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財立方記者秦龍史冰倩北京報道】“目前,我國綠色投資主要集中在國內,綠色技術相關的國際投融資活動仍處於早期階段,海外投資者對我國綠色投資的參與度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中金公司董事長陳亮在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雙碳戰略與綠色金融”平行論壇上,談及中國綠色投資情況時表示。
陳亮認爲,中國綠色技術產業在“雙碳”戰略引領下已形成全球競爭優勢。2024年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突破1300萬輛,佔全球總量70%;風力發電機組出口同比增長超70%;光伏產品連續四年出口額突破2000億元。技術突破帶來顯著成本優勢,過去十年間全球風電和光伏發電度電成本分別累計下降60%和80%,中國技術對全球綠色轉型形成有力支撐。
實際上,在綠色金融領域,中國正成爲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投資引擎。2024年全球能源轉型投資規模達2萬億美元,其中中國貢獻超8000億美元,增量投資佔全球三分之二。正如陳亮所言,當前中國綠色投資仍以國內市場爲主,國際投融資活動尚處初級階段,海外資本參與度亟待提升。
如何加大金融對綠色技術出海的支持力度?爲此,陳亮提出構建多層次金融支持體系的三大路徑:一是推動綠色資本“走出去”,通過綠色熊貓債等工具支持海外先進技術國內融資;二是引導國際綠色資本“引進來”,藉助國際綠色債券等渠道賦能本土技術發展;三是拓展第三方市場合作,通過多雙邊金融協作促進全球技術協同創新。
作爲國有金融機構代表,中金公司近年持續深化綠色金融創新。2024年通過股債融資、併購重組等支持綠色產業交易逾3900億元,創設銀行間市場首個“可持續發展+轉型+兩新”主題債券籃子,管理綠色基金規模超330億元。同時與上海環交所共建“低碳轉型+ESG”投資評價體系,連續兩年爲G20可持續金融工作組提供智庫支持。
陳亮最後表示,中金公司將深化“植根中國、融通世界”理念,以高質量金融服務助力全球綠色轉型。他呼籲國際金融機構加強合作,共同把握綠色產業革命機遇,構建互利共贏的可持續發展新格局。與會專家普遍認爲,此次論壇提出的“技術+資本”雙輪驅動模式,爲破解全球氣候治理難題提供了中國方案。
(文章來源:大河財立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