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走平衡木,李在鎔走鋼絲繩

藍鯨財經
04-01

 文|最話FunTalk 何伊然 

世事無常。

當地時間3月25日,三星電子副會長、聯席首席執行官韓宗熙在參加女兒婚宴後心臟病發作,不幸去世。一週前,韓宗熙還帶隊赴上海蔘加了2025年中國家電及消費電子博覽會,到訪蘇寧易購。

此前,在3月19日的股東大會上,韓宗熙曾就公司股價不及股東期待表示了道歉,承認三星在2024年未能及時應對人工智能半導體市場的變化,沒有在智能手機、電視、家電等主力產品市場上佔據制高點。韓宗熙承諾推動重大半導體併購案,並擴大對機器人、醫療科技的投資,以提振增長動能。

此前擺在韓宗熙案頭上的工作都不好辦。迫於美國的壓力,韓國對美投資佔比從2019年的18%激增至2024年的52%,導致三星等企業被迫將產業鏈轉移至美國。但美國此前制定的《芯片法案》補貼實際到賬率不足30%,導致三星在美國德州泰勒市的晶圓廠建設延期18個月。該項目投資高達370億美元,第一座晶圓廠預計2026年完工,但第二座晶圓廠的進展已大幅延期。

即使完工,麥格理分析師也警告稱,該項目可能會因爲缺乏客戶需求而成爲“閒置資產”。英國金融時報引述知情人士報道,三星電子已經深陷惡性循環,美國廠良率偏低,導致難以獲得大訂單,而缺乏訂單又使良率更難提升,影響最新制程技術的產能利用率。如今三星晶圓代工業務虧損高達數十億美元,全球市場份額已跌至10%以下,與主要競爭對手臺積電之間的市佔率、技術差距持續擴大。

但也不是沒有好消息,西方不亮東方亮,作爲全球最大的存儲芯片供應商,三星的LPDDR、NAND閃存等產品廣泛應用於中國市場的終端設備中,根據三星電子的年度財務報告,該公司去年向中國出口的產品總價值達到64.9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241億元),同比增長53.9%,略高於其對美國的出口額(61.3533萬億韓元)。

但好消息也不全然之時好消息。三星電子2024年在華業績的暴漲,很大程度上是美國潛在的管制、關稅政策引發中國手機、PC廠商對供應鏈風險的擔憂,促使企業提前儲備芯片,2024第四季度中國客戶訂單量環比增長40%。但如果美國升級對半導體出口管制及潛在關稅政策,可能導致三星半導體在中國市場的營收突然下降。

所以在三星艱難之際,突然損失一員大將,對於三星來說的確是個不祥之兆。這個空出的聯席首席執行官位子,三星表示尚未確定繼任者。

因爲三星掌門人李在鎔近期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就是在國際風雲變幻之際,穩住中國市場。近期,李在鎔來中國參加了中國發展高層論壇,這是三星首次參加該論壇,所釋放的信號不言而喻。

01

根據網絡爆料,李在鎔在參加論壇前去了小米汽車工廠,與小米CEO雷軍、小米集團總裁盧偉冰、小米聯合創始人林斌合照。儘管小米和三星並未做出官方回應,但科技愛好者們已經在推測三星與小米是否將有進一步合作。

小米和三星有着長期的業務往來,在很長一段時間,作爲供應商的三星憑藉產品優勢把握着更高的話語權。

按照坊間說法,2015年,小米負責供應鏈的高管在工作中言辭不當得罪了三星高管,對方反手就向韓國總部舉報,直接採取斷供AMOLED屏幕的方式“報復”小米,這讓小米產能供應一下子崩了。

慌了神的雷軍主動上門給三星高管道歉,在飯局上幹掉了5瓶紅酒,連連表示是“我們做的不對”。雷軍還找了4位行業內重磅級人士代爲說好話,三星才勉強同意在2年內恢復供應。

當然,這個表述有誇張的成分,“斷供”這麼大的商業決策絕非言語摩擦就能導致的。彼時,三星陷在note 7爆炸事件的輿情漩渦中,在自身智能手機業務遭受重創的時刻,更有可能是三星通過操控上游電子元件,來干擾同行對手相關產品的產能和產品迭代週期,穩住了業績。

2016年,三星電子營業利潤79.3億美元,同比暴漲50.19%,包括半導體、屏幕在內的DS(設備解決方案)業務貢獻了54.2%的份額。

但吸取了教訓的小米轉而尋求國產供應商,與京東方、華星等企業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逐步擺脫對三星的依賴。十年過去,小米柔性OLED手機面板供應商中,TCL華星佔比超過6成,三星佔比已降至5%。

不僅小米,其它廠商也意識到三星獨大的危害。第三方統計顯示,全球OLED手機面板市場,三星顯示器(SDC)的市佔率從2022年的63.2%降至2024年的43.2%。

