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力斯銷量暴跌,新能源車賽道的“墜落流星”?

藍鯨財經
03-31

文|蛇眼財經v

2025年2月,賽力斯汽車銷量僅爲2.13萬輛,同比下降幅度高達39.43% ,這一數據簡直是一記重錘,敲醒了所有對它抱有期待的人。

回顧往昔,賽力斯也曾在銷量上風光無限,2024年靠着問界系列一路高歌猛進,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42.69萬輛,同比增長182.84%,那時候的它,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彷彿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被無數人看好。

可誰能想到,僅僅過了幾個月,形勢就急轉直下,2月的銷量暴跌如同坐過山車一般,讓人猝不及防。如此巨大的落差,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思考,賽力斯這是怎麼了?

與同類車企銷量對比:反差巨大

當我們把目光投向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賽力斯的銷量下滑就顯得更加刺眼。

2025年2月,新能源汽車市場一片繁榮,衆多車企都迎來了銷量的大幅增長。比亞迪2月零售銷量達到了驚人的20.6萬輛,同比增長73.2% ,穩居行業首位,其在市場中的統治力愈發強大;小鵬汽車更是表現驚豔,銷量達2.8萬輛,同比激增超600% ,憑藉着在智能化領域的持續投入,小鵬成功實現彎道超車,成爲新勢力中的佼佼者;零跑汽車2月交付量爲2.53萬輛,同比增長285%,在10萬- 15萬元細分市場逐漸站穩腳跟,不斷擴大自己的市場份額。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賽力斯的銷量卻不增反降,與同行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曾經和賽力斯處於同一起跑線,甚至在某些方面還稍顯落後的車企,如今都已經將賽力斯遠遠甩在了身後。這種反差,無疑讓賽力斯在市場中的處境變得更加艱難,也讓消費者和投資者對它的未來充滿了擔憂。

原因剖析:內外交困

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產品競爭力是決定銷量的關鍵因素。然而,賽力斯在這方面卻逐漸落後於競爭對手。

產品競爭力不足

在智能駕駛領域,特斯拉一直是行業的領軍者,其Autopilot 自動駕駛輔助系統不斷升級,已經能夠實現較爲高級的自動駕駛功能,如自動變道、自動泊車等,並且通過海量的數據收集和深度學習算法,持續優化系統性能。比亞迪也在智能駕駛方面加大研發投入,其 DiPilot 智能駕駛輔助系統在不斷完善,功能越來越豐富,能夠滿足消費者日常駕駛中的多種需求。

相比之下,賽力斯雖然與華爲合作,搭載了華爲的智能駕駛解決方案,但在技術成熟度和功能豐富度上,與特斯拉和比亞迪仍存在一定差距。例如,在某些複雜路況下,賽力斯的智能駕駛系統表現不夠穩定,無法像特斯拉和比亞迪那樣準確地識別和應對各種場景,這使得消費者在選擇時,對其智能駕駛的信心不足。

在電池技術方面,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以其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和長壽命等優勢,在市場上獲得了廣泛認可,成爲了衆多消費者選擇比亞迪車型的重要原因之一。而賽力斯在電池技術上缺乏突出的亮點,沒有形成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其車型的續航里程、充電速度等指標,在同級別車型中表現平平,無法吸引消費者的關注。

此外,在車型佈局上,比亞迪和特斯拉都擁有豐富的產品線,涵蓋了轎車、SUV、MPV 等多個細分市場,能夠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比亞迪的秦、唐、宋、元系列,以及特斯拉的 Model 3、Model Y、Model S、Model X等車型,都在各自的細分市場中佔據了一定的份額。相比之下,賽力斯的車型佈局相對單一,主要集中在SUV領域,缺乏對其他細分市場的覆蓋,這使得其市場受衆範圍相對較窄,無法滿足更多消費者的個性化需求。

過度依賴單一車型

賽力斯目前面臨的另一個嚴峻問題是過度依賴單一車型——問界 M9。問界M9在2025年 1-2月的累計銷量達1.81萬輛,同比暴漲243.89% ,佔賽力斯總銷量的41% ,成爲了賽力斯銷量的主要支撐。然而,這種過度依賴單一車型的情況,給賽力斯帶來了巨大的風險。一旦問界M9的銷量出現波動,賽力斯的整體業績將受到嚴重影響。

汽車市場的競爭異常激烈,消費者的需求和偏好不斷變化,任何一款車型都難以長期保持高銷量。如果未來問界M9面臨更強大的競爭對手,或者市場需求出現變化,其銷量可能會下滑。而且賽力斯其他車型表現低迷,未能形成有效的支撐。主打25萬- 33萬元價格區間的問界M7,本應成爲銷量擔當,可1-2月累計交付僅1.36萬輛,2月僅交付5204輛 ,遠低於預期。

