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座標與生態構建:透視浙商銀行“善本金融”實踐

金融一線
04-03

  4月3日金融一線消息,浙商銀行2024年度業績報告顯示,在加大服務實體經濟力度、進一步讓利企業的同時,浙商銀行全年實現營業收入676.50億元,較上年增長6.19%,增速維持在全國性股份行領先水平;現金分紅比例超30%,在上市股份制銀行中位列第一梯隊;普惠金融貸款增速11%,佔各項貸款比重超20%,連續多年位居全國性銀行首位;資產質量進一步夯實,不良貸款率連續三年下降。

  “只有堅持善本利他才能贏得資本利得。以善爲本,善慧雙修,才能行穩致遠。”浙商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陸建強在2024年業績說明會上表示,浙商銀行從社會價值向度重塑金融邏輯,率先確立金融功能性爲第一性,把“善”的基因嵌入金融服務場景,以問題導向構建善本金融理論體系,舉旗引領善本金融實踐創新,形成金融顧問制度、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善本信用、善本信託、員工向善、問責向善等六大支柱體系,這與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精神高度契合。

  價值座標系構建:解碼金融發展新範式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要求“要深刻把握金融工作的政治性和人民性”,金融要回歸初心使命,把功能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履行好社會責任。可以說,金融的定位發生了改變。

  對於如何應對金融發展變局,浙商銀行中國特色金融發展新範式叢書之一《金融定位與價值重塑: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基》中,創造性提出“功能性—專業性—盈利性”三維評價框架, 實現了對傳統金融價值認知範式的根本性突破。

  陸建強在業績說明會上也表示:“我有個觀點,銀行爲什麼叫機構,不叫公司、不叫企業,因爲金融服務有一定公共品的屬性,是有較大的外部性的,不能就金融論金融,而是要從全局看金融、從社會看金融。”

  在此理論指導下,浙商銀行率先確立金融功能性爲第一性,構建起金融顧問、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善本信用、善本信託、員工向善和問責向善“六大支柱”體系,通過綜合生態化服務當好政府的“金融子弟兵”、企業的“金融家庭醫生”,探索金融服務中國式現代化新範式。

  值得一提的是,浙商銀行探索形成“浙銀善標”評價體系,對“善分”高的用戶加大服務力度, 給予讓利優惠政策,使更多資源投向有社會擔當的企業,目前已服務“浙銀善標”一級客戶約10萬戶。諸如“苔蘚產業綠色共富”“奶奶工坊就業幫扶”等金融服務案例, 生動詮釋了評價體系重構後金融資源配置從“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的轉向。

  “差異化信貸策略與風險容忍度調整, 則展現了評價體系引導金融機構平衡商業可持續與社會可承受的調控智慧。‘評價—激勵—行爲’的正向循環機制, 爲破解中小微融資難、鄉村振興資金缺口等頑疾提供了新思路。”上海財經大學校長、黨委副書記劉元春對此表示認可。

  縣域金融生態圈:譜寫共富實踐新篇章

  作爲一家深耕浙江的商業銀行,浙商銀行在服務地方經濟、助力共富、探索縣域綜合金融生態上也有成功的探索。

  依託浙商總會金融服務委員會,浙商銀行與杭州市臨平區政府聯合創建“綜合金融服務示範區”,先行先試、爲改革探路,發揮金融顧問制度優勢,總結出了行之有效的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3386模式”(“臨平模式”)。

  臨平模式重點圍繞政府端、企業端、社會端等三大主體,創建了三大工具,包括爲政府構建區縣金融運行質量指標體系,爲企業搭建數字化“金服寶·小微”平臺,爲居民定製“財富管理N課”培訓課程,解決了傳統金融服務中的信息不對稱與風控問題。

  “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是我行下沉服務、深耕服務的新舉措、新路徑。各個業務板塊都搭載上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這艘大船,把業務延伸進去,打通金融服務的最後一公里。”陸建強表示。

