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晚間,運動科技公司Keep(03650.HK)公佈了2024年度業績報告。財報顯示,Keep在2024年營收爲20.6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21.38億元降低3.4%;經調整淨虧損爲4.6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經調整淨虧損2.95億元擴大59%。
在消費市場環境變化的影響下,就經營數據本身而言,Keep的這份財報的確算不上亮眼,而公司本身也在財報發佈的前幾日做出了盈利預警公告,稱Keep2024年度經調整虧損淨額有所擴大,但預計2025年實現扭虧。
2025年開年,Keep因宣佈All in AI戰略一度成爲市場關注的焦點,其股價也在短期內幾近翻倍,儘管後續出現震盪回調,但從趨勢上看上漲動力依然強勁。特別是深入剖析財報可以看出,Keep在AI轉型的道路上,雖面臨虧損壓力,但也蘊含着巨大的價值潛力。
AI投入的階段性陣痛
事實上,自創立以來,Keep一直保持着自己的節奏,在經營層面也是通過各種有效手段不斷改善盈利水平。而2024年的虧損擴大,顯然是在大力投入AI戰略轉型的背景下所產生的。
數據可以說明一切。對比2024年上半年和下半年業績,上半年虧損有所縮小,而下半年虧損開始擴大,這一變化足以說明,隨着AI浪潮加速席捲,Keep爲了不錯失時代機遇,選擇在此時入局。
一方面,這反映出Keep在All in AI上的決心;而另一方面,戰略性虧損也是轉型過程中的一種必然結果。某種程度上,這在市場的預料之中,只不過這種短期虧損亦是爲了獲得在長期成長語境下更大的競爭優勢。
一個事實是,Keep雖是在2025年開年宣佈的All in AI戰略,但事實上,公司在AI領域的投入並非始於這一時刻。
早在2018年開始,Keep就提出要結合人工智能的發展,打造一套科技互聯的運動生態。Keep跑步機、動感單車以及手環可穿戴設備等智能硬件的推出,與Keep APP內容的線上線下打通,幫助用戶在運動過程中真正實現運動數據的收集與整理,更好地指導與計劃下一個運動週期。
2023年,Keep推出一款名爲Keep Station的智能交互設備,能夠對用戶運動過程中的動作進行精準識別和實時指導,通過專業指導和趣味激勵,降低運動門檻,提升運動體驗。這一設備可以適用於多種運動場景,幫助用戶打造智慧化居家運動生活。
據悉,支撐"KS"實現精準識別的算法,被稱爲"Keep Motion Tech" ,是Keep 自主研發的多重融合動作識別技術。這套算法融合了攝像頭 2D 攝像頭 AI 識別技術,通過Keep 動作感知系統將人體動作通過 23個關鍵點位進行識別和拆分,然後通過Keep 動作捕捉引擎將識別到的關鍵點位進行實時理解與分析,進而通過 AI 計算與比對動作的準確度。
誠然,"KS"的推出並沒有給Keep帶來多大的用戶增量和市場規模,但這一動作足以看出,Keep在AI方向上的綢繆與佈局,也爲後來Keep 宣佈all in AI埋下了伏筆。
梳理一下當前公司在業務層面的成果,也開始逐步顯現。
目前,Keep平臺上的5000多節官方運動課程中,已有超過15%的內容爲AIGC生成。AI技術的應用,大幅提升了內容創作的效率,通過AI技術生成的個性化健身方案,能夠真正滿足用戶千人千面的多樣化需求,從而提高健身服務的精準度和便捷性,提升用戶粘性和活躍度。
眼下,在智能健身硬件市場激烈的競爭下,Keep已然可以通過AI算法對用戶運動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實現硬件與軟件內容的深度融合,構建起完整的運動生態閉環。
舉個例子。目前,Keep已發佈的智能設備已實現了與平臺課程內容互聯,增強了用戶的沉浸式體驗。未來,隨着AI技術的不斷發展,硬件設備將更加智能化,能夠實時根據用戶的運動狀態調整運動方案。
日前,Keep上線了首個運動健康行業的專屬模型Kinetic.ai,並同步推出了基於Kinetic.ai的首款智能體AI教練體驗版——卡卡(Kaka)。
按照Keep近3000萬的月活用戶規模,AI教練預期能大幅提高會員滲透率,而對於用戶一端來說,AI教練可以提供24小時在線的個性化訓練指導,大大降低了服務成本。而從商業化的角度,AI教練可以在運動內容製作上覆蓋更多人工教練無法覆蓋的課程品類,極大提升用戶規模。更重要的是,AI教練上線以後,Keep的商業模式將從此前的"售賣內容"轉變爲"提供服務",這兩者之間巨大的價值差異,將爲Keep帶來10倍ARPU值的增長空間。
另外,2024年,Keep已在海外上線了FitPulse、Gogogola、CalCut等多款AI應用,在更好地滿足海外用戶運動需求的同時,加速自身全球化佈局和影響力。
其中,FitPulse是一款完全由AI生成內容的健身工具,主要面向歐美用戶,提供個性化訓練計劃和課程;CalCut則是一款健康飲食管理工具,利用GPT和Claude技術,通過拍照或語音搜索幫助用戶記錄卡路里和營養素數據,並生成AI驅動的飲食計劃。
做難且正確的事
坦白講,運動健身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作爲賽道中的頭部企業,Keep同樣也面臨着來自於營收增長、盈利能力、用戶留存和會員轉化率等方面的種種難題。加之,頭部健身IP大多選擇多平臺分發,以及UGC內容的爆發式增長所導致的內容同質化。
此次財報電話會上,王寧自己也提到,Keep於上線至今10年,其核心競爭力爲運動內容服務,而這一模式下,用戶規模與商業化規模均存在天花板。AI時代的到來,則可以幫助Keep打破這一天花板。
儘管AI成爲包括Keep在內的衆多科技企業的破局指望,已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基於前10年運動數據的積累與沉澱,Keep已具備了從內容驅動到以數據算法爲驅動、軟硬件相結合的基礎,但在這一新機遇的背後,Keep同樣也要面臨着諸多挑戰。
首先便是無法迴避的虧損問題。
衆所周知,AI技術研發和應用培育,需要大量資金、人才等方面的投入,這勢必會在一定階段內拖拽Keep的盈利能力,這不僅需要Keep的關注和耐力,更需要市場給出更大的包容。
其次在於公衆對於AI體驗的接受度。
按照王寧在電話會上透露的規劃,未來,會將AI Coach分爲三個層級,一層即爲通用教練卡卡(Kaka);第二層是個性化教練,用以提供各種 IP 的個性化教練;第三層則爲專業教練,提供專業的服務,也會針對這些教練制定不同的定價系統。
儘管這可能會對習慣了傳統健身方式的用戶,帶來一些疑慮,不過好在,近年來在宏觀政策上,政府愈發倡導全民健康及體重管理,加之人們對於AI工具接受度的提高,這也爲Keep的AI轉型創造了有利的外圍環境。
對於市場來說,雖然Keep在短期內存在一定的虧損,但就長遠而言,倘若Keep能夠成功實現AI轉型,其估值邏輯有望被重塑,並迎來新的發展階段,進一步夯實其在賽道中的領先身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