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吾財訊 | 港股三大股指午後跌幅收窄,全日低開反覆,截至收盤,恒指跌1.31%,國企指跌1.05%,恆科指跌2.03%。藍籌中,翰森製藥(03692)漲3.81%,建設銀行(00939)漲2.69%,中國銀行(03988)漲2.18%;李寧(02331)跌7.23%,龍湖集團(00960)跌5.13%,金沙中國有限公司(01928)跌4.53%,中升控股(00881)跌4.07%。板塊方面,銀行股逆市走強,晉商銀行(02558)漲6.77%,建設銀行(00939)漲2.69%,中國銀行(03988)漲2.18%,江西銀行(01916)漲1.28%,工商銀行(01398)漲0.91%。據財政部網站消息,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決策部署,2025年,財政部將發行首批特別國債5000億元,積極支持中國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交通銀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補充核心一級資本。此次資本補充工作將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穩妥推進。此外,中信證券表示,上市銀行已披露年報顯示,24Q4上市銀行營收和利潤增速延續改善。經營要素拆分來看,行業2024年擴表節奏收斂的同時息差降幅亦收窄,全年中收收入仍下滑,但24Q4中收降幅已明顯收窄,債市走強背景下交投收益延續積極,資產質量方面,上市銀行整體不良率延續改善,風險抵禦能力保持穩健。展望而言,上市銀行25Q1息差受存量貸款重定價因素影響仍有下降,投資收益受市場影響有所波動但預計對報表影響有限,預計25Q1銀行業績爲全年低點,後續走勢有望上行。中資券商股全線走低,華泰證券(06886)跌9.57%,弘業期貨(03678)跌4.81%,中信建投證券(06066)跌4.10%,光大證券(06178)跌3.79%,招商證券(06099)跌3.46%,中州證券(01375)跌3.14%,中金公司(03908)跌3.07%。長城證券表示,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波動、美國關稅威脅持續等影響,市場振幅加大,總體縮量調整,本質上是在交易定價復甦政策,市場對後續復甦效果或存疑,疊加時間步入4月,需要等財報、關稅等相關事項落地。國內外事件面臨重要交織點,市場步入重要觀察期。站在當下時點,儘管外部擾動有所增多,核心矛盾是聚焦國內的相關改革及未來增量政策供給,中長期維度堅定看好資本市場發展前景,持續力度或大概率取決於經濟基本面的修復情況。該行認爲,目前市場的成交量似乎在券商及金融IT上進行有效定價不足,核心點在於市場板塊是否或有進一步擴散趨勢,可否打破前段高位股高換手率所形成的相對高位成交量模式。往後看,前期壓制券商及金融IT板塊的因素有望得到緩解,還未充分演繹經濟及盈利躁動預期,更多走強還需要3月份宏觀數據的進一步驗證,及後續實際利率能否向下調整以刺激需求。業績方面,當下穩股市政策組合拳+國內低利率環境+ETF快速出圈,有望共同驅動個人投資者活躍度中樞抬升(ETF+兩融規模的變化),券商交易端和業務端均有望持續受益,東方財富2024Q4業績環比亮眼可作爲驗證,疊加低基數,預計券商2025年上半年業績高增長趨勢有望延續。個股方面,東風集團股份(00489)漲4.87%。日前,東風集團股份發佈年度業績。2024年,整體實現扭虧爲盈,實現營收1061.97億元,同比增長6.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0.58億元,上年同期虧損38.87億元;整體毛利率12.8%。東風集團股份在2024年業績說明會上透露,公司與長安汽車的整合正在推進,控股股東已啓動對長安旗下汽車板塊的重組籌劃。國務院國資委相關負責人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表示,下一步將對整車央企進行戰略性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國務院國資委表示,戰略性重組的目標是集中央企的研發製造和市場等優勢資源,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引領智能網聯變革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此外,還將鼓勵央企加大其他合作。同時,國務院國資委還啓動實施了央企產業煥新,新能源汽車佈局發展行動方案,以整車產品爲突破口和核心載體,發力佈局動力電池、汽車芯片、智能駕駛體系等。華潤燃氣(01193)跌17.73%。華潤燃氣發佈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的末期業績,收入1026.76億港元,同比增加1.39%;股東應占溢利40.88億港元,同比減少21.74%;每股基本盈利1.8港元;擬派發末期股息每股70港仙。申萬宏源提到,公司核心利潤41.48億港元,同比增長0.02%,低於該行的預期,主要系公司下半年暖冬影響銷氣增速下滑及接駁業務下降幅度較高所致。結合2025 年銷量及毛差指引,該行下調公司新增接駁數量及毛利率,同時略微下調公司銷氣增速及毛差。考慮到公司較爲穩定的銷氣業務利潤佔比持續提升,雙綜業務有效彌補接駁業務利潤下降影響,該行認爲利潤質量改善後,公司估值有望修復至歷史正常水平。維持“買入”評級。中金最新研報指出,港股定價長期取決於盈利前景,若盈利兌現,相關股票甚至將出現股價越漲、估值越低的情形。整體而言,從短期看,不排除部分前期漲幅較多的港股標的存在震盪回調的風險。不過,中長期來看,中國科技資產重估邏輯未發生變化,依舊看好價值重估行情演繹。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