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梅欣 編輯/張廣凱)
碧桂園公佈的年報顯示,去年公司總營收約2528億元,同比減少37%;年內權益合同銷售金額約472億元,權益合同銷售面積約492萬平方米。
營收的減少,主要由於房地產業務交付量的下降,公告稱,房地產開發收入同比下降37.2%,和總營收的降幅基本一致,開發銷售在碧桂園收入中的佔比仍達到97.2%,去年交付物業確認收入平均銷售價格約爲7872元/平方米。
去年,保交房仍然是碧桂園最重要的工作,截至去年底,碧桂園及合資企業和聯營公司累計完成交付房屋超38萬套,累計交付面積約4608萬平方米。
據悉,過去三年在保交房任務的要求下,碧桂園三年累計交房數量約爲170萬套。2025年,碧桂園仍有約21萬套房屋交付任務,
同時,銷售額的減少在客觀上帶來成本的降低,去年營銷及市場推廣成本和行政費用下降了40.2%,支出了108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隨着近期各地出臺房地產寬鬆政策,以及熱點市場房產交易量的回升,有業內人士認爲,過去3年房價持續調整,市場泡沫已基本出清,市場正在呈現築底態勢。
這一點在碧桂園的業績中也有所呈現,去年碧桂園淨損失額爲351億元,但同比損失額度收窄了82.5%,利潤數據初步呈現出築底跡象。
報告顯示,碧桂園目前持有的現金餘額爲298.97億元,淨資產513億元,總資產爲1.04萬億元,高於總負債金額。
對於碧桂園而言,近期公司較爲重大的業務推進,在於今年1月公佈的境外債務重組計劃。按照重組方案,碧桂園可以減少最多116美元的債務,並將到期時間延長至最高11.5年,並且公司平均借貸成本將從每年的6%降低至重組後的2%,以實現公司大幅去槓桿。
不過碧桂園財報中也提到,目前債務重組仍在尋求和債權人之間進行積極和建設性對話,但尚未達成明確協議。同時,房地產業務結轉毛利率的下降、市場面臨的虧損,以及公司存在的較大負債壓力,仍是存在的行業和運營風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