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唐納德·特朗重返白宮開啓第二個美國總統任期伊始,華爾街交易員們的策略一致且明確,那就是全面聚焦於所謂的“特朗普交易”:全力押注與“美國優先”政策相關的資產標的——即受益於“美國例外論”的從特斯拉股票、比特幣等加密貨幣,再到標普500指數與美元這兩大最核心美國資產。
然而事實證明,在對外加徵關稅、驅逐移民等政策急劇轉向激進基調,導致通脹、消費者信心等經濟數據全面惡化的背景下,且特朗普政府內閣拒絕對陷入跌勢的美國股市施以援手,這種集中押注美國資產的策略,已成爲“特朗普2.0時代”迄今最失敗的選擇。
隨着執着於“特朗普交易”的投資策略遭遇重創,華爾街交易員以及全球投資者們愈發確信僅僅押注以“美國例外論”爲核心邏輯的美國資產投資策略將全面潰敗。
這對該策略的追隨勢力們(包括試圖擇時的投資者與集中持倉者)無疑是噩耗——華爾街剛剛經歷了又一個慘烈交易周。隨着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升級,風險資產多頭們週五遭遇多重利空打擊:美國消費者信心驟降、美聯儲最青睞的通脹衡量指標明顯抬頭(恰逢“4月2日對等關稅解放日”前夕),以及美國消費者們長期通脹預期處於1993年2月以來最高。
最終美股在週五堪稱經歷“黑色星期五”——納斯達克100指數暴跌2.6%,今年以來跌近10%,美股三大指數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曾帶領美股踏入長期牛市的”英偉達(NVDA.US)周跌幅高達6.82%,信貸風險指標紛紛攀升。避險資產週五則集體狂歡,美國國債跳漲,黃金再創歷史新高。
“特朗普交易”潰敗的底層邏輯——“美國例外論”出現裂痕
美國例外論,通常指的是無論全球經濟如何演變,美國經濟數據與美國股市、美債市場都將表現出遠遠超越其他國家的韌性和穩定性,進而不斷吸引來自全球各地的增量資金湧入美元以及美國股債市場。換句話說,“美國例外論”意味着:即使全球經濟動盪,資金往往選擇美國資產作爲“安全避風港”(safe haven),或者是長期配置的優先選擇。因而美國經濟、股市與債券市場可以持續獲得國際資金的增量注入。
然而,特朗普政府近期重磅發起或擬推行的一系列對外加徵關稅政策,尤其是其針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等主要貿易伙伴的實際關稅舉措,以及美國對所有進口的鋼鐵和鋁徵收25%關稅的舉措,更是嚇壞美國股票市場,令越來越多投資者擔憂美國經濟陷入“滯脹”甚至“深度衰退”風險,這也是近期美股持續暴跌的核心邏輯。
重返美國總統寶座的特朗普發佈的一連串對外加徵關稅政策重挫美國企業與消費者信心指數,並且大幅推高消費者通脹預期與經濟滯脹、衰退預期,進而使得全球機構與個人投資者們對於美國市場的投資情緒愈發謹慎,自從2月特朗普領導的新一屆美國政府全面聚焦於對外加徵關稅政策以來,越來越大規模的全球資金逃離美股市場。
市場曾熱切期待所謂的“特朗普看跌期權”大幅提振今年以來表現疲軟的美國股票市場,但是特朗普與美國財長貝森特近日並未透露出對於美國股市的任何支持與安撫立場,反而強調隨着美國經濟將擺脫對政府支出的依賴,美國經濟可能將不可避免地經歷一段“排毒”期。
特朗普本人則表示美國經濟將有一個“過渡期”,關稅將不可避免帶來的“擾動”,強調關稅是爲了讓美國再次富強以及“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特朗普屢次淡化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因素,並且預計美國不會陷入衰退。“你不能一直盯着股市,股市會上漲,也會下跌。但是你知道嗎,我們必須重建我們的國家。”
作爲回應,投資者們開始撤出美國風險資產,並大舉拋售了自2022年10月開始的這一輪美股長期牛市中表現最好的科技巨頭股票,以兌現利潤,實現獲利了結。同時,特朗普政府帶來的巨大不確定性,尤其是對於宏觀經濟層面施加的巨大壓力,令投資者們持續觀望,而不是像往常那樣選擇“逢低買入”。
