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東陽光長江藥業(01558)而言,“入通”是2024年繞不開的話題。去年9月公司股票“入通”後不久,港市便開啓了“北水南下”的重要窗口期,直到現在“北水”的選擇逐漸成爲港股投資者配置東陽光長江藥業的重要風向標。
今年以來,北水在港股市場大規模“掃貨”。例如今年2月港股通淨買入超過1500億港元,3月上半月淨買入即近千億。截至目前的今年第一季度,南向資金已掃貨逾4200億港元,累計流入再創歷史新高,由此推動港股通平均持股佔比達到約17.2%。
從細分行業來看,科技股無疑是“北水”此輪行情的心頭好。相較之下,代表醫療醫藥板塊的恒生醫療保健指數一季度累計回撤5.39%,預示着醫藥板塊整體尚未進入配置週期。但這也從側面襯托出獲北水持續增持的東陽光長江藥業背後的內在價值。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雖然在板塊回調以及市場流感疫情表現波動影響下,東陽光長江藥業股價近期處於震盪期,但港股通資金一直保持增持策略。數據顯示,自去年“入通”以來,港股通資金一直在提高對東陽光長江藥業的持股比例,從去年9月11日的11.99%大幅提高至截至今年3月28日的25.57%,其增持比例位列當期港股通增持排行榜前30。
究其原因,東陽光長江藥業持續獲得港股通資金青睞,主要在於公司近年來積極推進的“創新藥+AI醫療”發展策略。因此,投資者可以以此爲出發點在公司最新披露的2024年報探尋其不斷增長的投資確定性。
差異化創新迎來收穫期
近年來,東陽光長江藥業正從患者的臨牀實際需求出發,依託自身強勁高效的研發實力,全面加速創新轉型,目前公司創新管線已迎來全面收穫期。
從東陽光長江藥業最新披露的2024年年報數據來看,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收37.24億元(人民幣,下同),當期毛利爲27.94億元,對應股東應占溢利爲4.83億元。穩健規模收入以及現金流,爲公司帶來創新研發端的強支撐。
研發投入方面,公司近年研發開支均以兩位數的增速逐年增長,今年也不例外。財報顯示,公司當期研發投入4.93億元,同比大幅增長156.62%。在強有力的投入支撐下,公司差異化創新管線研發實現穩步進展。
作爲東陽光長江藥業旗下新的業績增長曲線之一,以胰島素爲代表的慢病產品線在2024年表現出色,期內實現營業額1.37億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01.14%。在財務業績增長的背後,公司自主研發的5種胰島素產品,重組人胰島素注液、甘精胰島素注射液、門冬胰島素注射液、門冬胰島素30注射液和精蛋白人胰島素混合注射液(30R)已全部獲批准上市。
上述產品的規格在有效性、安全性及穩定性等方面數據與原研生物製劑高度一致,並且5款胰島素產品全部中標集中帶量採購,隨着胰島素系列產品的進一步推廣,預計將爲公司慢病線業務帶來顯著的業績增長。
與此同時,憑藉其在代謝疾病治療領域的深厚積累,公司糖尿病創新在研管線也進展順利。其中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的一類創新藥物SGLT-2抑制劑榮格列淨已提交新藥上市申請。SGLT-2類抑制劑已逐漸成爲治療糖尿病的一線口服用藥,市場處於高速增長階段,有望爲公司後續持續增厚業績。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11月,東陽光長江藥業宣佈與Apollo Therapeutics就公司自主研發的FGF21/GLP-1雙特異性融合蛋白HEC88473(APL-18881)簽署了一項總價達9.38億美元的高里程碑獨家許可協議。此次合作刷新了國內GLP-1/FGF21雙功能分子的BD交易金額新紀錄。
從從市場角度來看,GLP-1已成爲糖尿病、肥胖等多種治療藥物的基石,其對應的全球減重市場更是近年熱門。據輝瑞預期,到2030年,GLP1藥物銷售額將達到900億美元;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30年全球GLP-1藥物市場規模將達1150億美元。
作爲東陽光藥自主研發的Fc融合蛋白FGF21/GLP1R雙重激動劑,同時也是國內首個獲批臨牀的GLP-1/FGF21雙重激動劑,後續HEC88473在大中華區以外成功商業化,將有望在未來10年爲東陽光藥帶來從高單位數到低雙位數比例內的特許權使用費。這無疑是東陽光長江藥業推進國際商業化踏出的關鍵一步。
除了慢病業務線外,創新藥業務線也在逐漸成長爲公司業績貢獻的重要一極。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公司獲批的首款一類創新藥磷酸依米他韋膠囊爲例,隨着產品的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該藥期內實現收入8949萬元,較去年同期大幅增長120.06%。
其收入和市場滲透率之所以呈現持續增長的良好態勢,得益於其卓越的療效和安全性,自2023年納入醫保目錄,磷酸依米他韋在醫療界獲得了終端市場一致好評。目前磷酸依米他韋的單品銷售規模累計已達到過億規模,市場佔有率也有顯著提升,2024年已成功躋身行業前三。
