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軟50歲生日,聊聊它在我身上烙下的7個印記

市場投研資訊
04-04

(來源:劉潤)

今天,微軟50歲了。

祝賀微軟!

(截自官網)

說到微軟的起點,很多人會想到車庫傳奇。但真實的故事,往往更樸素。

50年前,第一臺面向普通消費者的個人電腦上市,名叫Altair 8800。

兩個年輕人發現,這電腦缺少了點“靈魂”:軟件。

這就是“微軟”(Microsoft)的由來。Micro,微型計算機。Soft,軟件。它的名字,已經說完了整個故事。

誰能想到,這顆專注於“軟件”的種子,長成了覆蓋全球的參天大樹。至今,微軟依然穩坐全球前列,是一個深刻影響了幾代人的軟件帝國。

50歲。半個世紀。

這對一家科技公司,是穿越風浪、定義時代的漫漫征途。放在人身上,可是一大半的人生。

(圖片來自網絡)

別說50年。砍一半,就說25年吧。

加入微軟時,我23歲。25年過去。現在,我已經成了個年近半百的活力老人。

但對我而言,在微軟工作的經歷,彷彿昨日。

歷歷在目,從未模糊。

在微軟浸潤的14年,留給我的,遠不止履歷,更是深深烙在我身上的“印記”。

這些印記,在我身上紮根。如今,25年過去,它們早已生長在了我的血液裏。不斷,不斷,雕刻着我。

它們塑造了我看待世界、處理事務的底層邏輯,是我面對選擇時的價值準繩。

甚至在我離開後,這些印記,依然持續影響着,我的幾乎所有成長和選擇。

就着微軟50週年的契機,容我斗膽邀請你,坐下來,泡杯咖啡。聽我同你分享7個,微軟給我留下的寶貴印記。

從哪裏開始說起呢?

如果你有我郵箱、微信,你會看到。我的ID前綴,不是劉潤的拼音liurun,而是反過來的,runliu。

爲什麼這樣?

就從這裏說起吧。

微軟,給了我“runliu”這個名字

時間撥回1999年。

11月,唐駿面試的我。面完之後,就通知我,可以上班了。

結果,入職時,我就鬧了個笑話。

1999年12月20號那天,一個23歲的愣頭青,帶着點兒對未來的憧憬與忐忑,走入了微軟的辦公室。

沒想到,人力大喫一驚:辦好手續後,你得說一聲啊。我們定好入職日期後,要通知接應部門,給你辦理入職。你怎麼就這麼水靈靈來了?

啊。原來上班這事兒,還要特別預約的。只怪那時,“太年輕”。

過了兩天,12月22日。我終於按照程序入職了。入職的時候,HR給我設立的郵箱ID名,是runliu。

微軟,是一家美國公司。按照英文世界的習慣,名在前,姓在後。和我們相反。

你看過周星馳電影《唐伯虎點秋香》嗎?周星馳扮演的唐伯虎,混入華府當下人,被賜予了一個終身代號——“9527”。

從此,無論走到哪裏,他首先被識別的,就是這個數字。

9527。

(圖片來自網絡)

runliu,這個有點拗口的英文拼寫組合,就是我的9527。

它像一個數字胎記。從此,就那麼牢牢地烙在了我往後二十多年的互聯網人生裏。

後來,我離開了微軟,去申請Gmail,下意識輸入的是runliu;

註冊Hotmail,還是runliu;

再後來有了微博、微信,暱稱首選,依然是“runliu”。甚至因爲重名太多,你現在加我微信,看到的可能是“runliu02”、“runliu03”……

甚至,最近我在搗鼓.ai域名,第一時間搶注的,依然是runliu.ai。

彷彿離開了這個名字,網上的那個我就不完整了。

這個印記有多深?

