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前重磅!金融監管總局發佈

媒體滾動
04-03

轉自:中國金融雜誌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發佈《關於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

爲推動商業銀行加強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規範業務經營行爲,促進業務健康發展,提升金融服務質效,金融監管總局近日發佈《關於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自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

《通知》共10條,是在現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監管制度基礎上的延續和補充,強調商業銀行開展互聯網助貸業務應當堅持總行集中管理、權責收益匹配、風險定價合理、業務規模適度的原則。具體監管要求包括強化商業銀行總行對互聯網助貸業務的管理責任,明確平臺運營機構、增信服務機構的准入要求,強調業務成本費用和經營效益管理,規範業務定價機制,細化自主風控要求,防範增信服務機構過度增信風險,壓實商業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主體責任。

規範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是金融監管總局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價值取向,統籌推進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切實提升監管實效的重要舉措。加強互聯網助貸業務監管,有利於督促商業銀行規範互聯網助貸業務經營行爲,持續提升合規經營水平,更好發揮互聯網助貸業務的積極作用,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有關司局負責人就《關於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答記者問

金融監管總局近日發佈《關於加強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管理  提升金融服務質效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有關司局負責人就《通知》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一、《通知》制定的背景是什麼?

近年來,部分商業銀行藉助外部互聯網平臺發放貸款的互聯網助貸業務快速發展,主要服務於個人消費和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相關互聯網平臺運營機構依託相對成熟的消費場景、交易客羣、客戶數據,與商業銀行形成互補,在協助商業銀行爲廣大金融消費者提供更便捷的貸款服務、提升貸款服務效率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也暴露出互聯網助貸業務存在權責收益不匹配、定價機制不合理、業務發展不審慎、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不完善等問題。爲此,總局制定《通知》,旨在推動商業銀行互聯網助貸業務規範有序發展。

二、《通知》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通知》共10條,主要包括以下內容:明確《通知》是在現行互聯網貸款業務監管制度基礎上的延續和補充,強調商業銀行開展互聯網助貸業務應當堅持總行集中管理、權責收益匹配、風險定價合理、業務規模適度的原則。具體監管要求包括強化商業銀行總行對互聯網助貸業務的管理責任,明確平臺運營機構、增信服務機構的准入要求,強調業務成本費用和經營效益管理,規範業務定價機制,細化自主風控要求,防範增信服務機構過度增信風險,壓實商業銀行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主體責任。

三、在強化商業銀行總行對互聯網助貸業務的管理責任方面,《通知》對商業銀行提出哪些要求?

《通知》從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加強合作機構准入管理、規範成本費用管理、強化自主風控等方面強化了商業銀行總行對互聯網助貸業務的管理責任。要求商業銀行總行明確主責部門,健全管理制度,制定穩健合理的業務發展規劃,建立科學審慎的風險管理指標體系。要求商業銀行審慎制定合作機構准入標準,有效實施盡職調查,從嚴審批。要求商業銀行加強成本費用和經營效益管理,全面考慮資金成本、風險成本、管理成本、合理收益等因素,審慎覈定合作費用上限並嚴格執行,不得爲追求業務規模而放鬆管理要求。要求商業銀行自主開展風險評價與審批。

四、在規範互聯網助貸業務定價機制方面,《通知》對商業銀行提出哪些要求?

部分增信服務機構在爲互聯網助貸業務提供增信服務時,存在增信服務費收取不規範問題,造成部分業務綜合融資成本較高。針對該問題,《通知》規定,商業銀行應當將增信服務機構向借款人收取的增信服務費計入綜合融資成本,明確綜合融資成本區間,明確增信服務機構不得以諮詢費、顧問費等形式變相提高增信服務費率。要求商業銀行開展差異化的風險定價,推動貸款利率、增信服務費率與業務風險情況相匹配。

五、在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商業銀行應當履行哪些義務?

《通知》要求,商業銀行及互聯網助貸業務合作機構應當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規範營銷宣傳行爲,遵守國家有關網絡營銷管理規定。應當向借款人充分披露貸款相關關鍵信息。商業銀行應當加強互聯網助貸業務貸後催收管理,發現存在違規催收行爲的,應當及時糾正。

六、關於《通知》施行時間有何考慮?

爲保障政策平穩實施,《通知》定於2025年10月1日起施行。商業銀行應當按照《通知》要求做好各項準備工作。《通知》施行時,對於不符合《通知》要求的存量業務,可以視情況整改或到期自然結清。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

熱議股票

  1. 1
     
     
     
     
  2. 2
     
     
     
     
  3. 3
     
     
     
     
  4. 4
     
     
     
     
  5. 5
     
     
     
     
  6. 6
     
     
     
     
  7. 7
     
     
     
     
  8. 8
     
     
     
     
  9. 9
     
     
     
     
  1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