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最高光的時刻也是最危險的時候,雷軍如何過這一關?

市場資訊
04-02

專題:SU7 3月29日出車禍,4月1日小米股價暴跌 事發72小時雷軍回應

  來源:盛華觀察

  4月2日,受小米SU7事故事件影響,小米集團股價繼續走低。截至收盤,該股報44.55港元/股,較2025年3月19日的歷史最高價59.45港元/股已跌去25.06%。按照最新市值計算,小米集團總市值近兩天縮水超1200億港元。

  高光與危機:一場事故背後的雙重衝擊

  2025年3月,小米汽車首款量產車型SU7正式上市,雷軍在發佈會上高調宣稱“小米汽車要成爲智能駕駛時代的標杆”。憑藉雷軍的個人號召力與小米生態的流量加持,SU7迅速成爲市場焦點,股價一度飆升至59.45港元/股的歷史高位。然而,僅僅兩週後,一場致命車禍將小米推至輿論風暴中心。

  3月29日,一輛SU7在德上高速以116km/h撞擊隔離帶後爆燃,車內三名女大學生當場遇難,事故細節的曝光引發公衆對車輛安全性和小米危機公關的強烈質疑。

  截至4月2日,小米市值兩天內蒸發超1200億港元,跌幅達25%。這場事故不僅暴露了小米在智能駕駛技術上的隱憂,更將雷軍個人IP與企業責任的矛盾推向臺前。

  技術爭議:智能駕駛的安全邊界何在?

  事故的核心爭議點在於小米SU7的智能駕駛系統(NOA)與車輛安全設計。根據小米公佈的行駛數據,事故前2秒系統檢測到障礙物併發出警報,隨後駕駛員接管車輛,但僅1秒的反應時間未能避免碰撞,最終以97km/h的時速撞上水泥樁。這一細節引發公衆對“人機協同”安全邏輯的拷問:當系統將責任轉嫁給人時,2秒是否足夠駕駛員做出正確判斷?

  此外,車輛碰撞後車門鎖死、電池爆燃等問題成爲焦點。家屬質疑小米未在聲明中回應車門機械結構是否失效,而小米僅以“尚未接觸事故車輛”爲由迴避,進一步加劇了信任危機。儘管小米強調機械拉手獨立於電力系統,但極端碰撞下的可靠性仍存疑。這場事故不僅動搖了消費者對小米汽車的信心,也爲整個行業敲響警鐘:智能駕駛的“科技光環”是否掩蓋了基礎安全設計的不足?

  公關潰敗:雷軍個人IP的雙刃劍效應

  雷軍素以“親民企業家”形象著稱,其個人微博是小米品牌傳播的核心陣地。然而,此次事故中,小米公關的遲緩與雷軍的“沉默”形成巨大反差。事故發生於3月29日,但直到4月1日輿論發酵後,雷軍纔在深夜發文致哀,而家屬稱四天內未收到小米的主動聯繫。對比特斯拉2018年事故中馬斯克直接聯繫遇難者家屬的案例,小米的“冷處理”被批“缺乏人性溫度”。

  更深層的問題在於小米公關體系的結構性缺陷。長期以來,雷軍的個人IP幾乎取代了專業公關職能,通過高頻互動塑造了“完美企業家”形象,但這也導致危機來臨時公衆將矛頭直指其個人。正如業內人士分析:“雷軍與小米的品牌綁定是一條直線,看似高效,卻缺乏緩衝帶。一旦他本人未能及時響應,輿論便會迅速反噬。”。此次事件中,小米聲明被批“冷血”,而雷軍的延遲迴應則被解讀爲“逃避責任”,進一步放大了信任裂痕。

  雷軍的破局之道:從危機管理到戰略重構

  面對雙重危機,雷軍的應對將決定小米汽車的生死存亡。

  小米需儘快配合警方完成事故調查,並公開透明地披露結果。若責任在駕駛員,需以數據佐證系統設計的合理性;若存在技術缺陷,則必須啓動召回或升級程序。此外,小米應重新評估智能駕駛系統的安全冗餘,例如延長預警時間、優化人機交互邏輯,並向行業共享安全改進方案。

  雷軍需在個人IP與專業公關間找到平衡點。短期內,他應親自參與家屬溝通與賠償協商,以誠意彌補公關短板;長期看,小米需建立獨立、高效的危機應對機制,避免過度依賴創始人形象。華爲“任正非-餘承東”的雙層公關模式或可借鑑:既保留企業家影響力,又通過團隊分工分散風險。

  作爲全國人大代表,雷軍曾在兩會呼籲加強網絡謠言治理,此次事故後,他可將議題延伸至智能駕駛責任立法。例如,推動明確人機責任劃分標準、完善事故數據披露規範,甚至聯合車企設立行業安全基金,爲技術風險提供制度性保障。

  小米的“成人禮”與智能駕駛的未來

  SU7事故或許是小米汽車的“成人禮”——從流量驅動的科技新貴,蛻變爲真正承擔社會責任的工業巨頭。對雷軍而言,這場危機既是個人領導力的終極考驗,也是小米走向高端化的必經之路。若處理得當,小米或能借此建立更嚴謹的技術標準與更成熟的品牌形象;若失策,則可能重演昔日手機行業“安全門”企業的衰落軌跡。

  智能駕駛的浪潮不可逆,但唯有將安全置於速度之上,企業才能穿越週期。雷軍的答卷,將不僅關乎小米的命運,更關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集體信譽。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