與此同時,中國、歐洲股市等“非美國股市”,以及黃金、美債等頗具避險屬性的資產類別,愈發受到華爾街對沖基金以及傳統投資機構們青睞。納斯達克100指數今年以來跌近10%,標普500指數則跌超5%,相比之下,涵蓋阿里巴巴、騰訊以及小米在內的恒生科技指數今年以來大漲超20%,其中2月單月漲幅高達18%。
在德國無比強勁的國防與基建財政刺激之下,涵蓋廣泛標的的歐洲基準股指——斯托克600指數,正邁向十年來相對於標普500指數最強勁的第一季度表現。美國銀行援引 EPFR 全球數據稱,美國股票基金遭遇今年以來最大單週資金流出,而資金則繼續湧入歐洲股市。
但值得注意的是,長期以來具備避險屬性的美元,完全未跟上這一輪避險資產價值飆升的浪潮,今年表現遠不及另一避險貨幣——日元。其背後的核心邏輯在於特朗普政府不斷升級的關稅措施和旨在逆轉全球化的舉措,正在動搖人們對美國經濟以及美元的信心,但美債則因一度接近5%的強勁收益率而吸引避險資金。
“特朗普交易”遭遇重創,“多元化配置”重返投資視野
美股以及美元持續走弱,無疑對執着於宏觀主題或前沿科技押注(比如“美國例外論”主題或七大科技巨頭時代)的投資者們構成新一輪衝擊,鮮有人能全身而退,而長期倡導分散投資以及“多元化配置”全球資產的投資機構們則成爲今年以來金融市場的大贏家。
多元化策略重獲青睞——通脹捲土重來與貿易戰擔憂令美國風險資產受挫
“我們面臨持續性的高通脹壓力、地緣政治風險,以及每日攀升的衰退概率。”來自VanEck的多資產解決方案主管David Schassler表示,“對資產配置者們而言,最糟糕的莫過於在投資組合中設置非此即彼的單一賭注。分散配置資產絕對必要。”
包含系統性的交易、大宗商品等抗通脹實物資產以及廉價價值股、中國與歐洲等表現優異的“非美股市”類型多元化配置組合正重新領跑全球市場。這組市場贏家雖構成各異,但可稱爲真正的“特朗普2.0時代交易”:即政策不確定時代的動態對沖策略。
增長放緩與頑固通脹的跡象,使此前可靠的以“美國例外論”爲核心的“特朗普交易”淪爲徹底輸家。週五數據顯示消費者通脹預期躍升至32年最高點,同時關鍵價格指標走強而消費支出弱於預期。經濟學家們正在下調美國GDP增速預測並上調通脹預期。
經濟學家們下調美國經濟增長預期——關稅和政策不確定性導致家庭支出和投資走弱
在萬衆矚目的“4月2日解放日”,特朗普政府降宣佈對進口汽車徵收25%關稅,並承諾4月2日推出一系列面向全球的“對等關稅”。
標普500指數本週下跌1.5%,一季度累計跌幅超過5%;帶領美股自2023年以來踏入長期牛市的“美股七巨頭”正在遭遇至少十年來最差首季表現。與此同時,2025年迄今,也就是“特朗普2.0”時代迄今,成爲“多元化資產配置”策略多年來表現最佳時期——標普多資產風險平價指數相對標普500的超額收益達7個百分點,創2018年以來最大差距。
在劇烈波動市中尋求超額收益的交易員,只要避免集中化的持倉(尤其是被美股七巨頭主導的標普500與納斯達克100),轉向配置多元化資產以及國際股票,大多取得積極回報率。
來自Bloomberg Intelligence的分析師David Cohne彙編的統計數據顯示,重倉“七巨頭”(持倉超40%)的主動管理型大盤成長股基金年內平均下跌8%,法巴銀行彙編的跨資產量化多因子策略則上漲3.5%。
“若不確定性持續主導市場,分散配置將迎來牛市,”來自Simplify Asset Management的資產配置策略師Paisley Nardini表示。“2025年的市場焦點已轉向多元化配置,此前不被市場重視的一些領域正獲回報。”
全球資金或將愈發青睞中國等“非美股市”+避險資產
縱觀全球對沖基金今年迄今投資收益,2025年以來跑贏同行平均水平或基準股指的祕訣或法寶似乎有且只有一個準則:配置中國科技股。
“最近從美國市場轉向中國市場的投資可能預示着外國投資組合中中國資產比例的復甦,”來自The Global CIO Office的首席執行官Gary Dugan近日表示。“尤其是香港股市的科技巨頭們和美國科技巨頭們之間的龐大估值差距仍然在爲中國科技股帶來巨大的上漲潛力。”
