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魯多今年1月正式宣佈“辭職”剛過去一週,馬克·卡尼亮相美國深夜政治脫口秀《每日秀》,接受知名喜劇演員兼評論員斯圖爾特的專訪。素以冷靜嚴謹形象示人的卡尼,卻在節目中貢獻了諸多令人捧腹的精彩瞬間。
當斯圖爾特提及特朗普威脅要吞併加拿大時,卡尼略顯侷促,但很快妙語回應:“我們(加拿大)覺得你們(美國)很有吸引力,但還沒打算搬去同居。”稍作停頓後他又笑言:“這不是你們的問題,而是我們的問題。”一番自嘲,引發全場喝彩。
接下來的對話中,斯圖爾特和卡尼陷入短暫尷尬。斯圖爾特拋出觀點:“如果一個人被不受歡迎的前任牽連,那麼他很難成爲黨首。”卡尼即刻打斷:“除非這位候選人不是政府成員。”
斯圖爾特追問:“你這個鬼鬼祟祟的傢伙,你是要以局外人的身份參選?”卡尼直視對方笑道:“我確實是局外人。”
不過,對於政治野心,卡尼一如既往,既不承認,也不否認。
不到兩個月後,當地時間3月9日晚,渥太華自由黨大會的會議廳內人聲鼎沸,等待加拿大執政黨自由黨新黨首選舉投票結果的公佈。當卡尼以85.9%的壓倒性得票率勝出時,現場一片歡呼。卡尼緩緩起身親吻妻子,與周圍的自由黨成員擁抱握手。
取代特魯多成爲新黨首後,按照加拿大政治傳統,卡尼即將出任加拿大總理,組建新內閣。
3月14日,卡尼就任總理。不到10天后,卡尼宣佈解散議會,提前舉行第45屆聯邦衆議院選舉。根據日程安排,選舉活動將持續36天,投票日爲4月28日。
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里賈納大學歷史系教授雷蒙德·布萊克向《中國新聞週刊》分析指出,國家危局下,卡尼的“局外人”身份恰恰成爲破局關鍵。
擺在卡尼面前的,是加拿大迄今遇到的最嚴峻的雙重挑戰:應對與美國不斷升級的貿易戰,改善國內經濟民生問題。但在此之前,卡尼的首要任務是在政治旋渦中站穩腳跟,在選舉中帶領自由黨守住執政地位。
“目標並非財政部”
過去幾年,加拿大政壇和金融界常把卡尼和前財政部長弗裏蘭相提並論。每當政府遇到困難時,卡尼這位加拿大央行前行長就會成爲人們關注的焦點。在新冠疫情最嚴重的時候,特魯多曾邀請卡尼出任政府非正式顧問。
特魯多曾公開表示,希望卡尼“助力加拿大走出經濟衰退”。他在一次採訪中透露,自己多年來一直與卡尼探討加入政壇的可行性,並至少三次發出過正式邀請。
直到2024年7月,特魯多在一個週末緊急會見了卡尼,再次力邀其加入自由黨政府。
彼時,特魯多正經歷執政生涯的“至暗時刻”:就在這次緊急會面的一個月前,他在多倫多選區遭遇敗選,導致自由黨長達30年的大本營失守;隨後,曾經的執政盟友、加拿大聯邦衆議院第三大反對黨新民主黨領導人賈格米特·辛格多次公開抨擊特魯多,指責其“不配再獲得一次執政機會”;與此同時,自由黨內部出現前所未有的“離職潮”,特魯多與財政部長弗裏蘭的分歧也日趨公開化。
有報道稱,特魯多認爲弗裏蘭在闡釋政府財政政策方面成效不足,並暗中籌劃讓卡尼取代弗裏蘭。弗裏蘭於2013年加入自由黨,後在特魯多政府先後擔任國際貿易部長、外交部長和財政部長,被視爲自由黨的“二號人物”以及特魯多最有可能的繼任者。
特魯多並非首位想邀請卡尼出任財政部長的加拿大總理。早在2012年,時任總理斯蒂芬·哈珀也曾向卡尼拋出橄欖枝。不過,卡尼隱晦地拒絕了保守黨的邀請。
2024年12月,弗裏蘭在長達一小時的Zoom會議上與特魯多進行了深入交談。特魯多明確告訴弗裏蘭,他計劃讓卡尼接管財政部,讓弗裏蘭轉任其他權力更小的內閣職位。此前,特魯多和卡尼間的不和傳聞已經持續至少一年。
弗裏蘭最終選擇辭職,並公開發表了一封措辭嚴厲的辭職信:“經慎重考慮,我認爲唯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辭去內閣職務。”她還特別警告特魯多,政府應該警惕“美國優先”的民族經濟主義,以及“充分理解當前情況的嚴峻性,並做好準備”。
一位接近卡尼的自由黨內部人士向媒體透露,卡尼並不希望以這樣的方式加入自由黨政府。另一位消息人士則透露,卡尼曾向總理辦公室提出了一個關鍵問題:弗裏蘭是否同意他接管財政部?
