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李在鎔之笑”背後的局

華爾街科技眼
03-31

不久前,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CDF)剛剛落下帷幕。本次年會圍繞 “全面釋放發展動能,共促全球經濟穩定增長” 這一主題,吸引了全球各界目光,衆多重磅嘉賓的出席與發言成爲輿論焦點。其中,韓國三星集團會長李在鎔時隔兩年的訪華之行,更是引發廣泛熱議

一直以來,李在鎔給外界的印象是不苟言笑。然而,在論壇開幕前一天,李在鎔卻意外打破固有形象。3月22日,李在鎔與高通公司總裁安蒙一同現身北京小米汽車工廠。小米方面極爲重視此次會面,CEO雷軍親自接待,小米副董事長林斌等核心高管全程陪同。當現場曝光的合照流出,李在鎔臉上浮現的一抹微笑,瞬間成爲網友討論的熱點。熟悉他的人都清楚,這看似簡單的微笑,實則十分罕見,不少網友紛紛調侃 “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感慨行業格局的變化之大。

過往公開報道中,李在鎔出席商業活動時,多保持着嚴肅、謹慎的表情,讓外界感受到三星集團在激烈市場競爭中的強大氣場。此次與雷軍會面時露出的笑容,背後或許蘊含着三星在業務拓展與合作佈局上的新考量。隨着全球科技行業的競爭愈發激烈,三星急需開拓新的業務增長點,而小米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迅速崛起,無疑爲雙方的合作提供了廣闊空間。

回溯過往,三星與小米高層曾在業務商談中產生激烈爭執,雙方互不相讓,最終談判破裂,不歡而散。三星隨即採取強硬措施,停止向小米供應屏幕。彼時,小米手機 5 正面臨嚴重的供應短缺問題,三星的斷供猶如雪上加霜,讓小米的生產運營陷入困境。爲解決燃眉之急,雷軍不得不放下身段,親赴深圳,向三星高管致歉

儘管經歷了此番波折,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雙方基於各自的商業考量,在智能手機、半導體等領域再度展開緊密合作,攜手共進。

然而,近年來,全球半導體貿易環境風雲變幻,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三星半導體業務發展逐漸放緩,呈現出疲態。爲了應對這一挑戰,尋找新的業務增長點,三星開始積極謀劃業務多元化戰略,力求打造更加穩健的營收結構。

在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版圖中,韓國市場由於產業趨於飽和,電動汽車需求暫時陷入停滯,增長乏力。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新能源行業在國家 “以舊換新” 政策的大力推動下,保持着穩健的增長態勢。今年以來,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量同比增速超過 20%,市場一片繁榮。以比亞迪爲代表的中國頭部車企,加速出海步伐,汽車產銷量持續攀升。

在這一背景下,李在鎔此次訪華行程緊湊,不僅到訪北京小米汽車工廠,還專程前往深圳,參觀了比亞迪總部。這一系列舉動釋放出強烈信號,表明三星有意強化與中國企業在汽車電子裝備領域的戰略合作,期望藉助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蓬勃發展之勢,爲自身業務注入新的活力,實現可持續發展。李在鎔對合作伙伴表現前所未有的友好,也可能源於此。

“技術超差距”的三星掉隊

長期以來,三星憑藉卓越的技術實力在行業內佔據領先地位,構築起難以逾越的技術壁壘。然而,三星引以爲傲的“技術超差距”(Super Gap)正逐漸縮小,優勢不再顯著。

AI芯片高帶寬內存(HBM)業務爲例,三星在這一領域已落後於韓國同行 SK 海力士。去年5月,媒體爆料三星電子的HBM芯片未能通過英偉達的測試。儘管英偉達(NVIDIA)創始人黃仁勳隨後在2024臺北國際電腦展上反駁了這一說法,強調英偉達對 HBM 內存的認證流程極爲嚴格,需要投入大量時間與耐心。但不可否認,HBM內存作爲提升數據中心和AI加速卡性能的關鍵技術,對企業在AI芯片領域的競爭力有着決定性影響。目前,SK海力士是英偉達主要的HBM內存供應商。作爲全球最大的存儲芯片製造商,三星雖在技術研發上持續發力,其HBM3E產品在英偉達的審覈中也取得了令人滿意的評分,預計最快6月初可通過英偉達等企業的品質認證,但不可避免地,三星在這一賽道已然明顯落後於競爭對手,錯失了搶佔市場先機的最佳時機