隨着美國總統特朗普發起的全球廣泛貿易戰引發人們對美國經濟“滯脹”乃至陷入深度衰退的擔憂情緒,華爾街交易員以及更廣泛的全球投資者對於“逢低買入”美股愈發猶豫,並且找到了一個估值具備優勢、基本面強勁且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實力與美國不相上下的新投資方向:中國股市。
長期以來,投資界幾乎一致認爲,美國的科技巨頭們仍然是全球質量最高的公司,它們擁有市場主導地位、驚人的盈利能力和充足的現金儲備。但是現在的問題在於,這些優勢是否早已被反映在當前的股價曲線中?且當前估值相比於2022年歷史性的暴跌時期高得多,特別是當美國經濟增速放緩、企業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巨大投資可能無法達到預期效果,以及估值更具優勢且盈利潛力強勁的中國科技巨頭們今年以來強勢崛起的情況下,這種優勢是否正面臨威脅。
對於中國股市——即港股與A股市場而言,DeepSeek重磅推出的具備劃時代意義的“超低成本AI大模型”帶動大模型開始深度滲透至中國各行各業,以及阿里巴巴強勁業績與阿里所展現出頗具雄心壯志的“人工智能超級藍圖”,已經成爲全球投資者重新評估中國資產的前所未見“牛市催化劑”,而這些投資者本來已經對美國科技股愈發高企的估值感到擔憂。
金融市場本以爲在“4月2日特朗普政府宣佈對等關稅”之前,華爾街等外資力量可能因關稅重壓而宣佈下調中國股市等“非美國股市”的前景展望或者目標點位,但是華爾街金融巨頭高盛與摩根士丹利默契唱多中國股市。長期以來對於中國股市偏向謹慎的摩根士丹利(以下簡稱“大摩”)今年第二次上調中國股市的指數目標點位,該機構進一步看漲中國股市的核心邏輯在於DeepSeek引爆的中國AI熱潮之下企業盈利增長預期持續改善以及對經濟增長和貨幣政策前景更加樂觀。
高盛股票策略團隊在最新發布的名爲《中國已經迴歸(Global marketing feedback: China is back)》的報告中指出,海外投資者們對中國股票市場的投資興趣和參與程度目前已經上漲到近四年最高點,中國股市本輪漲勢將比去年9月的漲勢更加持久。
根據高盛的上漲預期,MSCI中國指數與滬深300指數在今年仍有上行空間,高盛分析團隊已經將MSCI中國指數以及滬深300指數目標點位分別上調至85點及4700點。MSCI中國指數已經步入所謂的“技術性牛市”,該基準指數涵蓋阿里巴巴、騰訊、貴州茅臺以及長江電力等中國核心資產,當前徘徊於75點附近。
避險資產同樣表現亮眼,黃金現貨與期貨價格在年內可謂屢創歷史新高,季度漲幅有望達17%(屆時將創1986年以來最佳)。過去兩個月全球主要黃金ETF資產吸金超120億美元,創下2020年同期以來最大規模。
黃金ETF兩個月吸金120億美元——金價創新高之際ETF資金湧入
統計數據顯示,VanEck實物資產ETF(RAAX.US)年內大幅跑贏標普500指數,部分歸功於Schassler三年前主導將黃金配置調至上限水平,甚至他預測未來18-24個月黃金價格有望觸及5000美元。
有着“華爾街最準策略師”稱號的美國銀行策略師Hartnett,屢次提及“多元配置”策略,這位自疫情時代以來曾多次精準預判美股見頂時間線的策略師自今年以來屢次呼籲投資者們配置國際市場股票市場以及做多黃金,事實證明他主導的“BIG策略”——即在2025年長期持有美債、除美國以外的國際股票和黃金(Bonds,International,Gold),確實能爲投資者們在今年帶來遠強於“特朗普交易”的整體投資回報率。
華爾街機構正快速轉向防禦,傾向於拿出一部分倉位配置長期忽視的黃金、價值股以及非美國的國際股票。滙豐多資產策略主管Max Kettner因美國數據惡化及激進的關稅政策,本週將美股、投資級債券與垃圾債評級下調至“低配”,並進一步增持黃金以應對類滯脹風險。
不過,該機構認爲斷言“美國例外主義”徹底終結爲時過早。“我們戰術上更趨謹慎,正減持美股及美國風險資產,”Kettner表示。“但從長期結構性角度看,宣稱美國例外主義徹底終結的觀點過於誇大。"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