據雷蒙德·布萊克觀察,弗裏蘭和卡尼之間雖稱不上有緊密的友誼,但他們在數十年內活躍於同一個圈子,且在諸多議題上持相近立場。弗裏蘭曾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與馬克相識多年,我們都來自艾伯塔省北部,都曾在哈佛大學和牛津大學就讀,他還是我兒子的教父。”
卡尼還和弗裏蘭的丈夫、《紐約時報》記者格雷厄姆·鮑利是老相識,兩人在牛津大學期間就是好友。
弗裏蘭宣佈辭職後,卡尼是給她發短信慰問的衆多人之一。但當時弗裏蘭認爲,幾個小時後,卡尼就將走進總督府,宣誓就任財政部長。
然而,讓弗裏蘭感到意外的是,財長職位最終由多米尼克·勒布朗接任。她由此意識到:“卡尼真正的目標並非財政部。”
“救火隊長”
在錄製《每日秀》三天後,卡尼在埃德蒙頓的一次演講中率先宣佈,將參加自由黨領袖選舉,並辭去所有商界職務。
在卡尼宣佈參選三日後,弗裏蘭也宣佈加入競選。儘管成爲競爭對手,但兩人始終避免攻擊對方,反而公開讚賞對方的專業能力。弗裏蘭在接受採訪時承諾,若自己當選,會邀請卡尼出任財政部長。卡尼同樣表示,當選後一定會邀請弗裏蘭重返內閣。
“卡尼和弗裏蘭均擁有卓越的金融與國際事務經驗,但我堅定認爲,若要選擇一個人代表加拿大出戰,那個人非馬克·卡尼莫屬。”曾極力邀請卡尼出任英國央行行長的英國前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表示。
“卡尼是那種你不常見到的人,一旦你和他相處一段時間,你就會意識到,他一直在不斷走向成功。”美國財政部前副部長蒂姆·亞當斯表示。
亞當斯在20多年前的一次國際金融官員會議上第一次見到卡尼,當時卡尼代表加拿大,亞當斯代表美國。亞當斯回憶稱,“9·11”事件後,全球爆發了反恐戰爭,經濟開始疲軟,陷入嚴重的金融危機。當時各國代表圍坐在大桌子旁,討論國際金融問題。卡尼的發言冷靜且有策略,這種特質讓人印象深刻。“我們周圍都是雄心勃勃的人,而卡尼從不把他的雄心掛在嘴邊。”
卡尼人生中的幾次關鍵選擇,也印證了亞當斯的觀察。
1965年,卡尼出生於加拿大西北部的史密斯堡。這座位於北緯60度的小鎮,與首都渥太華相距約4000公里。
卡尼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父親曾任高中校長。卡尼的童年充滿書香,“家裏堆滿書籍,父母常就時事展開討論”。
卡尼6歲時,全家遷至艾伯塔省埃德蒙頓。1980年,父親作爲地區自由黨候選人投身聯邦大選中。這成爲卡尼的政治啓蒙。
在卡尼看來,埃德蒙頓的成長歲月是他的性格鍛造期。他靠着剷車道和送《埃德蒙頓日報》賺零花錢,並養成了相伴一生的“埃德蒙頓性格”——正直、勤奮、有毅力。
離開埃德蒙頓後,求學期間成績優異的卡尼赴美取得哈佛大學經濟學學士學位,後又在牛津大學完成碩士及博士學業。一位多倫多金融從業者表示:“以卡尼的出身背景,能考入哈佛實屬罕見。”
畢業後,卡尼的職業生涯橫跨三大洲。加拿大央行的檔案顯示,卡尼曾在高盛工作13年,輾轉倫敦、東京、紐約及多倫多等金融中心。
卡尼職業生涯的轉折發生在2003年。他離開高盛,進入加拿大央行,任副行長。多倫多的金融同行評價稱:“卡尼經常是房間裏最聰明的人,原本有望成爲高盛的合夥人,這是一個收入豐厚的職位。當時卡尼卻選擇出任加拿大央行副行長,在外界看來,這不是一個特別好的工作,薪水也不是特別高。”
然而正是這一選擇,奠定了卡尼日後“危機管理專家”的地位。2008年,42歲的卡尼臨危受命出任加拿大央行行長,成爲當時二十國集團(G20)中最年輕的央行掌舵者。
上任伊始,卡尼就展現果敢作風。面對席捲全球的金融危機,他敏銳捕捉到“美國次貸危機即將引發系統性風險”,果斷宣佈降息50個基點,創下該行最快降息紀錄。反觀歐洲央行,直到當年7月都還在加息。2009年4月,加拿大央行繼續將超低利率政策維持整整一年,爲市場注入強心劑。
