆論壇上多位嘉賓呼籲行業追求高質量發展。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祕書長師建華表示:"我認爲首先不要打'價格戰',還是要踏踏實實地提升技術水平,同時做好品質,來提高產品的競爭力。我們要加大研發投入,通過技術創新來打造品牌。如果大家都這麼做了,可能'價格戰'也就停下來了。"

關於行業未來格局,長安汽車副總裁、深藍汽車CEO鄧承浩直言,並不認同"未來可能只有3~5個品牌"的觀點。"汽車市場在重塑過程中,肯定會有很多品牌會消失掉,最後可能會有不超過20個品牌(留下來)。"他認爲,中國市場地域遼闊、文化豐富,能夠容納更多差異化品牌生存。

寶馬集團大中華區總裁兼首席執行官高翔針對行業高質量發展提出了三個建議:"一是AI+。人工智能+的發展應當平衡創新與責任,安全是不折不扣的底線,大家需要堅守;二是關於國際政策和標準的協調;第三是健康增長與技術開放。高質量發展是汽車產業鏈中盈利和可持續增長最重要的特徵,而行業盈利能力的下降將會惡化市場秩序。"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表示,我國電動汽車發展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建議汽車企業戒驕戒躁,從多個方面夯實和鞏固基礎。他提出四點建議:堅定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國家戰略,繼續強化頂層規劃指引;加速固態電池的研發和產業化進程;完善充電設施、金融保險等服務體系;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和清潔能源的對接。

智能化加速

本屆論壇上,與會專家普遍認爲2025年將是智能化技術爆發的關鍵節點。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中國科學院院士歐陽明高表示,2025年是整車智能化技術爆發元年,並將持續5年。"DeepSeek引發大模型熱潮。2025年,高階智能輔助駕駛技術厚積薄發,開啓智駕普及時代。到2030年,預計基於先進的端到端大模型的L4級全自動駕駛乘用車在中高級乘用車實現規模商業化。"

地平線創始人兼CEO餘凱認爲,自動駕駛一旦到了L3級別,在部分場景裏可以實現完全自動駕駛;到了L4級別,會催生很多拓展應用內容的消費。他預計,未來三年之內,可以實現100%的"脫手開"。

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單記章預測,到2025年年底乘用車NOA滲透率將達到20%,到2030年國內L2級以上智能汽車市場滲透率將超過90%,NOA標配搭載量將突破2400萬輛。

歐陽明高同時提醒,多模態大模型作爲端到端算法的基座模型可以賦能高階自動駕駛技術,但還要解決大模型的安全可靠性問題。"L3級自動駕駛需要儘快解決相關法律法規問題,L4級自動駕駛需要積累經驗循序漸進,暫時不宜提全民自動駕駛。"

吉利汽車集團CEO淦家閱也強調:"智駕的體驗或許有不同,但是我們必須要做到安全平權。因爲安全是技術發展的底線,沒有安全託底的汽車智能化,只能是根基不穩的空中樓閣。"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