目前,公司的創新價值也正獲得業界越來越多同行公司的高度認可。
去年11月25日,公司與三生製藥簽署了一項有關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的授權許可協議。根據協議,東陽光藥將獲得6000萬元的首付款和後續的研發註冊及商業里程碑付款。該授權許可協議的有效期爲簽署日起到首次商業銷售之日起至少15年。
據瞭解,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片(HEC73543)作爲東陽光藥創新管線內的新一代、高特異性FLT3抑制劑,可以阻斷FLT3-ITD突變引起的FLT3信號通路持續活化,從而抑制AML細胞的無限增殖及抗凋亡作用,最終達到治療AML的效果。較第一代藥物相比,具有脫靶效應低、安全性較高的優勢。
從研發進展來看,克立福替尼單藥治療復發/難治AML目前正在國內進行III期臨牀,是國內首個進入III期臨牀的國產高選擇性 FLT3抑制劑,其聯合化療針對初治AML患者的Ib/II期臨牀也正在同步開展。早前I期結果顯示,克立福替尼在AML患者表現出較高的CR/CRh率和良好的耐受性。
憑藉HEC88473和苯磺酸克立福替尼等重磅品種陸續BD交易實現在商業化上的潛力釋放,東陽光藥現已逐步在創新藥國際商業化方面構建了良好基礎。
而東陽光藥當前研發管線內共有超過100個在研藥物,涵蓋感染、慢病、腫瘤等疾病領域,其中不少創新品種研發進度已至中後期,且同樣具備License-out潛質,有望爲公司打開更廣闊的BD交易與合作空間。
AI驅動創新研發範式革新
去年11月,國家衛生健康委等三部門聯合發佈《衛生健康行業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參考指引》,明確將“AI+藥物研發”列爲重點突破領域,鼓勵企業利用AI技術加速創新藥開發。
在政策利好下,國內AI醫療行業的市場規模正迎來快速增長。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預計到2033年,中國AI醫療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88億元增長至315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達到43.1%。
而作爲國內AI醫療領域的先行者之一,東陽光藥一直致力於將AI技術應用於藥物研發的各個階段,並已建立多個先進的AI驅動模型,以提升公司的創新能力。
去年12月16日,東陽光藥基於AI驅動的1類新藥、首個小分子創新藥HEC169584獲批,用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臨牀試驗。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HEC169584是東陽光藥通過AI驅動的小分子藥物設計平臺獲得的首個候選藥物,團隊利用HEC-GEN模型(一款基於稀疏圖注意力神經網絡的分子片段生成模型)基於THR-β靶標口袋生成了大量結構各異的配體小分子,並通過分子對接技術評估了它們與靶標蛋白的親和力。通過上述AI技術手段,公司最終確定具有良好體內外藥效、成藥性和安全性的候選藥物HEC169584。
此前臨牀前研究結果表明,HEC169584對THR-β細胞的體外活性高;肝靶向性強,肝血比達24.5 (AUC比),可減少對甲狀腺軸、心臟等組織影響;在NASH伴肝纖維化小鼠模型中,具有改善肝功能、血脂、肝臟脂質、肝臟炎症、肝臟NAFLD活動評分及肝臟纖維化的效果,由此展現出東陽光藥在AI輔助創新藥研發領域深入且成功的探索。目前國內尚無同類藥物上市,HEC169584有望快速推進臨牀,爲患者帶來新的治療選擇。
除了自主鑽研AI大模型輔助創新研發外,東陽光藥也在加強外部合作,持續提供自身AI驅動研發能力。
智通財經APP瞭解到,自2023年起,東陽光藥就與華爲雲開展AI藥物研發合作,對高精度藥物分子屬性和藥物結構進行優化,從藥物發現階段到製藥過程打造一站式開箱即用的大模型藥物研發平臺,幫助公司在小分子藥物虛擬篩選提升20倍,設計效率提升30%,大幅縮短藥物的研發週期。
在當前加速創新轉型的關鍵節點,東陽光藥開創的“AI+專家經驗”的協同研發模式——AI負責海量數據篩選和初步設計,科學家聚焦關鍵決策和優化驗證,二者結合釋放出倍增的創新效能,有望進一步釋放公司的創新價值。
小結
隨着近年來美聯儲持續降息,全球生物科技資本迎來關鍵融冰期,越來越多具有“投資確定性”的標杆藥企正獲得市場青睞。
而依託逐步構建的全球化創新研發、海外註冊以及國際市場商業化等多方面形成的體系化優勢,東陽光長江藥業的增長邏輯已脫離傳統醫藥工業發展邏輯,轉向估值潛力更高的以創新藥+AI醫療爲核心的新興增長邏輯。
並且從港股通資金持續增持情況來看,在當前偏好“更具確定性企業”的市場環境下,作爲稀缺的高價值生物醫藥投資標的,東陽光藥不僅手握前沿的AI製藥技術還有衆多創新藥潛力資產,其全新配置價值邏輯正逐漸得到市場定價資金的認可。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