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觀察丨東盟緣何成為許多中企出海首站?

媒體滾動
03-29

轉自:中工網

中新社北京3月29日電 (記者 劉育英)東南亞國家成爲不少中國企業出海的首選目的地。正在北京舉行的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上,多位業內人士共同探討中國與東盟企業如何推動創新合作再進一步。

中國銀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晟表示,“衆多上市公司將東南亞作爲出海首選目的地”。2024年新投資東南亞上市公司行業分佈爲,電子類佔24%,汽車及汽車零部件佔21%,礦產及材料佔16%,消費品佔20%。

東盟連接中國、印度、澳大利亞等經濟體。馬來西亞經濟部長拉菲茲表示,馬來西亞憑藉與中國相似的文化背景、優越的地理位置以及在基礎設施方面的優勢,已成爲中國企業進一步開拓東盟市場的理想跳板。

銀河國際研究部負責人、首席宏觀策略師成亞曼表示,近年來中企大型出海項目更傾向於落地東盟,其中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是最主要目的地。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已有超過6500家中國企業在東盟開展直接投資,且超七成企業計劃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

東盟爲何能吸引衆多中國企業前去投資?

成亞曼認爲,東盟是新興市場中最有活力的地區,GDP增速長期顯著高於全球平均水平。東盟人口年齡結構展現強大優勢,人口年齡中位數(加權平均)爲32歲,顯著低於美國(38歲)和日本(48歲)。

東盟工程科技院(AAET)院士、馬來西亞科學院(ASM)院士尤芳達認爲,東盟具備成本優勢,人力與運營成本低,吸引跨國企業設立研發中心(如越南、菲律賓的IT外包和製造業)。另外,東盟擁有獨特應用場景,金融科技、農業科技等領域潛力巨大。

中國和東盟互爲最大貿易伙伴,合作更爲緊密。“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CAFTA)和《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雙協定打造中國-東盟經貿合作穩定器,2024年10月CAFTA3.0版升級談判實質性結束,有助於構建包容可持續的區域經濟,增強供應鏈聯通信和韌性。”成亞曼說。

成亞曼表示,許多中企的出海訴求,在東盟能找到解決方案,如優化資源配置、推動產業升級、拓展市場、建立第二增長曲線、增厚利潤和規避風險等。展望未來,中企仍有較強地出海東盟的意願。

尤芳達說,中國和東盟在數字經濟、綠色科技、人工智能與數字基建、健康科技與生物醫藥、跨境數字生態互聯等諸多領域都存在互補性和合作空間。

東盟正在加快數字化轉型,新加坡公佈了“智慧國家”計劃,泰國制定“泰國4.0”計劃等。東盟5G、數據中心等數字基建缺口已帶來投資機會,華爲、阿里雲等公司已深度參與。未來人工智能等領域有望成爲重頭戲。

組團出海正在成爲新的趨勢。王晟表示,由若干牽頭企業帶動、衆多相關企業參與的組團出海模式,在印尼、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國家均產生了較好的集羣效應。“這種模式有助於降低在國際投資中的不確定性,同時也有助於推動企業經營的降本增效。”王晟表示,印尼青山工業園、泰中羅勇工業園等均爲成功案例。

爲了幫助中企順利出海,“企業一站式跨境發展服務平臺(2025)”在論壇上啓動。中關村發展集團副總經理周瑞表示,該平臺旨在搭建橋樑,促進中國與東盟企業之間的資源交流與合作。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