問界M5的銷量更是不盡人意,2025年1月交付量僅有1765輛 ,在市場上幾乎沒有存在感。這種“偏科”的產品結構,使得賽力斯在市場競爭中處於極爲不利的地位,一旦問界M9出現問題,賽力斯將陷入困境。

華爲戰略調整

賽力斯與華爲的合作,曾經是其快速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然而,隨着華爲在汽車領域的戰略調整,賽力斯受到了不小的衝擊。

華爲不再允許用其商標賣車,這一舉措使得賽力斯失去了華爲商標帶來的強大品牌背書。華爲作爲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其商標具有極高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能夠吸引大量消費者的關注和信任。失去華爲商標後,賽力斯在品牌影響力上大打折扣,消費者對其品牌的認知度和認可度下降,這直接影響了賽力斯車型的市場吸引力。

華爲技術不再爲問界獨家配備,這也削弱了賽力斯產品的獨特性。華爲的智能駕駛、鴻蒙座艙等技術,是問界系列車型的核心競爭力之一。但現在,華爲將這些技術應用到與其他車企合作的車型上,如智界、享界等。這使得問界系列車型在技術上的優勢不再明顯,與其他華爲合作車型相比,缺乏差異化競爭優勢。消費者在選擇時,不再僅僅因爲華爲技術而選擇問界,這導致賽力斯的市場份額被其他品牌瓜分。

推新速度緩慢

在當今快速發展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推新速度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比亞迪、小鵬等友商頻繁發佈新車、新版型,不斷滿足消費者日益多樣化的需求,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關注和購買。比亞迪每年都會推出多款新車型,如2024年推出的海鷗、驅逐艦07等車型,都在市場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小鵬汽車也不斷更新其車型,推出了小鵬G9、小鵬P7i等新版型,通過技術升級和配置優化,提升了產品競爭力。

反觀賽力斯,推陳出新的速度卻十分遲緩。在市場需求不斷變化的情況下,賽力斯未能及時推出新車型和新版型,導致消費者在等待新車的過程中持幣觀望。這種情況不僅影響了賽力斯當前的銷量,還使得消費者對其品牌的關注度和忠誠度下降。當消費者長時間看不到賽力斯有新的產品推出時,他們很可能會轉向其他品牌,尋找更符合自己需求的車型。

賽力斯在推新速度上的滯後,使其在市場競爭中逐漸處於被動地位,錯失了許多市場機會。

銷量下滑影響:危機四伏

在競爭激烈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無疑是衡量車企競爭力的關鍵指標,它就像是一面鏡子,清晰地映照出企業在市場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

市場地位動搖

賽力斯如今銷量的大幅下滑,無疑是在向市場宣告其地位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衝擊。曾經,賽力斯憑藉與華爲的合作,推出問界系列產品,一時間風光無限,吸引了大量消費者的目光,市場份額也不斷擴大。

然而,如今銷量的暴跌,使得賽力斯在市場中的聲音越來越微弱。品牌影響力也隨之下降,消費者在選擇新能源汽車時,不再將賽力斯列爲首選,甚至很多消費者在購車時都不會考慮賽力斯的車型。這種市場地位的動搖,對於賽力斯來說,是一個極其危險的信號,如果不能及時扭轉局面,未來很可能會被市場邊緣化。

銷量下滑給賽力斯帶來的不僅僅是市場地位的動搖,更引發了一系列嚴重的財務風險。產量下降意味着固定成本分攤到每輛車的費用大幅增加,導致單位生產成本急劇上升。就好比一家工廠,原本生產100輛車時,固定成本分攤到每輛車上是 1 萬元,當產量下降到50輛車時,固定成本分攤到每輛車上就變成了2萬元,成本大幅提高。

而銷量下滑又直接減少了營業收入,在成本上升而收入減少的雙重壓力下,企業的利潤空間被無情壓縮,甚至可能出現虧損的情況。若長期處於這種狀態,賽力斯很可能面臨資金週轉困難、債務償還壓力增大等問題,這些問題將嚴重影響企業的正常運營和後續發展。一旦資金鍊斷裂,賽力斯將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甚至可能面臨破產的風險。

結尾:前景堪憂,未來成謎

曾經,賽力斯憑藉與華爲的合作,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中嶄露頭角,一度被視爲行業的希望之星。然而,如今的局面卻讓人對它的未來充滿擔憂。

如今賽力斯面臨着產品競爭力不足、過度依賴單一車型、華爲戰略調整以及推新速度緩慢等諸多問題,這些問題相互交織,導致其銷量大幅下滑,市場地位動搖,財務風險加劇,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未來,賽力斯能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扭轉局勢,提升銷量,實現逆襲?這是每一個關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人都在思考的問題。是加大研發投入,提升產品競爭力?還是調整戰略,擺脫對華爲的過度依賴?亦或是加快推新速度,滿足市場需求?賽力斯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no data

沒有相關數據

如果下載按鈕點擊無跳轉,請點擊右上角菜單選擇 “在瀏覽器打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