三星電子公佈的2024年全年的營收狀況呈現出複雜態勢。其全年營收達300.9萬億韓元,營業利潤達32.7萬億韓元,全年營收創下史上次高紀錄,僅次於2022年。不過,在半導體業務上,三星的未來預測並不樂觀。官方通告顯示,2025年第一季度,由於行動裝置市場需求低迷,加上產能利用率偏低,固定成本負擔加重,獲利表現預計將持續疲軟。在此情形下,三星晶圓代工事業部計劃聚焦於推動先進製程開發、提升製程成熟度,期望藉此開拓AI和HPC應用市場,吸引更多先進節點的客戶合作。

同時,受產能利用率降低、先進節點技術研發費用攀升等因素影響,三星晶圓代工事業部整體盈利能力下降。儘管面臨諸多挑戰,但該事業部仍積極佈局前沿技術,開發 2nm GAA 技術。

2024年6月,知名分析師郭明錤在X平臺爆料,高通將成爲三星Galaxy S25系列機型的獨家 SoC 供應商。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在於三星自研的Exynos 2500芯片採用3nm製程時,良率低於預期,大概率無法實現量產出貨。這不僅讓三星在芯片業務的營收上遭受打擊,也使其在移動芯片領域的市場份額和行業影響力面臨被削弱的風險。

在科技行業的激烈競爭中,三星正面臨着複雜的局面。在半導體領域,儘管三星投入重金,在 3nm 製程工藝上砸下約 8420 億元人民幣,試圖憑藉先進技術搶佔市場高地,卻因芯片良率未達預期,難以贏得主要客戶的認可。這一狀況使得三星在與行業勁敵臺積電(TSMC)的較量中,差距不斷拉大。即便如此,三星並未停下前進的腳步,着力投入 2nm GAA 技術的開發,急切渴望在技術上實現關鍵突破,重塑在半導體市場的競爭力。

雖然在半導體領域遭遇挑戰,但三星在AI智能手機市場依舊佔據領先地位。以 2025年推出的三星Galaxy S25系列爲例,該系列在韓國市場的預售量突破130萬臺,創下Galaxy S系列有史以來的最佳預售成績。放眼全球,三星智能手機的表現同樣可圈可點。Counterpoint數據顯示,2024年,三星以19%的市場份額位居全球第一,北美以及歐洲成爲其主要市場支撐。在美國市場,從2023年Q1至2024年Q3期間,三星智能手機的市場份額多次超越蘋果,展現出強勁的市場競爭力。(詳情見:三星S25國行版發佈,韓版 AI打響中國市場本土化戰役)

總體而言,三星在半導體業務面臨困境的同時,憑藉AI智能手機業務穩住了陣腳。未來,三星能否藉助智能手機業務的優勢,反哺半導體研發,突破當前技術瓶頸,重新平衡兩大核心業務,實現協同發展,值得行業持續關注。

2025年第一季度,三星電子鄭重宣佈,新推出的Galaxy S25旗艦系列,憑藉創新AI交互體驗與卓越產品配置,將持續鞏固其在AI智能手機領域的領軍地位。

三星想要重新激活中國市場?

李在鎔時隔兩年再度出席中國發展高層論壇(CDF),並實地走訪中國科技企業與新能源車企,這一系列舉動,無疑向外界釋放出三星謀求新合作的強烈信號。

儘管身爲全球電子行業的巨頭,但三星在中國電子消費市場的整體表現,卻不盡如人意。以智能手機市場爲例,2024年相關數據顯示,三星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僅爲1%。不過,三星的業務佈局廣泛,產品種類豐富,從智能電子設備及配件,到智能家電、存儲設備、顯示器,再到IoT產品,一應俱全。

但同時,進入2024年,三星明顯加快了與中國市場的合作步伐。三星電子年度報告顯示,2024年,三星對華出口額飆升至64.9萬億韓元(約3260億元人民幣),較上一年度同比增長53.9%,一舉超越對美國的出口額。儘管三星智能手機在中國市場份額較低,但在半導體、顯示面板等核心零部件領域,依然牢牢佔據重要地位,成爲衆多中國電子企業不可或缺的合作伙伴。

3月20日,三星在2025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 2025)上亮相,全面展示了其家電及電子設備產品線。展會現場,三星AI神系列家電、Vision AI解決方案、透明顯示產品以及SmartThings家庭智能互聯新生態等前沿產品紛紛登場。整個展會以 “AI of All”理念爲核心,充分彰顯了三星在硬件整合與AI技術應用方面的創新實力,也表明三星希望通過技術創新,進一步深耕中國市場,提升品牌影響力。

在全球電視業務版圖中,三星電子續寫輝煌。2024年,儘管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三星仍再度榮膺全球電視銷售冠軍,在全球電視市場銷售額佔比達 28.3%。儘管這一數據較2023年略有下滑,但三星憑藉深厚的技術積累與品牌影響力,依舊穩坐行業頭把交椅。尤其在高端家電領域,三星優勢盡顯。2024年第四季度,在售價2500美元以上的高端電視市場,三星電子出貨量佔比高達50.5%,近乎佔據全球高端電視市場的半壁江山,充分彰顯其在高端市場的統治力。