雖然在面板領域,三星節節敗退,但在其他半導體尤其存儲芯片方面,三星依然能打。三星主要向中國供應LPDDR、NAND Flash、圖像傳感器和顯示驅動器IC,以及一些HBM產品。其位於西安的NAND閃存製造子公司三星中國半導體有限公司去年的銷售額爲11.2萬億韓元,而一年前爲8.7萬億韓元。其銷售子公司上海三星半導體2024年的銷售額爲30.1萬億韓元,比前一年的15.6萬億韓元增長了近一倍。

儘管PC、智能手機等設備採用的DRAM/NAND在2024年下半年因需求疲軟導致價格下跌約30%,但進入2025年,市場復甦跡象明顯,3月起,通用DRAM價格連續上漲,各家紛紛準備提價。此外,AI熱帶動服務器需求爆發式增長,也推動了HBM等高附加值產品的需求猛增。三星HBM高端產品在華銷售額同比增長63%,成爲重要增長極。

只是,這次和麪板市場的變化一樣,意識到有“卡脖子”風險的中國,也不會坐視存儲芯片長期依賴外部供應。近年來,長江存儲等中國芯片企業的強勢崛起,長江存儲即將投入使用的全球首條全自主256層3D NAND產線,良率突破90%;合肥長鑫的1β製程DDR5內存,單位容量功耗比三星同類產品低22%;華爲存算一體芯片將HBM內存需求壓縮40%,以及中芯國際的14nm嵌入式存儲芯片良率突破92%,這些產能-創新構成的組合拳,正在蠶食韓國企業的技術護城河和市場份額。

液晶面板競賽的一幕,在存儲芯片領域重演,市場數據顯示,中國智能手機廠商的國產存儲芯片採購比例從2022年的17%飆升至2025年的68%;本土雲計算巨頭將三星SSD的採購份額從45%壓縮至12%;甚至韓國本土家電企業LG,也開始在其高端產品線採用長江存儲的嵌入式存儲芯片。

據韓國貿易部數據顯示,韓國2月對華半導體出口較上年同期下降3%,對華芯片銷售額較上年同期暴跌31.8%,跌幅超過1月的22.5%。

韓國對華出口佔存儲芯片總出貨量的58%,替代市場開拓率不足5%。正如SK海力士無錫工廠負責人坦言:"政策紅利窗口期只有2-3年,必須在中國市場建立不可替代的技術優勢。

02

李在鎔判斷,三星在全方位喪失技術優勢,在半導體領域尤爲明顯。

來中國之前,李在鎔在三星內部召開了一場管理人員大會。這場在京畿道龍仁研修院舉辦的“重塑三星力量”研討會共有超過2000人蔘加,李在鎔表達了個人對三星前景的擔憂,要求集團高管要爲未來投資,必須把技術放在第一位。

他聲稱:“三星正面臨生死存亡的問題,管理層必須深刻反思自己的行爲。必須有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態度,應對AI時代的挑戰。”

現實確實不容樂觀。2022年,三星啓動3nm芯片量產,但至今未能推出商用智能手機芯片,這使得三星在高端芯片市場的競爭力一瀉千里,將市場拱手相讓。爲了趕上差距,三星專攻2nm製程,還關閉了利用率不足的5nm與7nm產線,但2nm同樣面臨良率低下的問題。

目前,臺積電2nm技術更爲成熟穩定,已獲得大量AI半導體訂單,而三星的2nm預計2025年下半年才能正式量產。

不僅如此,英偉達GPU對高帶寬內存(HBM)芯片依賴度極高,三星在這一領域也完全落後競爭對手。在HBM市場,由於三星在2019年錯誤地解散了HBM研發小組,導致其研發力度上大幅落後於SK海力士。在更爲先進的HBM3E領域,SK海力士的HBM3良品率約爲60%到70%,而三星的良品率僅爲10%到20%。

這種良品率的巨大差異,不僅影響了三星產品的市場競爭力,還使其在高端HBM市場的份額爭奪中陷入了極爲不利的境地。

年初,英偉達在發佈新一代GeForce RTX 50系列顯卡時宣佈將搭載美光科技的GDDR7顯存,這一說法引發了韓媒震動,紛紛質疑三星已經被“邊緣化”。

頗爲好笑的是,爲了妥協責任,三星半導體業務負責人全永鉉甚至提出是韓國每週最長52小時工作時間限制了發展,要求延長工時。

其實,韓國芯片產業一直存在技術儲備不足的頑疾,比如三星存儲芯片的專利池中,23%的核心專利來自中美授權;韓國半導體設備國產化率僅37%,關鍵部件庫存不足30天。在2019年日韓貿易摩擦時,日本對韓國斷供光刻膠,就立馬打得韓國半導體產業措手不及。