得益於及時有效的調控,加拿大經濟在2009年下半年率先復甦。數據顯示,加拿大成爲七國集團(G7)中首個實現國內生產總值(GDP)與就業率雙復甦的成員。
2010年,卡尼擔任加拿大央行行長的第三年,在《時代》週刊的“全球最具影響力人物”評選中,他列第21位。
三年後,這位“救火隊長”被英國央行破格聘用,成爲該行自1694年創立以來首位外籍行長。上任之初,卡尼便着手改革僵化的銀行業體系。英國前財政大臣喬治·奧斯本曾向國會表示:“馬克·卡尼是同代最卓越的央行行長之一。”
真正的考驗在2016年降臨。英國脫歐公投後,英鎊暴跌10%,創30多年來最大跌幅。卡尼坦言,那是他職業生涯中“最艱難的時刻”。在公投前夕,卡尼已經在演講中警告脫歐將引發經濟地震。
對於部分支持脫歐者來說,卡尼變得不再受歡迎,他被斥爲“末日販子”“恐懼代言人”。2020年卸任行長時,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卡尼關於脫歐的言論是他任職期間“最大的罪過”。《觀察家報》編輯菲利普·英曼則力挺卡尼:“他上任時歐債陰雲未散,卻率領英國央行走出了危機。2016年脫歐公投期間,當整個國家陷入非理性狂歡時,他始終保持着難能可貴的冷靜。”
“局外人”的逆襲
2021年春天,卡尼出版了新書《價值觀:爲所有人建設更美好的世界》。4月,他在自由黨聯邦大會上發表主旨演講稱:“我將盡我所能支持自由黨,爲加拿大人建設更美好的未來。”這句話引起了媒體廣泛關注。加拿大新聞社認爲,這是“某種意義上的政治亮相”。
卡尼的人生軌跡逐漸步入下一個階段,而他所支持的自由黨政府則一步步陷入危機。
新冠疫情之後,自由黨政府面臨緊縮財政政策的壓力,加拿大民衆生活負擔陡增。加拿大湯普森河大學副教授羅伯特·漢隆對《中國新聞週刊》回憶稱,疫情後,加拿大民衆不得不應對創紀錄的通貨膨脹,食品、日用品和住房成本達到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最高水平。
爲了緩解加拿大人的經濟憂慮,特魯多試圖改革,但數次內閣改組未能平息民怨,反而使其遭到黨內外的質疑與孤立,自由黨支持率持續下滑。據安格斯·裏德研究所2024年12月發佈的民調數據,在已決定參選的選民中,執政黨支持率僅爲16%。自該機構2014年跟蹤統計自由黨支持率以來,這是最低的一次。與此同時,主要反對黨保守黨的支持率達到了45%。
2025年1月,擔任加拿大總理近十年的特魯多含淚宣佈辭職。
一週後,自詡爲政壇“局外人”的卡尼宣佈參選。此時正值特朗普迴歸政壇,美方開始對加拿大經濟極限施壓,威脅將鋼鋁關稅從25%提升至50%,甚至稱特魯多爲“美國第51州州長”,公開表達“吞併加拿大”的野心。
羅伯特·漢隆指出,卡尼雖是政治素人,卻非政治新人。嚴格來說,他未擔任過議員或內閣職務,因此確屬“局外人”。卡尼的獨特優勢是在金融界的數十年積澱,以及國內外的深厚人脈。
國內政壇方面,卡尼不僅與弗裏蘭家族關係密切,與前司法部長戴維·拉梅蒂也是多年好友,兩人曾同爲牛津大學冰球俱樂部聯合隊長。卡尼的妻子是同樣畢業於牛津大學的戴安娜·福克斯·卡尼,如今擔任歐亞集團的氣候和金融政策顧問。她與特魯多的密友、前首席祕書傑拉爾德·巴茨關係密切,後者更爲卡尼競選捐款。
國際方面,作爲G20會議常客,卡尼深諳與特朗普打交道之道。2017年特朗普第一任期開始時,威脅退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兼任G20金融穩定委員會主席的卡尼在會議上批評特朗普的逆全球化做法;2018年,擔任英國央行行長的卡尼,公開批評特朗普關稅政策危及全球經濟;2020年達沃斯論壇上,他更是直指特朗普氣候政策是“短視之舉,將摧毀人類未來”。
面對特朗普再度出任總統後發出的威脅,卡尼展現強硬姿態。勝選演講中,卡尼強調“加拿大將維持對等關稅直至美國尊重我們”,“加拿大人從未主動挑釁,但若受到挑戰,我們絕對戰鬥到底”!