深到後來,我兒子小米出生,我趕緊把他的名字縮寫,也註冊成了郵箱。生怕晚了,這個和他名字相關的簡潔ID,就被佔了。

或許,我們都曾被賦予一個代號。然後,這個代號就成了你的一部分,甚至定義了你。

這份塑造,是環境贈予你的第一份禮物,無論你當時是否覺察。

名字印記,還只是一個小小的開始。

入職微軟後,我馬不停蹄開始了第一件事:10天培訓。

在微軟,每年必須接受“十天制義務教育”

在微軟工作,有件事,絕對躲不掉:培訓。

現在很多企業,把對員工的培訓,當做一種“福利”。可選可不選。甚至,只做線上。

在微軟,培訓不僅是“福利”,更是“義務”。

它被寫進了績效考覈。完不成,扣你分。

除了巨大的線上培訓庫,在微軟,每人每年,必須完成10天的線下正式培訓。

這很像九年制義務教育。在微軟,你得參加“10天制義務教育”。

對一些人來說,這或許是個麻煩事。但對視成長如命的人,這簡直是天上掉餡餅的大好事。

想想看。課程免費。機酒免費。活動免費。甚至餐飲免費。

學什麼?什麼都有。從前沿技術到管理藝術。你想學,放開選。

有一年,有場線下培訓活動。

那次,我被帶到一個會展中心。要是我騎車,從這頭,到那頭,都要騎個五六分鐘。

走在裏面,身側是無數個房間,裏面,全都是在講課。

課太多,新人少。爲了讓你來聽,怎麼辦?他們,甚至準備了小禮物。

我們的課,只要來聽,就送你鼠標。選我們的,送鼠標墊。我們送小玩偶。送筆。送T恤

老師,成了“賣家”。學生,成了“買家”。求着你學。

3天。每次我走出會展中心,書包裏,都塞得鼓鼓囊囊。禮物拿回家,鋪了一地。

還有的課程,是微軟請來的全球頂尖講師。他們在美國、中國香港、新加坡、西雅圖、歐洲......輪迴授課。

只要你的上司批假。跨國?放心飛。機票酒店,公司全包。

只希望你,每年這麼盡情學上10天。

這種對員工學習樂趣的滋養,也印刻在了我心裏。

現在,我對公司剛入職的同事,時常會說這樣一句話:給成長者以時間。

但凡是我能提供的,但凡是他們想學的,我都十分樂意支持。

(那些年我刷過的課)

微軟像個苦口婆心的大家長。剛柔並施。學習,成了微軟員工的本能。

有機構做過測算,微軟每年培訓支出,可能高達1億到3億美元。

1億到3億美元,什麼概念?不少上市公司的估值,都沒到這個數。

然而,這還只是冰山一角。

在激勵員工上,微軟付出的精力,難以想象。

還比如,微軟全球大會。

用“酒池肉林”來形容,都不爲過。

微軟大會,那種見到神的感覺

每年7月。你是找不到微軟人的。

微軟財年到6月30日。所以,很多微軟人,會從7月1日開始請假。

沒請假的,會幹嘛呢?去美國開大會。

大會,會把100多個國家的人招在一起。讓銷售和技術,不斷知道總部開發出什麼產品,互通有無。

這場大會,太讓人自豪了。不就開會嗎?有什麼自豪的?

有一年,我去了一個城市。這個城市叫新奧爾良。

對,新奧爾良烤翅的那個新奧爾良。但這座城市並不是烤翅發源地。它盛產小龍蝦。

說回來。

我加入微軟時,微軟全球的員工,3萬人左右。

其中,會有1萬人參會。服務這1萬人的,隨同還有5000人。

當時整個新奧爾良的人口,才50萬。1.5萬人突然湧進來,是什麼概念?

上海這樣,大約3000萬人口的城市,突然一星期從全球各地,烏泱泱多了90萬人。

在新奧爾良所到之處,比如餐廳、酒吧,幾乎任何地方。只要你持有微軟員工卡,就能打折。

整座城市,在爲你閃爍。

既然是開會。那,得怎樣的會議室,才能容納1萬人?答。巨大的體育場。

走進場館,各國的員工,不同膚色、語言,但都眼神發亮。我們舉着不同的國旗。這裏是中國的,那裏是德國的。非常熱烈。

簡直,就像一場小型奧運會。

(找找我在哪?)

那時,比爾·蓋茨退位了,是史蒂夫·鮑爾默主持。但那年比爾·蓋茨來了。

他本人出現時,雷鳴般的掌聲響起。全場1萬人齊刷刷站了起來。我也跟着“啪”地起立。

那是一種,見到神一樣的感覺。

眼前這個人,改變了世界,定義了一個時代。而你,是他所創造的偉大事業的一員。

那種強烈的崇敬、歸屬和自豪感,就像高漲的潮水,瞬間充斥內心。快要溢了出來。

這種巔峯體驗,還會被大會期間,各種“不計成本”的安排,不斷放大。

比如,爲了講變革主題,開場表演結束後,有一個登月艙緩緩升起。

煙霧裏面,走出一個人。尼爾·阿姆斯特朗

對。就是那個,“第一個登上月球”,說出“這是我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的,阿姆斯特朗。

又比如,在奧蘭多開會。微軟包下整個環球影城。

晚上只有我們在裏面盡情玩耍。所有項目,免排隊。

那種專屬、奢華的體驗,讓你真切感受到,公司的雄厚實力,以及對你的重視。

所以,有時會有人問我,那種面對逆境時“我能行”的底氣,到底從何而來?