在2025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AWE 2025)上,三星的亮相令人矚目。此次參展,三星全方位展示了將AI技術深度融入產品的卓越實力,這與三星 “第一是技術、第二是技術、第三還是技術”的發展理念高度契合。回首過往,三星Note 7爆炸起火事件,再加上中韓關係的階段性緊張以及 其他因素,致使三星在中國C端市場的業務發展遭遇重重阻礙,品牌形象和市場份額受到較大沖擊。

然而,隨着中韓兩國關係逐漸緩和,雙邊經濟文化交流日益頻繁,市場環境迎來新的轉機。當下,無疑是三星發力中國 C 端市場,重塑品牌形象,擴大市場份額的絕佳時機。憑藉在技術研發、產品創新以及高端市場運營等方面的豐富經驗,三星有望在中國消費市場實現新的突破,續寫品牌發展的新篇章 。

李在鎔:“三星已處於生死存亡關頭。”

三星集團作爲商業巨頭,經濟實力富可敵國。李在鎔自出生起,便含着 “金湯匙”,盡享優渥資源與無上榮耀。然而,頭頂家族光環的他,並未在安逸中懈怠。在競爭激烈的商業戰場,李在鎔時刻保持高度警覺,將極強的危機意識融入企業運營的每一個環節,時刻思索着三星的未來走向。

據韓媒報道,從 2月下旬開始,三星開展了一場面向旗下所有子公司高管的特別研討會,主題爲 “爲恢復三星風貌的價值教育”。此次研討會採用播放視頻的獨特形式展開,李在鎔雖未直接現身視頻,卻通過視頻傳達出嚴肅警告——三星已 “處於生死存亡關頭”。他要求高管們必須以“非死即生”的堅定決心,全力以赴應對當前危機,展現出破釜沉舟的勇氣與擔當。

值得關注的是,視頻中還融入了已故創業會長李秉喆和已故前會長李健熙的經營哲學。李秉喆作爲三星的創始人,憑藉卓越的商業智慧,爲三星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李健熙則通過一系列大膽的改革舉措,推動三星實現了從傳統製造業向高科技產業的轉型,締造了三星的商業傳奇。此次將先輩們的經營理念融入研討會,旨在喚醒高管們的使命感與責任感,激勵他們汲取先輩的智慧,以更加堅定的信念和創新的思維,帶領三星走出困境 。這場研討會不僅是對三星過往輝煌的回溯,更是對未來發展的深刻反思,預示着三星將以全新的姿態,迎接市場的挑戰

李在鎔將三星當前所面臨的生死存亡危機,歸結爲結構性競爭力的下滑。近年來,三星集團在多個核心業務領域的優勢逐漸削弱,電視、智能手機以及DRAM內存芯片等產品的市場份額,相較於2022年,在2024年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這無疑給三星的發展敲響了警鐘。

事實上,時刻保持危機感,早已成爲三星傳承多年的企業文化內核,這一傳統源自 1993年三星發起的 “新經營” 運動。當年,三星前會長李健熙在美國洛杉磯的一家家電賣場中,目睹三星電子產品被擺放在角落,無人問津的場景,強烈的危機感頓時湧上心頭。儘管彼時的三星在韓國市場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李健熙深知,若不及時做出改變,三星將難以在全球市場立足。

爲推動全面變革,1993年,李健熙帶領三星衆多高管,奔赴洛杉磯、東京、法蘭克福、倫敦、大阪等多個國際城市,召開了一系列大規模的馬拉松式會議。這些會議平均每天持續8小時以上,有時甚至長達16小時。在此期間,著名的三星《法蘭克福宣言》應運而生。經過長達數月的深度反思與改革,三星毅然踏上了以質量爲核心的全新經營道路。通過此次改革,三星內部的危機意識得以全面樹立,提前規劃和佈局逐漸成爲企業的管理常態。

此後,三星持續加大在科技研發和產品質量提升方面的投入。憑藉前瞻性的戰略轉型和業務重組,三星成功抵禦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衝擊,並逐步成長爲全球頂尖的科技企業。

圖:李健熙(左)和李在鎔(右)

《法蘭克福宣言》作爲三星集團企業文化的基石,始終指引着集團的戰略發展方向。李健熙通過思想革新,極大地增強了組織的凝聚力。這種重視員工精神建設的管理理念,在現任會長李在鎔的經營體系中得到了很好的延續。如今,面對新的挑戰,李在鎔正試圖藉助這一深厚的文化底蘊,再度激發三星的內在活力,帶領三星走出困境,續寫新的輝煌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