雷蒙德·布萊克認爲,卡尼的立場精準回應了加拿大人最迫切的訴求——如何在強權壓力下捍衛主權尊嚴。在這樣的背景下,自由黨內部選舉中,15萬人參與了投票,卡尼以85.9%的絕對優勢勝選,“局外人”成功逆襲。
安格斯·裏德研究所近日發佈的民調顯示,卡尼所在的自由黨支持率從16%飆升至42%,保守黨的支持率從45%降至37%。
“政治戰場”的考驗
3月14日,執政近十年的特魯多含淚正式辭任總理。兩小時後,卡尼在渥太華總督府宣誓就任加拿大第24任總理,未留任何喘息之機,便即刻投身工作。
上任首日,卡尼攜內閣亮相。新內閣由24人組成,較特魯多時期的37人團隊大幅縮編。前創新、科學和工業部長商鵬飛(François-Philippe Champagne)出任財政部長;前財政部長多米尼克·勒布朗轉任國際貿易和政府間事務部長;外交部長梅拉妮·喬利留任原職;弗裏蘭迴歸內閣,出任交通部長。卡尼領導的加拿大新政府,嘗試與特魯多時代徹底切割。
首次內閣會議上,卡尼宣佈廢止特魯多標誌性政策消費者碳稅,稱此舉旨在減輕民衆經濟負擔。同日,國防部長比爾·布萊爾宣佈重新評估採購美國F-35戰鬥機的計劃,直言“對美國作爲防務夥伴的可靠性存疑”。
3月16日,卡尼甚至無暇慶祝60歲生日,開啓就任後首次外訪,目的地是法國與英國,強調加拿大“建立在原住民、法國人和英國人三大基石之上”。此訪中,卡尼宣佈加拿大與歐盟在深化防務合作方面取得進展。
卡尼上任後首個國內考察地點,選擇了“北極門戶”努納武特地區首府伊卡盧伊特。在當地,卡尼宣佈斥資2.53億加元(約合人民幣12.83億)加強努納武特地區的經濟,並披露已從澳大利亞購入美國覬覦已久的“金達利”超視距雷達系統(JORN),以強化北極軍事存在。加拿大湯普森河大學副教授羅伯特·漢隆稱:“這一舉動不僅是技術選擇,更是主權宣言。”
在雷蒙德·布萊克看來,卡尼上任首周密集的外交與政策行動,背後最大推手正是特朗普的威脅。這些舉措皆是爲提前大選鋪路,將危機轉化爲政治動員的契機。
3月23日,卡尼宣佈解散議會,提前舉行聯邦衆議院選舉。他在聲明中直言:“因特朗普總統不合理的貿易行爲和對主權的威脅,我們正面臨一生中最嚴重的危機。”“我們的回應必須是建立強大經濟與更安全的加拿大。”
同日,保守黨領袖波利埃夫爾也高調啓動競選,誓言“加拿大永不成爲美國第51州”。
今年1月,特朗普表示,若波利埃夫爾獲勝,那將“非常好”,因爲他們的觀點“更加一致”。而最近,他改了口,稱波利埃夫爾“愚蠢,不是我的朋友”。“我認爲,實際上,與自由主義者打交道更容易。也許他們會贏,但我不在乎。”特朗普說。
“就在三個月前,自由黨還註定要失敗。如今,卡尼的危機管理幫助了自由黨,成功將民衆對特魯多的厭惡,轉化爲對‘技術官僚救贖’的期待。”雷蒙德·布萊克說。
他還告訴《中國新聞週刊》,卡尼的“局外人”標籤,既是利器也是枷鎖。儘管民調領先,卡尼的挑戰仍顯而易見:從未經受聯邦選舉考驗、法語能力短板、演講缺乏感染力。“而對目前的加拿大人來說,卡尼亟須證明的是,他能將金融領域的成功復刻至政治戰場。”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