很大一部分,就來自微軟全球員工大會給我的極致震撼,和無與倫比的自豪感。

站在峯頂固然自豪。但真正的考驗,往往發生在危機時刻。

當公司需要你,你是否能扛起責任?

我加入公司的時間,很有意思。1999年12月22日。

再過9天,就是2000年了。

“千年蟲”危機,來了。

微軟帶着我們,成爲了“追逐太陽”的英雄

這場危機,讓我一晚上,跨了6次年。

怎麼回事?

當時,計算機系統,是用兩位數記錄年份的。1900年,1999年,顯示就是“00”年,“99”年。

這在之前,沒問題。但從1999年到2000年,問題就大了。

1997年到1999年,是“99”減去“97”,等於2年。但是1999年到2000年,是“00”減去“99”,-99年。

跨年的時候。萬一,飛機正在天上飛,還沒落地呢?萬一,銀行ATM出故障,瘋狂吐錢呢?萬一,鋼廠裏,正在鍊鋼呢?

微軟,作爲全球最重要的操作系統供應商,自然處在風暴中心。

理論上,在跨年這一天到來前,系統已經升級完了。但是,全球這麼多計算機,每一臺都成功升級了嗎?

沒人敢保證。

不敢想。不敢想。

於是,微軟爲了確保全球依賴微軟系統的,都能平穩跨入新千年,啓動了一個龐大計劃:

“Follow the Sun”。跟隨太陽。

全球動員了約7000名工程師,在主要時區設立支持中心。

那一晚,1999年12月31日,我這個剛入職的新兵,雖然做不了核心工作,但被允許留在辦公室,見證了那一切。

辦公室裏燈火通明,氣氛凝重。窗外是跨年狂歡的熱鬧。

甚至,有人從徐家彙的美羅城,拉了一條鋼絲到對面樓,表演着走鋼絲。人們歡呼着。花樣慶祝着。

而我們,守在電話和電腦前,心懸在嗓子眼。

我所在的上海支持中心,得負責亞太6個時區。

隨着零點鐘聲在全球依次敲響,工程師團隊像接力賽,24小時不間斷值守。

新西蘭作爲最早進入2000年的國家之一,被太陽第一個照到。

整個辦公室,屏息凝神。直到新西蘭平穩度過的消息傳來,辦公室裏響起一陣釋然的掌聲。

然後是澳大利亞、日本、韓國......

還沒來得及喘口氣,太陽,又照到了下一個時區。時鐘滴答滴答的聲音,在安靜的環境裏,格外響亮。好。太好了。這個時區,也沒問題。

然後,太陽照到了下一個。又一個。再下一個。

爲了萬無一失,我們做了各種準備:

上海原本一共80名工程師。這回,早早派了20名去北京。萬一上海這邊出問題,就能立即切換給北京頂上。

不僅如此。我們還和同樓的聯合利華,一起弄了臺發電機,以防停電。

每確認一個負責的時區安全跨入,我們就小小慶祝一次。那一晚,我們至少慶祝了六次千禧年。

直到凌晨三點多,警報解除,我們才陸陸續續回家。

我拖着疲憊的身體走出辦公樓,街上連出租車都打不到。我一邊走,一邊試圖打車。一路上,看到人們不斷慶祝。

最後,我還是硬生生,從南京西路步行了幾公里纔回到家。

頭痛欲裂。身體痠痛。但心裏,無比充實。

那一刻,我真切感覺到,自己不僅僅是在修復Bug,更是在守護信息時代的正常運轉。

很多大客戶用微軟的技術產品。比如證監會。比如納斯達克。比如香港馬會。比如新加坡日報。

第二天,股市開盤怎麼辦。賭馬數據報錯怎麼辦。日報發不出怎麼辦。

這7000名工程師,服務的,是這個世界的運轉。就像是世紀跨越背後,沉默的英雄。

而我作爲其中一員,彷彿,剛剛拯救了世界。

我感受到了,責任的重量。我感受到了,平凡個體的榮光。

當我經歷過爲世界“追逐太陽”的夜晚,這枚印記,就深深刻在了我身上:

有些時刻,工作不再是爲了生計,而是爲了守護某種更宏大的價值。

或許,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親身經歷這樣的“千禧年”。但,每個人都有機會,擁有類似的印記。

這個印記,叫:價值觀。

微軟,讓我真正相信了“價值觀”

支撐責任感的,一定是內化的價值觀。

微軟的價值觀,我今天都還能背下來:

1)Integrity and Honesty 正直與誠實

2)Passion 激情

3)Accountable 可靠

4)Take Big Challenges 勇於接受挑戰

5)Open and Respectful 開放與尊重

6)Self-Critical 嚴於律己

這六大核心價值觀裏,排在第一位的,也是我最看重的,就是“Integrity and Honesty”。

正直和誠實。

誠實,好理解。不撒謊。但你覺得,正直到底是什麼?僅僅是“做個好人”嗎?

我後來花了很長時間琢磨,才慢慢領悟到正直和誠實的核心。它是一種更底層的狀態:一致性。

什麼是一致性?就是你心裏想的、嘴上說的、和你實際做的,這三者是不是統一的?

誠實,是想和說一致。正直,是想和做一致。

我舉個反例。

很多公司痛恨採購收賄賂,但自己又給客戶採購送禮。這就是典型的不正直。因爲,標準內外不一致了。

想明白這點,“正直”就從模糊的道德光環,變成了具體的行爲準則。

現在,我自己開公司,每天其實都要面對很多誘惑。

去年,其實是我們比較艱難的一年,我們不怎麼掙錢。但其實,我們有很多掙錢的辦法,只不過我們拒絕了。

那時,我們曾拒掉一個模式可疑的“AI自動賺錢系統”的合作。這個合作,我們要出的力很少,報酬很高。但是模式一聽就很可疑。堅決不能做。

類似的,也拒過一個著名品牌的公衆號廣告。因爲他們的產品在我認知裏,是在收“智商稅”。

還有很多很多人找我們,願意投廣告。我們都拒絕了。

做這些決定時,不是沒有過掙扎。但一想到“一致性”這三個字,一切就清晰無比。

如果我們一邊倡導創造價值,一邊又推廣自己都不信的東西,那談什麼“正直”?談什麼“誠實”?

這,就是價值觀的作用。

微軟的價值觀,像一把標尺,至今仍在校準我的行爲。

這套找同路人的方法論,是微軟送我的禮物

關於價值觀,有很多定義。我的定義是,“你認爲什麼有價值”的觀念體系,就是你的價值觀。

價值觀的本質,是優先級。

許多東西都是有“價值”的。但大多數情況下,我們沒法既要、又要、還要。

得做取捨。

尤其是,當你在面對重大決策時。你沒扔掉的東西,就說明它在你心中,更有價值。

比如,當正直和掙錢矛盾了。選誰?

你選了不掙錢,那幺正直就是你的價值觀。你選了掙錢,那麼,錢就是你的價值觀。

價值觀,聽起來挺好。不過,公司強行定義的價值觀,真能對每個員工起作用嗎?

真是個好問題。

我記得,當初微軟推行這套價值觀時,內部也有不少討論。

隨着時間推移,我就看到,那些真正認同公司價值觀的人,會感覺越來越舒服,留了下來,並且相互吸引。

而那些不太認同的,可能會覺得彆扭,逐漸離開,或者被淘汰。

這個過程,像一個緩慢的“自然選擇”。久而久之,整個團隊就形成了一種相對統一的“氣場”。

這個觀察,對我後來自己帶團隊,也很有影響。

我們這家小破公司,也定了自己的價值觀:激情、承諾、思考、行動、正直、舍滿取半。

面試新人,除了看能力,一定會聊價值觀,看是不是和我們“對味”。選合作伙伴,也會看對方行事風格,是不是追求長期、誠信、共贏。

價值觀,能篩選同路人。

價值觀,也是最好的協同武器。

微軟教會我,別當被人照顧的“巨嬰”