更嚴重的問題是,不僅三星整個韓國半導體產業從技術到合規管制,都極度依賴美國。

在芯片製造的蝕刻、等離子沉積和濺射等十個關鍵階段中,美國佔據主導地位,日本和荷蘭控制着晶圓清洗和光刻等其餘階段。這意味着韓國作爲芯片製造商的關鍵作用,取決於美國及其盟國提供的技術、材料和專業知識。

爲了保持在芯片行業的領先地位甚至是生存,韓國芯片製造商都必須與美國及其盟友的公司進一步加強合作,也就必須儘量尊重美國的出口管制措施。

一邊是中國廠商的追趕,一邊是被美國卡住技術、設備供應強迫服從出口管制,三星可謂兩邊都得罪不起。

03

李在鎔用“生死存亡”形容處境是要敦促管理層做出改變,不能因此就小瞧了三星的成績。

根據三星電子財報,2024年公司全年收入300.9萬億韓元,同比增長16%;營業利潤32.7萬億韓元,同比增長395%;淨利潤33.6萬億韓元,同比增長131%。

從業務板塊來看,得益於內存設備價格的強勁反彈,三星內存業務年度銷售額達84.5萬億韓元,成爲公司業績主要增長引擎,從英特爾手中奪回了市場第一的位置。

原本,三星想按照自己的節奏做出調整,趕上市場變化,但是特朗普上任後不按照常規套路出牌打亂了計劃。

特朗普上臺後,美國對半導體、盟友的態度發生了極大變化,首先是上臺伊始就立刻宣佈廢除芯片補貼計劃,到3月,美國能源部又突然確認韓國被列入“敏感國家及其他指定國家名單”的最低級別範圍內,這是韓國首次被美國政府列爲“敏感國家”。

如果該決定在4月15日最終生效,韓國與美國在覈能、人工智能、半導體等尖端技術領域的合作將受到美國政府嚴格審查,甚至中斷。

2024年,韓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創紀錄的557億美元,同比增長25.4%。對於高舉貿易保護主義大旗的特朗普而言,這是一個完全無法接受的數字。他在國會演講中直接大罵韓國,稱韓國對美國產品徵收高達四倍的關稅損害了美國的利益。

把韓國列入“敏感國家”可能是特朗普能想到的解決逆差的最高效解決手段。

這樣的背刺殺得韓國措手不及。韓國執政黨指責在野黨濫用彈劾,導致外交應對遲緩;在野黨則抨擊尹錫悅政府無能,引發外交災難。韓國外交部則辯解稱,該決定對韓美科技和能源領域合作不會產生負面影響。

三星承認,相比競爭對手,三星在美國政策變化和關稅問題上面臨更大的壓力。一片混亂的韓國政壇在短期內完全指不上,三星只得自行解決問題。據知情人士透露,三星已經加大了在美國的政治遊說投入,但收效並不明朗。

將小米和三星的交流說成是境遇互換或許是誇大其詞,不過在特朗普政府“作妖”下,抓住中國市場確實對三星格外重要。

近兩年,中韓關係出現明顯緩和。2024年,三星對華出口總額達64.9萬億韓元,同比增長53.9%,超過了對美國的出口額,三星需要在消費者最多的中國市場尋找C端到B端的一切機會。

雖然小米和三星有過摩擦,在手機等領域也有着直接競爭,但在汽車領域,雙方的合作關係有着極高的想象空間。李健熙在世的時候就認爲汽車將是芯片領域的新增長點,2018年三星電子正式進入高性能汽車半導體市場,推出Exynos Auto品牌。造車離不開芯片,雖然小米是造車領域的後進生,自研成果落地應用也需要一定時間,但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所有人都不敢小覷其前景。

此次李在鎔和雷軍的會面,高通總裁安蒙也一同現身。考慮到小米SU7就是採用的高通驍龍8295作爲智能座艙芯片,三方合作計劃或許很快就會公開。

除了小米,李在鎔還拜訪了比亞迪,和王傳福進行了討論。當然,李在鎔到訪也不意味着小米和比亞迪一定會和三星開展合作,畢竟,現在的半導體市場三星只是供應方之一,不再有一手遮天的聲勢。

爲了搶佔中國市場,三星正加速推進西安工廠的技術升級,三期工廠擴建工程已於2024年底投產,計劃投資270億美元擴大高端NAND產能。三星表示,將繼續深化與中國客戶的合作,但同時也表示,將拓展歐美市場的高附加值產品份額,以平衡地緣政治風險。

常言道: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面對錯綜複雜的大環境,李在鎔需要重新評估三星在全球的戰略部署,在中美兩邊都建立更平衡、穩定的關係,並開拓更多合作伙伴。

想把生意做好,三星自己也得拿出更大的誠意。而李在鎔自己,也需要在風雲莫測的韓國政壇中,做好平衡,不至於被傾軋出局。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