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9日夜間,三名女大學生駕駛小米SU7在安徽一高速路段撞上護欄,隨後車輛爆燃,車上三人不幸遇難。遇難者家屬稱“車門自動鎖死,無法逃生”。4月1日雷軍回應,“無論發生什麼,小米都不會迴避,將持續配合警方調查,跟進事情處理的進展”。
三名大學生不幸遇難,所牽涉的車輛,又是極具流量的網紅品牌小米,所以這一事故發生後很快成爲全網討論焦點,而面對此次悲劇,大家在深感痛惜的同時,也不禁對事故原因產生了諸多猜測和質疑。
從公開信息來看,事故的核心疑點在於,其一,從監測障礙到發生事故,只預留兩秒的人工接管時間,智駕的風險提示是否太晚?其二,車輛碰撞後爲何發生燃燒?其三,事故發生後車門是否無法打開?
基於這些疑問,網上有不少網友將矛頭指向小米汽車,認爲車企在產品設計和安全性方面存在重大缺陷,是導致事故發生的直接原因。基於事故疑點而質疑車輛安全性能,完全可以理解,畢竟安全關乎生命,不容忽視。不過在權威調查出來之前,還是得保持冷靜和理性,避免過早下結論。
不管怎麼說,此事首先是一場交通事故,而交通事故的發生,往往是多重因素導致。其中,車輛性能是一個重要因素,而除此之外,駕駛員的操作是否規範、有無失誤,道路狀況、天氣情況是否良好,都是應該綜合考慮的因素。
要對真相負責,對三條人命負責,在調查過程中,就必須秉持全面、客觀的態度,細緻入微地收集和分析各種證據,還原事故真相,避免貿然下結論。
而面對家屬及外界的諸多疑慮,涉事車企小米及其深度綁定的領軍人物雷軍,除了積極配合調查,妥善做好善後工作外,更有責任及時公開相關信息,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畢竟,小米作爲銷量領先,且廣受歡迎的網紅品牌,享受了流量帶來的紅利,就理應接受更加嚴苛的輿論監督。
值得一提的是,現在網上出現了不少情緒化的聲音,有的網友對智能駕駛技術,乃至新能源汽車行業進行徹底否定,還有的網友對遇難者家屬進行網暴,指責家屬想碰瓷,訛取更多的賠償款。這兩種極端聲音均缺乏理性,實不可取,更會對家屬造成二次傷害。
總而言之,三條人命不幸離去,要以嚴謹權威的調查來告慰逝者。在事實尚未明朗之前,我們應當保持冷靜與理性,避免陷入情緒化的指責和無端猜測。
長久以來,車企將智能駕駛作爲宣傳營銷的重點,然而,智能駕駛究竟能智能到何種程度,車企必須心中有數,不可誇大其詞,以至於給用戶造成開車已經可以完全解放雙手的錯覺。只有始終將安全性置於首要位置,車企才能在未來的道路上走得更穩更遠。
特約評論員餘寒
(文章來源:上游新聞)
免責聲明:投資有風險,本文並非投資建議,以上內容不應被視為任何金融產品的購買或出售要約、建議或邀請,作者或其他用戶的任何相關討論、評論或帖子也不應被視為此類內容。本文僅供一般參考,不考慮您的個人投資目標、財務狀況或需求。TTM對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承擔任何責任或保證,投資者應自行研究並在投資前尋求專業建議。