說到協同,我還想起一個,從微軟帶出來的習慣:我從來不帶助理跟在身邊。

你或許知道,一年我有150天,都在出差。我都是一個人,背上書包,拖着行李箱,自己去機場。

這件事,我是受到當年,微軟一位負責全球業務的德國人啓發。

按理說,老闆出行,得有助理全程打點吧?完全不是。他就一個人,拖着行李登機,非必要不託運。這樣,下飛機就出機場,坐上車,去開會。

嚴絲合縫。極其講究效率。

到公司處理事務,他也沒助理在旁。開會間隙,就看見他“啪”地拿出來一疊打印好的,厚厚的日程本,一張張翻過去,在那兒仔細覈對。

一邊翻,他還半開玩笑跟我說:“My assistant is very good at making me busy.”(我那位遠在西雅圖的助理,非常擅長把我弄得很忙。)

不需要助理時刻跟在身邊處理雜事。他只需要帶着那份信息完備的“行動指南”,就能獨立掌控行程。

這種做事風格,在微軟很普遍。越高級別,越是“反感”被過度照顧。

比如,當時同事曾爲那位德國老闆預留了專用電梯,他表示堅決不需要。不僅堅持和我們一起等普通電梯,進了電梯還主動幫大家按樓層、擋門。

在機場你想幫他提行李?他大概率會婉拒,自己拎起就走。

這種文化,也在我身上落下印記。

後來我出差,也從不帶助理。一個人,一個揹包或登機箱,跑遍全球。自己處理並不複雜。

如果接機人來拿我的行李,對不起,我的行李裏面裝滿金子,我不給你拿。

有時朋友驚訝問:“劉老師,您就一個人啊?” 我笑答:“習慣了。” 心裏想的是:“難道我生活不能自理嗎?”

一個人出差,在強大的協作加持下,非常高效。

我的時間,全是我的助理同事在管理。我們可能幾天都說不上一句話,但工作照樣高效運轉。

幾乎所有協同,都依賴共享電子日曆。

日曆上,我的同事會把我的行程,標註得極其詳盡。時間精確到分,地點具體到會議室。航班高鐵信息、接送人是誰、聯繫方式、行程預估時間、住宿詳情,以及會議背景資料。等等等等。

我所需要的所有信息,都在那個日曆條目裏。

而我需要做的,就是100%信任這個系統。然後,像精準執行指令一樣,按日曆行動。

每次出門,我只需要打開手機,就清楚知道,下一步幹嘛。

有時,半夜2點落地陌生城市,心裏也不慌。因爲所有信息都在手機裏。我完全不需要打電話吵醒助理,確認早已安排好的信息。

這,也是微軟帶給我的印記。

微軟這50年,不斷在用它自身的起伏與堅韌,詮釋着“基業長青”的奧祕。

回顧我的人生幸事,莫過於在我20多歲的時候,加入了微軟這家偉大的公司。

在微軟,我感受過學習的極大樂趣。它重塑過我的行動邏輯。讓我體會過超越商業的責任榮光。

名字。培訓。自豪感。責任感。正直誠實。氣味相投。協同效率。

7個印記。共同組成了現在的我。

哪怕已經從微軟離職十來年,依然還在起作用。

這不禁讓我思考,一段經歷,究竟能在一個人身上留下什麼?

到底什麼是真正寶貴,且能伴隨一生的?

或許,到最後你會發現,那些真正能夠穿越時間、歷久彌新的,並非當時的薪水職位,甚至不是那些曾讓你引以爲傲的工作技能。

而是這些,被環境、被挑戰、被同伴、被文化,悄無聲息植入你內核深處的,印記。

願你回望來路,也能清晰辨認出那些,曾塑造了你的寶貴印記。

無論它們來自何處。

更願你在未來的旅程中,有意識地去發現、去吸收、去沉澱那些真正有價值的東西。

主動識別它們,打磨它們,讓它們最終成爲你獨特的勳章,成爲你行走世間、穿越風雨時,內心那束最穩定、最明亮的光。

在微軟成立50週年之際,寫下這篇文章。是我的幸運。

也祝福你,在自己的故事裏,也留下屬於你的,那熠熠生輝的印記。

6月7日,在上海影城,我會用一天的時間,和你好好聊聊人工智能。

6月7日,就讓我們,現場見!

*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觀點 / 劉潤  主筆 / 木言聲 編輯 / 歌平 版面 / 黃

這是劉潤公衆號的第2559原創文章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