  據介紹,經過兩年實踐,縣域綜合金融生態建設模式已在浙江省內11個地市全面鋪開,並在全國22個省、42個地市、74個區縣複製推廣,建立了83家縣域綜合金融生態金融顧問工作室,成爲走進政府、服務地方的重要抓手。

  與此同時,浙商銀行全面啓動善本信託工程,依託慈善信託工具的改革創新,助力企業實現從傳統以捐款方式做慈善到全方位社會財富升維的進階,也爲高質量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貢獻浙銀力量。

  近年來,全國多地企業家紛紛試水以善本信託反哺社會,既有關念故土的鄉賢,也有支持一方企業所在地的向善企業家。

  比如2024年4月,全國首單大別山革命老區慈善信託落地六安鋼鐵,其150萬元善款,重點用於扶持六安大別山革命老區扶貧、助老、助困等公益慈善項目,爲革命老兵和老區羣衆提供更好的養老服務,感恩其爲革命事業做出的貢獻,助力鄉村振興。

  2024年5月,浙商銀行杭州臨平支行舉辦了“善本信託∙浙金-聖兆慈善信託”捐贈儀式。聖兆藥物捐贈的20萬元善款,定向用於“杭州市臨平區病貧無憂暖心基金”項目,解決困難人員在政府政策給付、救助幫扶、保險報銷後仍較重的合理醫療費用負擔。

  這些案例生動詮釋着“善本信託”的底層邏輯:慈善信託不是簡單的資金搬運,而是通過金融工具實現社會價值的精準賦能。

  星星之火,已呈燎原之勢。截至2024年底,已完成備案善本信託項目96單,累計信託規模3789餘萬元,佔全國同期新增慈善信託的18%。浙商銀行正不斷探索“慈善+金融”的新型應用場景,爲“先富帶動後富”找到實現路徑。下一步,該行將持續深化善本信託新實踐,爭取2027年實現浙江全省縣市區全覆蓋。

  數智生態鏈進化:重塑產業服務新形態

  面對數字化變局,金融機構如何從傳統的“打獵式經營”真正走向陪伴型“種田式經營”?浙商銀行給出的答案是,提供以客戶爲中心的綜合服務、引領行業朝着鏈式生態金融邁進。《鏈式生態金融:數字化變局下的金融新範式》一書,正是回答如何凝聚力量、構築起鏈式生態金融爲核心的綜合服務模式,提升實體企業和產業生態服務能力這一核心問題。

  據介紹,浙商銀行順應產業數字化發展趨勢,從“場景驅動、數業融合、產品組合、生態構建”四大方面協同發力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致力於打造業內“最場景”供應鏈金融服務,是當前外部環境下該行轉型過程中主動構建的差異化競爭能力。

  近年來,浙商銀行相繼聯合正泰、蒙牛、南方電網等行業龍頭企業,發佈了光伏行業、奶業、電力行業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通過全鏈條、全場景、全產品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帶動整體金融行業對實體產業的投入,踐行金融向善使命擔當。

  以正泰安能爲例,浙商銀行圍繞企業產業鏈融資需求,提出供應鏈金融綜合服務方案,實現從產業鏈的上游供應商採購、核心企業自身生產、下游經銷商銷售到終端農戶安裝運維的融資需求全覆蓋,構建了“端到端”數智化供應鏈金融生態。

  截至2024年末,浙商銀行已服務電力、能源、新能源汽車、現代通信等行業超3500個數字供應鏈項目,累計發放融資超7000億元,服務上下游客戶超7萬家,其中普惠小微企業佔比超75%,平均融資利率較年初下降,持續讓利於實體產業鏈客戶。

  接下來,浙商銀行將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站位,以善本金融、智慧經營、人文浙銀爲指引,全面開啓高質量發展新境界,爲助力金融強國強省建設、奮力譜寫中國特色金融發展新範式貢獻更多浙銀力量。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琳琳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